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绝】《谒秋瑾墓》庄灿煌

(2023-10-04 08:54:45)
标签:

秋瑾墓

秋瑾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谒秋瑾墓》庄灿煌

       女侠英姿落照间,       残阳如血静孤山。
       千秋浩气冲牛斗,      又见西湖一壮颜。

       注释:
      秋瑾墓:秋瑾墓是近代著名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墓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白堤尽头西泠桥畔。墓正面有大理石墓碑,上刻孙中山亲笔题词“巾帼英雄”四字。背面立有吴芝瑛、徐自华所书的墓志铭原石。
       秋瑾烈士墓位于西泠桥南端,是经十次迁徙于1981年重新建造起来的,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呈方形,用花岗岩砌成,高1.7米,正面嵌孙中山题字“巾帼英雄”石刻,背面为徐自华、吴芝瑛题书《鉴湖女侠秋瑾墓表》,两块碑石均为原墓被毁时收藏的原物。墓穴内秋瑾烈士遗骨骨殖坛中,置石砚一方,上刻“秋瑾墓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西泠桥畔”。墓座上端为汉白玉雕秋瑾全身塑像,高2.7米。头梳髻,上穿大襟唐装,下着百褶散裙,左手按腰,右手按剑,眼望西湖,英姿飒爽。
      秋瑾:秋瑾(1875年—1907年),女,字竞雄,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是为推翻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女烈士,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6年,因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愤而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先在绍兴女学堂代课,3月,往浙江湖州南浔镇浔溪女校任教,发展该校主持教务的徐自华及学生徐双韵等加入同盟会。暑假离职赴沪,与尹锐志、陈伯平等以“锐进学社”为名,联系敖嘉熊、吕熊祥等运动长江一带会党,准备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后,她与同盟会会员杨卓林、胡瑛、宁调元等谋在长江流域各省响应,并担任浙江方面的发动工作。到杭州后,与将去安徽的徐锡麟约定,在皖、浙二省同时发动。此时她在杭州新军中又发展了吕公望、朱瑞等多人参加同盟会与光复会。不久,萍浏醴起义失败,接应起义事遂告停顿。
       因母丧回绍兴,秋瑾又先后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这时大通学堂无人负责,乃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校务。遂以学堂为据点,继续派人到浙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应,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原定1907年7月6日起义,后改为19日。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3日,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辛亥三杰”有多种说法,之一为:徐锡麟、秋瑾、陶成章。 
      “绍兴三杰”为秋瑾、鲁迅和周恩来。
        1907年7月15日,鉴湖女侠秋瑾在浙江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秋瑾就义背后,一个与之相关的人物并不为人所知。他就是身处晚清黑暗官场却良心未泯、亲自拘捕监杀秋瑾又负疚自尽的浙江山阴县令——安丘人李钟岳。李钟岳早就仰慕秋瑾的才学,常以其“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之诗句,教育勉励自己的孩子:“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
        秋瑾被捕后,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三时,斩杀任务已不容再缓,动刑之前,李钟岳在大堂上对她说:“尔之冤屈,我深知之,鄙人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话毕,当场“泪随声堕”,身边的吏役也都“相顾恻然”。 
        最后,李钟岳自作主张,应许秋瑾不要枭首、刑后勿剥衣服等要求。凌晨四时,秋瑾在绍兴知府贵福心腹的监视和催促下,被押赴至绍兴轩亭口刑场,执行枪决,一代女杰愤然英勇就义。未过3日,李钟岳即因“庇护女罪犯”被革职。1907年10月29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廿三)上午9时许,李钟岳乘家人不备,在寓中悬梁自缢,年仅53岁。此时距秋瑾遇难只有百余日。 
         1912年,秋瑾墓和鉴湖女侠祠兴建于西子湖畔,李钟岳的“牌位”也被祀于祠中,上题“清山阴知县李钟岳之神位”,下书“李钟岳先生,山东安丘县人,秋案中有德于女侠”,以纪念李钟岳保护秋瑾和为秋瑾殉道的悲壮义举。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传说 吴 灭 晋 兴之际,牛斗间常有紫气。
       雷焕 告诉尚书 张华 ,说是宝剑之气上冲于天,在 豫东 丰城 。 张华 派 雷 为 丰城 令,得两剑,一北周 庾信 《思旧铭》:“剑没 丰城 ,气存牛斗。” 唐 杜甫 《所思》诗:“徒劳望牛斗,无计斸龙泉。”  何其芳 《忆昔》诗:“光芒万丈射牛斗,要把人间重铸成。”
       又见西湖一壮颜:西湖本以柔美著称,但有宋代岳飞、明代于谦、清代张煌言等英烈墓。名龙泉,一名太阿,两人各持其一。 张华 被诛后,失所持剑。后 雷焕 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入水,但见两龙各长数丈,光采照人。见《晋书·张华传》。后常用以为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