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灿煌
庄灿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天乐·登大雁塔》庄灿煌

(2024-12-11 08:34:29)
标签:

大雁塔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齐天乐·登大雁塔》庄灿煌


                《齐天乐·登大雁塔》庄灿煌

        高高寺外僧坚毅,孤蓬取经先圣。绿树红花,白云高塔,行客顿生恭敬。红光霞映。想登塔诸公,高风吟咏。狭小空间,盘旋而上喜留影。
        遥思雁堕塔耸,特牺牲自我,发人深省。十七题名,乐天最少,多少风流雅兴。凭高揽胜。喜锦铺长安,绿盈秦岭。璀璨星光,照浮屠邈永。

        注释:
      齐天乐:词牌名,又名“齐天乐慢”“五福降中天”“五福丽中天”“如此江山”“台城路”。以周邦彦《齐天乐·秋思》为正体,双调一百二字,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代表作品有姜夔《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吴文英《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等。
        宋人用以抒情、写景、咏物、祝颂、赠酬,适用题材广泛。前后段中相同之三韵四四六句式为句群,四字句一韵,又五四句式为一句群,连贯起来最能体现此调特点,流美而和婉。
        大雁塔:大雁塔位于唐长安城晋昌坊(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又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主持修建了大雁塔,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古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华夏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大雁塔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大雁塔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高高寺外僧坚毅,孤蓬取经先圣:先圣:先世圣人。《吕氏春秋·尊师》:“天子入太学,祭先圣。”《楚辞·九辩》:“独耿介而不随兮,愿慕先圣之遗教。”
       大慈恩寺外有玄奘法师铜像,为立像 ,身披袈裟 ,气宇轩昂, 目光坚毅, 庄严慈祥 ,目视前方 ,心怀天下,仿佛正行进在前往天竺的路上。
          想登塔诸公,高风吟咏:天宝十一载秋,杜甫、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五位诗人登上大雁塔。此时唐朝在玄宗治下达到鼎盛,史称“盛唐”。同登雁塔,高、薛首先赋诗,岑等三人随后继作。五位诗人登上大雁塔,心境各不相同,也能通过他们看出盛唐文人的心境。有杜甫的忧国忧民、高适的奋发进取、岑参的归隐之心、储光羲的安然自得。诗评家评论这四首诗,大都认为杜诗足以压倒群贤,其下便是岑参诗。
         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狭小空间,盘旋而上喜留影:二楼的空间居然一下子比一楼少了一半还要多。三楼更小,四五六层越往上空间越狭小,加上人特别多以至于连转身都成了问题。
        遥思雁堕塔耸,特牺牲自我,发人深省:大雁塔塔名的由来,说法较多,后来多采用玄奘《大唐西域记》中佛教故事“大雁投身开悟小乘教徒”的说法,称其为“雁塔”。
        为什么慈恩寺塔又叫做大雁塔呢?这和一个动人的佛教故事有密切的关联。原来,印度佛教分大乘、小乘两大派,大乘不吃肉,小乘吃肉。玄奘是信仰大乘佛教的。传说,他在印度时,住在一座大乘教派的寺庙里,附近有一座小乘教派的寺庙,一天,这寺庙的僧人仰天长叹,说当天无肉可吃了。恰好一行雁横空而过,纷纷断翅折翎坠落庙中,意思是让众僧吃它们的肉。全寺大惊,于是此寺的小乘僧人都改信大乘教派了。并在群雁坠地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塔,名为雁塔,纪念雁群。玄奘根据这个故事,回国后也奏请仿该塔型式建了大雁塔。这个故事所表现的那种坚韧不拔,自我牺牲的精神,颇令人竦然一震。
    中国六朝时代有众多引火自焚的和尚,唐代有砍下自己臂膀布施的僧人,尽管对这些事见仁见智,人们可以各有各的议论,尽管宗教归根到底只是人们精神上的鸦片,但是当年大乘教派真诚的僧人所提倡的拟己利他,自我牺牲的精神,却不失为对人间利己主义滔滔浊浪的一种形式奇特的批判。
        十七题名,乐天最少,多少风流雅兴:乐天指白居易。说的是雁塔题名:意思是在大雁塔内题名,旧时考中进士的代称。出自《唐摭言》。
         唐中宗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慈恩寺,一时兴起,将名字题在大雁塔下。不料,此举引得文人纷纷效仿。尤其是新科进士更把雁塔题名视为莫大的荣耀。他们在曲江宴饮后,集体来到大雁塔下,推举善书者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和及第的时间用墨笔题在墙壁上。这些人中若有人日后做到了卿相,还要将姓名改为朱笔书写。在雁塔题名的人当中,最出名的要算是白居易了。他27岁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写下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璀璨星光,照浮屠邈永:邈永:久远。  明 · 刘基 诗《送马生游京师》:斯人邈永矣,继之在于今。 
      这是实景,夜晚大唐不夜城灯影海洋里的大雁塔魅力无比。
      也是虚语,星光指与大雁塔有关的人物。唐及其后面许多帝王卿相,将军使臣都曾经来过,不但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就是武则天、玄奘,以至黄巢、李自成等人也必然来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