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译文】
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
【出典】 晋或南朝
乐府古辞 《西洲曲》
注:
1、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2、注释:
西洲:地名,未详所在。它是本篇中男女共同纪念的地方。
下:落。落梅时节是本诗中男女共同纪念的时节。
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
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的首饰。
莲子:谐音“怜子”,就是“爱你”的意思。
莲心:和“怜心”双关,就是相爱之心。
彻底红:就是红得通透底里。
望飞鸿:有望书信的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的传说。
悠悠:渺远。天海辽廓无边,所以说它“悠悠”,天海的“悠悠”正如梦的“悠悠”。
3、译文1:
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长江北岸。(她那)单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样红,头发如小乌鸦那样黑。
西洲到底在哪里?摇着小船的两支桨就可到西洲桥头的渡口。天色晚了伯劳鸟飞走了,晚风吹拂着乌桕树。树下就是她的家,门里露出她翠绿的钗钿。她打开家门没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门去采红莲。秋天的南塘里她摘着莲子,莲花长得高过了人头。低下头拨弄着水中的莲子,莲子就像湖水一样青。把莲子藏在袖子里,那莲心红得通透底里。思念郎君郎君却还没来,她抬头望向天上的鸿雁。西洲的天上飞满了雁儿,她走上高高的楼台遥望郎君。 楼台虽高却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栏杆上。栏杆曲曲折折弯向远处,她垂下的双手明润如玉。卷起的帘子外天是那样高,如海水般荡漾着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绿。如海水像梦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忧愁我也忧愁啊。
南风若知道我的情意,请把我的梦吹到西洲(与她相聚)。
译文2:
我日夜思念心上人梅姑,而前往她所居之地西洲,接她一同寄居江北。她杏红单衫,乌黑秀发。西洲在哪里呢?(清晨)在桥头渡口,坐上一叶扁舟,到太阳快下山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伯劳鸟和乌桕树的地方。乌桕树下面便是梅姑的家门,突然门开,出来一个头戴翠钿的姑娘便是梅姑了。她四顾不见情郎(我)的到来,怅怅然登上小舟——去南塘采莲子去了。此时的南塘秋色怡人,莲花高过人头。只见她低头拨弄莲子,莲子跟水一样青翠欲滴惹人喜爱。摘下一个莲子,放入怀中,
直觉莲子与她的心一样火红炽热。想念情郎来接她啊,情郎迟迟不能来,那也该来封信啊,不由得仰起头看那飞满西洲的鸿雁。(摇船回家路过一座高楼),于是爬上高楼看江上是否有情郎的来船。楼虽然高,能望得远,却看不到情郎的踪迹,痴痴的守望,不觉太阳已经落山,栏杆头上的光晖已经退去。只见倒映在江面中的栏杆随着水流的波动而不住的弯曲晃动,还有她那扶在栏杆上洁白如玉的手,一副多么凄美的图画。我(已经醒来)卷起窗前的珠帘,抬头望天,夜色茫茫而不知其高,低头看江,只见墨绿般的江水兀自起伏波动。江水如梦一样悠悠逝去,想起梦境中你那愁态,看现实,割据纷争,料来相见无期,我何尝不是愁绪满怀呢。
唯有这徐徐的南风体谅我的心意,吹我入梦到西洲去见你啊。
4、《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收入“杂曲辞类”,认为是“古辞”。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作江淹诗,但宋本却没有记载。在明清人编写的古诗选本里,又或作“晋辞”,或以为是梁武帝萧衍所作。但此诗具体在何时产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说明,扑朔迷离中一直难以形成定论。然从内容、修饰和风格看,它应当是经过文人润色改定的一首南朝乐府民歌,十分精致流利,广为后人传诵。《西洲曲》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西洲曲》的语言一如民歌的清新质朴而少用事典,所以其难解并不在字词的生僻、晦涩,而是整首诗的诗意难以得到一个贯通全篇的畅达的解释。之所以如此,乃是因为诗歌所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都有幽暗不明之处,难以得到一个一致的解释。
5、此诗以四句为一节,基本上也是四句一换韵,节与节之间用民歌惯用的“接字”法相勾联,读来音调和美,声情摇曳。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然而,如何正确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却是学术界争议已久的问题,直到目前为止,也未能统一认识。
