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一些思考

(2017-12-20 10:39:36)
标签:

工作

生活

记录

  关于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的一些思考

  移民搬迁脱贫一批,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区从“十一五”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历经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影响移民群众增收的“瓶颈”,最主要的还是产业不持续、不兴旺的问题,根据过去的工作经历和帮扶贫困村了解的情况、信访接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
  移民搬迁的重要意义,可归纳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贫困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有一部分贫困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态环境恶劣,“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一方面自然环境本来就很恶劣,另一方面由于过去过渡放牧,或过渡开垦,从而导致水土流失、沙化严重。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实施移民搬迁,实行全面禁牧或封育,可以将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降低为零,进行全面规划,整体治理,使这些地区在短期内恢复植被,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第二,为了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总体经济落后,产业发展不稳定、不兴旺,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低而不稳,由于自然环境恶劣,“先天不足”,扶贫攻坚任务艰巨、难度大,只有通过移民搬迁,才能够实现脱贫,走上实现小康社会的道路,同时,也能使这部分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包括居住、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卫生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为了转变经营方式,把增收致富的产业做大做强。移民搬迁安置定居后,通过发展牛羊舍饲育肥,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将会对原有的广种薄收、自然养畜的农牧业生产局面彻底改变,通过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就能够将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之向高效益、高技术过渡,将使移民迁入区成为高效农作物区、畜产品、蔬菜、奶食品供应基地,进一步发挥主导产业的优势,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四,为了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建设。居住分散贫困地区的一大特点,改造基础设施,不仅需要的投资大,而且实施的难度也特别大,根本不利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壮大城镇规模是不发达地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贫困人口移民搬迁至几个中心城镇,将增强城镇功能,就能加快地区经济发展。
  第五,为了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人口素质低下,也是导致一个地区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让贫困人口走出大山,搬迁安置在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与当地人口融合在一起,将尽快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受教育的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掌握新型实用技术,使他们由体能型向智能型劳动者转变,加快脱贫与发展的步伐。
  二、移民搬迁的主要类型
  我区移民搬迁的主要分为生态移民和劳务移民两种类型。
  生态移民,也叫有土移民搬迁安置。就是在迁入地给移民群众提供居住房屋,配套建设学校、村级活动场所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同时还给每一口人分配适量的安置土地,用于发展农牧业生产。
  劳务移民,也叫无土移民搬迁安置。就是依托原有的集镇区,建设劳务移民安置房,对其它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进行移民安置。不再给移民安置土地,移民的主要靠到产业园、附近的工厂务工收入来维持生活,积累发展。
  三、移民搬迁安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调查了解和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来看,移民搬迁安置过程中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一是部分移民“两头跑”,人口流动量大,移民村的社会管理难度大;二是移民村的思想教育还比较弱化,对移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政策宣传等还不够及时到位;三是移民来自不同的县市区、不同的乡镇、村,人口的融合度还不高,有些移民村还以原来的乡村为管理单位,甚至名称都沿用原来的名称,还没有形成新村的集体观念;四是村“两委”班子还不够强,为群众提供的服务功能弱,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普遍向乡镇推,不能及时就地解决;五是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有些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落实也不够好。
