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江月·林社(林启纪念馆)》庄灿煌

(2023-09-30 07:59:46)
标签:

林社

林启

杂谈

分类: 【原创】庄灿煌诗词联
林启雕像

求是书院老校舍


                    《西江月·林社(林启纪念馆)》庄灿煌

      情系疏梅淡月,魂倾倦客骚人。巍峨林社定行云,不识堪凭谁问?
      求是蚕学养正,学堂三创疗贫。孤山留席守芳邻,多赚三分雅韵。
 
        注释: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虚词”“江月令”等。唐五代词本为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词则上下阕各用两平韵,末转仄韵,例须同部。以柳永词《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为正体,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代表作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林社:林社位于西湖区后孤山路1号,是一座中西结合、飞檐翘角的小楼。小楼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06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 此小楼是在1900年林启病逝后,杭人邵章、陈敬第、何燮侯等为永志思念,而建立的。
       林启:林启(1839—1900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清光绪二年(1876年)进士,以编修督陕西学政,任满,迁陕西御史。因处事严正,直言敢谏,为时人称道。十九年,出任浙江衢州知府。二十三年,调任杭州知府,守杭四年,刚正不阿,政通人和。做过四年的杭州太守。为杭州近代教育之开拓者,浙江大学前身“求是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前身浙江蚕学馆、养正书塾的创始人,培养出邵飘萍、陈独秀、许寿裳等杰出人才。
     情系疏梅淡月,魂倾倦客骚人:林社的东边是梅妻鹤子的林逋放鹤亭。
       巍峨林社定行云:
     定行云:把山间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就在后孤山热闹的梅林旁边,有一座方方正正、飞檐翘角的中西风格交融的两层建筑。见到“林社”二字,又见到一旁的梅花林,总觉得应同“梅妻鹤子”的林和靖有关,却鲜有人知道,这放鹤亭旁的二层小楼,是为了纪念清朝杭州知府林启而建的。(说老实话,当时我也不知道林启何许人也)
        求是蚕学养正,学堂三创疗贫:
        疗贫:救济贫穷。金.元好问〈阎商卿还山中〉诗:半世虚名不疗贫,栖迟零落百酸辛。此处指救治清朝时旧中国的贫困。
       求是蚕学养正,是三所学校。(学字平仄错误,不改!)
       杭州人对林启的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孤山种梅的传说,更重要的是,林启在“市长”任上,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经享誉杭城的三大新式学堂,“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都是林启所创办的。其中,“求是书院”就是浙江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是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养正书塾是今天杭州高级中学、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涵盖了中等教育、大学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培养出陈独秀、厉绥之、施承志、邵飘萍、许寿裳等杰出人才,开启了浙江近代教育先河。
       从这三所学校的名字中不难看出,林启在创办新式学堂时也是小心翼翼。那时候的“学堂”还是个新词,代表着新学,很容易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攻击。为了保持低调,林启特意用了“书院”、“书塾”这样更传统的字眼来规避风险,从而进行新式教育。到了1899年,林启的第三所学堂“养正书塾”开学在即,却不料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惨遭杀害,主张新学又一次成了禁忌。无奈之下,“养正书塾”就不得不以更加传统的名字低调出现。
       林启在杭州创立的三所学校,求是书院是高等学校,养正书塾是中小学,蚕学馆则相当于职业专科学校,层次非常清晰:培养各种人才。
       1900年4月,经历了戊戌政变打击的林启,终因积劳成疾,不治去世,葬于杭州西湖孤山。高凤岐建议并带头捐资,在孤山林启墓旁建林社,祭奠林。1901年初,林社竣工,正式举办了首届公祭仪式。林社里树立了林启的塑像,挂满了杭州名士吊唁的挽联和悼念诗文。孤山林社的创建,为杭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重一笔。每年农历4月24日,林启先生忌辰即为祭日,由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三校轮值设祭,其他学校学生自动参加,衢州人士也多有参与。祭奠仪式风雨无阻,绵延几十年,直至抗战时期。曾任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先生是养正书塾校友,他在自己的笔记中提到“余为养正书塾学生,故余在杭而逢公祭,虽风雨必往与。”
      孤山留席:1900年,林启在杭州知府任上病逝,享年62岁。当时,林启的家人从福建千里迢迢来到杭州,想把他的遗体护送回老家安葬。可是,杭州人民要求把林启安葬在杭州,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为由,打动了林启的家人。最终,林启被杭州老百姓安葬于西湖孤山的北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