的确,这首诗主要是写一个少女,刻划她思念情侣的炽热而微妙的心情。然而,它既不是以少女自述的第一人称口吻来写,也不作诗人第三人称的客观描述,而是让这位少女的情侣用“忆”的方式来抒写,所以全诗都作男子诉说的口气。后来杜甫的《月夜》,写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妻子对月怀念自己,正是使用同样的手法。通过她的种种情况的描写,生动地塑造了一位美丽轻灵、纯洁多情的少女形象。这是全诗在艺术构思上的总的设想;若不这样理解,那将是越理越乱,最终变成一团乱麻,使人读来神秘恍惚,造成似懂非懂的印象。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诗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真勾连。“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全诗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
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
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
“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
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
6、夏日的水域无疑是最热闹的,那碧波荡漾的潮涌中,有青蛙乐手的不倦鼓点,有蜻蜓、苇鸟的翩跹舞蹈,更有岸边树上知了的无私伴奏,帷幕彻底拉开,在迷幻、眩目的朦胧中,妆饰已久的荷花仙子终于出场,直惹得诗人穷尽才华竟相盛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的莲在演绎着青春女子的风情万种,既有“采莲南溏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娇羞无措;也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柔情缠绵;既有(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矫情妩媚;也有杨万里词《昭君怨—咏荷上雨》:“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的韶华伤感;而这句“多谢浣溪人不折,雨中留得盖鸳鸯”(唐朝郑谷《莲叶》),则算是佳人燕尔的吟诵了。这其中贵族气质女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反映出的特立独行、孤高傲岸,更是惹引得无数男子心旌摇移……
7、深秋暮夜,薄凉微起,窝异乡之斗室,读《西洲曲》,心,渐生暖意。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曲中女子何故采莲、弄莲,又怀莲袖中,思郎不得也。如此柔情郁结情态,恰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而今夜的我,由莲子而忆起故乡来。纵是恋情也罢,乡愁也好,总有那纯洁如清水的情愫。
8、梦中的江南,有着阳春三月般的明媚,有着鸟语花香的温馨,有着杨柳依依的浪漫,有着波光粼粼的舒心,有着画舫偎水的旖旎,更有那一袭白衣的温婉娇柔女子,时时潜入我的梦乡,把我的心绪引到千里之外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一直很喜欢这些唯美的《采莲曲》,短短的四句诗,却把江南金陵一带采莲的民风习俗和采莲女子的清柔逼真地刻画了出来。也正因为这首诗,我一直很迷恋江南的采莲之趣。虽没去过江南,可在梦中却无数次地神游其间。梦中的采莲盛事,大抵应该是这样美好的一副画面:田田莲叶,一碧万倾,风拂荷叶,于红香绿玉中飘逸出轻舟若许。桂桨轻摇,划破碧水之容,穿花拂叶中,采连女子白皙纤柔的娇巧玉指于波纹荡漾间轻柔地采撷那一颗颗似水莲子。好一副美妙的江南采莲图。我想杭州西湖的采莲逸事也大致如此。同是江南水乡,同是江浙花柳繁华地,一样的风水,一样的人情,一样的惹人遐思,一样的让人魂牵梦萦、梦绕江南。
“杏花、春雨、江南”,短短六字却形象地勾勒出了一副江南春雨花景图。杏花的洁白无暇,沁人心神;春雨的纤柔细微,润物无声,共同描绘出了江南的娇艳婉约、细腻灵秀。每当看到这句小诗,神思不禁就飘到了遥远的江南,飘到了清秀含蓄的西湖之畔。每当此时,自己就好像置身于西湖之滨,于春雨飘洒之间,看那杏花凝清露,微雨燕双飞的诗意美景。
“吹面不寒杨柳风”,微风拂过,枝头的白玉花瓣如蝴蝶般翩然摇落,化作漫天的花雨。神游梦境之时,自己又好像步入了江南古镇的清幽小巷中,品着细雨,任雨丝吻湿发际,独自走在江南寂寥的雨巷。踏在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街上,细微的脚步在雨声中回响。斑驳的门窗古墙,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茫然一瞥间,也许会发现在青苍的墙头上,一枝红杏斜逸出曼妙的身姿,似在诉说着无尽的春意,给江南的春色增添了几许别样的风采。于此深深古巷中,我肯定会想:是否也有一位撑着油纸伞,有着丁香一样的芬芳,有着丁香一样忧郁的清丽女子会突然出现在眼前,哪怕仅仅是惊鸿一瞥……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丘迟的如诗之语,一直深印在心间。遥想南北朝之际,江南江北地隔一水,却势同水火。南朝蔑北为“蛮虏”,北朝诬南为“岛夷”。时而南朝伐北,时而北朝南征,民不聊生,哀鸿遍野。君臣猜忌,将帅离心,背叛与阴谋始终充斥着大江南北的朝堂林野。而丘迟仅凭一封短短的书信,就使北朝大将陈伯之(原南朝大将)幡然南归,回到生他养他的江南故里。每当思及此处,不禁喟然:谁言书生百无一用,美文一篇,当胜千军万马。
