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庄灿煌
庄灿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2023-12-13 08:10:30)
标签:

冷泉亭

辛弃疾

苏轼

白居易

问答联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唐多令·冷泉亭揽胜怀古》庄灿煌

       亭古坐行人,冷泉倍觉亲。映青峰、澄碧无痕。自在游鳞花照影,在山水、最纯真。
       佳境见风云,白苏天下闻。问答联,异代消魂。为客幼安歌醉舞,多少事、已成尘。

        注释:
        唐多令:词牌名,又名“糖多令”“南楼令”“箜篌曲”。以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为正体,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平韵。代表作品有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纳兰性德《唐多令·雨夜》等。
冷泉亭:冷泉亭在灵隐寺(传说中的寺庙)山门之左。一千多年来,冷泉亭一直是诗人们流连忘返的处所。
      飞来峰前,有一条清冽澄澈的溪流,叫北涧,也叫冷泉溪,是西湖的重要水源之一。
     冷泉溪边,立着一座冷泉亭,是一个四角重檐歇山亭,斜对面就是灵隐寺山门。
     澄碧:清而明净、清澈而碧绿。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别》:“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鯢唐突留餘跡。”
     澄碧无痕:表示清澈透明,没有瑕疵或痕迹。它通常用来形容水或空气等物质的纯净程度。
     游鳞:游鱼。晋 潘岳 《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在山水:在山之水。
    在山水、最纯真:杜甫《佳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佳境见风云,白苏天下闻:让冷泉亭闻名天下的,是杭州“老市长”白居易的一篇《冷泉亭记》。如果没有这篇记录,后人可能不会知道这里还有过这样风景绝美的亭子。《冷泉亭记》的落款时间为“长庆三年(公元823年)八月十三日”,距今整整1200年。
      白居易来杭州时已经50岁了,在杭州的这段日子,他四处游历,这里的湖山风光大大治愈了这位中年才子不得志的心。他写“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又写“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这里的“山”,即灵隐天竺一带,而在他眼中,最能抚平心绪的地方,便是飞来峰前的冷泉亭。
     有一次,白居易来到冷泉亭前,想要修建一座刺史亭,不料被他的好友韬光法师劝阻。韬光法师告诉他,这里已有五座亭子了——冷泉亭由唐元和年间杭州刺史元藇主持建造,这之前,这一带还曾建有见山、虚白、观风、候仙四座亭子,它们合称“五亭”。
     白居易认为韬光法师的话在理,如果亭子建得太多,反倒是煞风景了,但他还是忍不住走进冷泉亭内,留下墨宝,写下了“冷泉”两字。
      那一晚回到府内,白居易仍对冷泉亭及周边的其他四亭久久难忘,于是,他不再执着于在溪水上造亭,而是把这种情感寄托于纸上,写下了著名的《冷泉亭记》。
     虽然白居易不是冷泉亭的建造者,但却是它的推广者,这篇亭记迅速在文化圈里火了,冷泉亭成为一代名亭就此奠定了基础。
     两百多年后,白居易的超级“迷弟”也慕名来到了冷泉亭,这个人就是同样来杭州当市长的诗人官员苏轼。
     苏轼号东坡居士,“东坡”这个名号与白居易有很深的渊源。白居易曾写过《东坡种花》《东坡种树》《别东坡种树》等诗篇。苏轼常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对“偶像”白居易的仰慕。如在《去杭州》中他说:“出外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校前贤”,“衰朽”是苏轼自喻,“前贤”就是指白居易。后来,还给自己取了“东坡”的雅号。
心境、思想,以及在杭州为官的执政理念等,苏东坡都与这位前辈有着高度重合的地方。白居易疏浚西湖,他也疏浚西湖,继承偶像的事业,并且将工程规模扩大。
    白居易爱去的地方,苏轼自然也不肯错过。在看到白居易题写的“冷泉”二字匾额后,苏东坡情不自禁跟“偶像”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提笔加上了一个“亭”字,从此,世间有了“冷泉亭”。
     爱屋及乌,苏东坡对冷泉亭的爱,比白居易更甚。他把办公室都直接“搬”到了亭子里。有史料为证,据南宋《梁溪漫志》记载:“东坡镇余杭……以吏牍自随,至冷泉亭则据案剖决,落笔如风雨,分争 辩讼,谈笑而办。已,乃与僚吏剧饮,薄晚则乘马以归。”
     在白居易和苏东坡的“名人效应”影响下,历代文人雅士只要到了灵隐,都会专门走进冷泉亭,跟随先贤“打卡”游赏。
     问答联、异代消魂: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冷泉亭留下了一副楹联:“泉自何时冷起?峰自何处飞来?”
     这种开放式提问的楹联,引得众多文人争相对仗。晚清名臣左宗棠曾题写过一副:“在山本清,泉自源头冷起,入世皆幻,峰从天外飞来。”
     后来,清末著名学者,一代经学大师俞樾和他的妻子到飞来峰下游玩,坐在冷泉亭边休息,欣赏这幅对联。妻子看了一会儿,要俞樾进行解释。俞樾把原来的对联改了两字,作为回答:“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妻子觉得改得不好,说不如改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过了几天,俞樾带着次女秀孙又来到冷泉亭边。他给女儿说起上次给对联改字一事,秀孙望着亭子,沉思了一会儿后说:“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俞樾不解其意,问“何”字为什么要改成“项”字。秀孙说:“项羽曾有歌曰‘力拔山兮气盖世’,如果不是项羽把山拔起,哪会有此峰飞来?”秀孙话音刚落,俞樾忙拍手称好,连连称赞。
     时光流逝,现在冷泉亭的匾额和对联都已经不是当年的了,但字迹仍在,这是一种文脉的传承。
     为客幼安歌醉舞:幼安即辛弃疾。辛弃疾于某个秋日游览了飞来峰下冷泉亭,这里美不胜收的风景使作者联想到了家乡相似的风景,顿生感慨,创作了一首词。   
       宋·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恨此中、风月本吾家,今为客。
       意思是:我趁着酒兴起舞,身影如鸾凤在摇荡;我放声高歌,可莫让水底的鱼龙悲泣。这里的景物与我老家济南多相像,可恨如今我流落江南,客居他乡!
     作者以鸾凤自比,表明自己正直高尚。面对此情此景,看到这清清的泉水,我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泉水,家乡可是享有“泉城”美誉的,家乡的泉水也是十分的清澈和醉人的,可是我的家乡,现在沦入敌手,不知道家乡的泉如今是什么样子了,想到这我的内心便十分郁闷和沉痛,只好借酒浇愁了。
        我醉了,只能面对水中的倒影。想唱歌,嘴里哼出的曲调那么的悲伤,水中的鱼龙听见了,千万莫要悲戚呀!伤感、孤独、愁苦、郁闷,全部的感情都在这里了。“鸾凤”一词写出了作者的孤芳自赏,同时也表达了对宵小的不满,既然我是堂堂正正的君子,那对立的就是那些行为猥琐行事卑鄙的小人。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投降派的不满和批判。“客”字语浅意深,国破家亡,有家难归,我只好漂泊江湖,流亡他地,做一个寄人篱下的人,语中辛酸,个中滋味,让人悲不自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