  (二)产业发展方面的主要问题。由于移民本来就是贫困人口,没有家底,移民搬迁后,由于收拾庭院和房屋,过渡性的贫困比在原居住地更加突出,发展产业,既存在缺钱的问题,也存在思想观念守旧的问题。从生态移民来讲,有些移民村的产业还不够稳定、不够兴旺,移民增收仍然是一个没有完全破解的难题。有的村土地流转了,牛羊托管了,有很多的移民就成了闲散劳动力,东家进西家出,除了说说张家的猫李家的狗,无所事事。有些村,土地流转之后,或产业项目选的不够准,或经营管理不善,或其它原因,生产很不景气,企业老板跑了,人也找不见了,不但分不上红利,而且土地流转也不能兑现。家庭经营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基础,步伐缓慢,移民群众的主要生活来源,依靠政策性补贴和打工收入。从劳务移民来讲,就业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劳务移民文化程度不高,能够熟练运用微机的凤毛麟角,很多岗位的活他们拿不下来;二是到了冬季产业园停止生产、建筑工地停工,没有用工需求;三是公益性岗位用工需求不大;四是有些劳务移民等靠要懒的思想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怕吃苦,怕出力,不愿打工。从村级集体经济来讲,大部分移民村的集体经济都比较薄弱,有的刚刚走上发展的道路,有的还处于探索实验阶段,村上的一切费用开支,都依靠县级财政拨付或帮扶单位的捐助。
  (三)移民迁出区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有些移民的社会政治关系(党团关系、户籍等)、社会保障关系(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等)没有及时转移,在迁出区的房屋没有拆除、宅基地、承包土地和草原等没有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落实到位,在土地确权等方面又引发了很多新问题,在国家建设征地中矛盾更加突出。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移民搬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是要让生态环境好起来,二是要让贫困人口尽快富起来。就目前解决好移民搬迁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要加强移民村的社会管理,解决好管理松散的问题。移民村的社会管理,既有与其它村相同的方面,又有其独有的特点;既有探索出的成功经验,又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的方面。但是,一定要管早、管实、管细。一个移民村从移民搬迁定居的第一天起,就要立好规矩,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制度管人管事,让移民群众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从群众来访反映的信访事项看,移民村社会管理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落实;二是思想教育和防范教育不及时、不经常、不到位;三是对出现的社会矛盾,调查研究不细致、化解矛盾的措施不得力、解决问题不彻底。不论是人口管理、村务管理,还是社会治安管理、宗教活动管理等,都要坚持问题导向,缺什么就补什么,哪个方面薄弱就加强哪个方面,真正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既治标又治本,实现移民村社会的长治久安,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可靠的保障和坚实的基础。
  (二)要加快移民村产业发展步伐,解决好脱贫致富的问题。让移民群众富起来是移民搬迁的根本目的之一,移民搬迁之后,只有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富裕了,移民群众就会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观,就证明移民搬迁成功了。
  移民村的产业怎么才能够发展的又好又快?首先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到扬长避短。在产业选项上,首先,要考虑符不符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能不能发展成功,同时还要考虑到市场因素、劳动力资源等,要多与移民群众进行交谈,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其次,要做到远近结合,既要有“短平快”的项目,解决好燃眉之急,也要有能够持续的“韭菜”项目,割掉一茬,又能长出新的一茬。第三,要优先选择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移民村的劳动力比较多,产业发展尽可能做到家家都有人能干,人人都有事可干。在发展规模上,要坚持先实验示范,在“试验田”里成功以后再全面推开,扩大规模。这样做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不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敢于创新,不是盲目蛮干,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规律。在经营模式上,要坚持宜家庭经营则家庭经营,宜龙头企业经营则龙头企业经营,宜“抱团发展”则“抱团发展”,切忌搞“一刀切”,因为“强扭的瓜不甜”。在引进企业上,要进行全面的考察,真正把干事创业的企业引进来,不能把那些套项目、套资金的企业引进来。要按照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完善相关合同,真正做到有人来承担责任。在土地流转上,要面对面的与移民群众谈,要让移民群众能够参与进来,切不可搞“一言堂”,更不敢背着移民群众。盲目流转,肯定是“忙女嫁不了好汉子”,到头来,产业没有发展起来,还引发了很多矛盾,土地流转费和给移民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都由政府来买单。
  产业是移民群众增收的重要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移民群众增收就是空中楼阁。
     (三)要坚持移民的一切关系随人走,解决好迁出区遗留问题。坚持属地管理是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人搬迁安置到什么地方,移民的社会政治关系(党团关系、户籍等)、社会保障关系(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等),就要及时转移到什么地方,在迁出区的房屋就要及时拆除,宅基地、承包土地和草原等就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收归国有。只有这样做,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群众“两头跑”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