古人文采斐然,感人至深。不是吾等小辈可以望其项背的。我也只有在自己的文字里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江南春梦,去想像自己心中的江南丽景。那里有高山好水、绿柳芳草,有才子佳人、高僧大儒,有奇花异石、珍禽异兽,更有那诗香雅韵、词芳翰墨……
一切的一切,都朦胧的如同江南的烟雨,丝丝缕缕,若有若无。总有一日,我会踏上江南那片神秘的土地,去寻找自己梦中的诗意江南,去领略自己迷恋已久的江南风光,去体味含蓄婉约的江南民风,去聆听那温情绵甜的吴侬软语,去欣赏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如画之美妙风景。
9、早就听说过“真水无香”,也早就听说过“闻香识女人”,也许女人和水真的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吧,一样的晶莹,一样的纯美,一样的温柔,一个水样的女子应该是美到极致的吧。所以,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因为美,因为泪,而伴随着女儿的爱情也一样的凄美动人。大概从上古开始,就如此了吧。不信吗?听——
她在低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她在低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她在低吟“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一幅幅的画面在水中更显得朦胧,美的让人伤感。
10、儿时伙伴从故乡来,赠我一斤故乡的莲子。
抚摸着这一粒粒饱满圆润的莲子,就是抚摸着故乡那湖泊中浩瀚起伏着的波涛了。那波涛在春夏秋三季都是青绿的,尤以夏秋青绿得最甚,那是水中的水草和水上的田田莲叶染的。只有在冬季,湖水才褪了青绿色,然而也并不苍白,而是满湖盛开白得发蓝的浪花,靠近湖岸处的水则浊如土地的颜色。不过,浊浪的花朵仍然有瞬间的雪白。那是因为它在冬天有了无比空阔的空间的缘故。“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盛夏或被称为“秋老虎”的初秋,将小船驶入藕花深处,在密不透风的藕花莲叶间采摘老去的莲蓬。累了则倚着船舷,剥开舷边那依然长在茎上的嫩嫩的莲蓬,的确有莲子青如水的感觉——那是一种清凉无比玉洁冰清的感觉,酷热奇怪地销声匿迹,仿佛有凉风从水中从莲子中吹来,吹得小船和人都微微摇晃。
这是劳作中短暂休憩时的惬意时刻。它只能是短暂的,劳作则是漫长的,持续的。因此,小船虽也常常惊起一滩鸥鹭,但它却不是误入藕花深处。每天拂晓,茫茫曙色中我们已划着小船将十几里水路留在身后,进入了藕塘深处,开始采摘莲蓬。在太阳西斜时必须采满一小船,然后赶回家中,以便能让家中的老幼及时剥出莲蓬中的莲子。由于必须采摘那些莲子已经泛出黑色的老莲蓬,摘满一船并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一刻不停地一蒿蒿地划动小船,冲开密密麻麻挺立着的荷梗的阻力艰难地前进。一天下来,手酸腿酸脖子和眼睛都发酸,累得只想躺下。
不见故乡的莲子和湖水已多年了,这位赠我以故乡莲子的儿时伙伴,也已多年不见。他显得更老,也更黑了——或许是因为更黑,才显得更加苍老?都有可能。黑黑的他和白白的莲子,给我带来了故乡的阳光、湖风和藕花莲叶般波动的湖水。但我知道,即使再回故乡,再划小船进入藕花深处,莲子虽会仍然青青,但“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的时刻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11、柔美的弦月在梦幻般的天际中悬挂着,跟随着萤火虫点点亮光的指引,我来到了那荷香弥漫的池塘……
朦胧的雾笼罩着一池的荷,依晰可见的嫩粉色的荷花瓣与浅黄色的莲蓬在月光的照射下芳香依旧,景色迷人,一朵朵荷花在微风中摇曳,在湖中荡漾,掀起一层层涟漪,空气中弥漫着属于荷花的记忆……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田田的荷叶衬托着婀娜的花朵,那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着待放的;正如一粒粒的珍珠,又似碧天中的群星。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从远处飘荡着阵阵歌声……
皎白的月光带我回忆四季之美,偶然回眸,还是感觉,荷花最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之美使无数文人为之倾倒,其唯美,单纯,大方更使我陶醉,荷花乃我之最爱,我心中之最美!
荷花远离世俗,不如牡丹之华贵,不似梅花之傲霜,不像百合之娇贵,它芳香远播,更显清香,亭亭之挺立于风雨中。鱼儿游过,与荷花诉说昨夜做的好梦;蜻蜓飞来,让荷花倾听自己飞行的快乐……
看,那一轮红日又带来了第一缕灿烂的阳光,消散了轻薄的雾,那轮月,亦落了,荷花仍在摇曳,随风飘荡着……
12、有人相邀去赏荷花节,只是离我这儿远了些,不便前往。闭上眼,在遐想中畅游,是盛夏,在荷塘边度过,乘一叶扁舟,赏荷采莲弄藕,低眉抬眼,赏不尽“红莲沉醉白莲酣”,望不完“接天莲叶无穷碧”,载一船清香而归,摘几个莲蓬而食,多么美好。
小时候背诗,喜欢那句“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长大了,才知道里面谐音中的忧伤,仍然是很喜欢,因为莲子,那诗句也变得清清的淡淡的,仿佛有闻得见的幽香。从温润如玉的盈盈绿波而来,胀鼓鼓地站在夏季的荷塘中央。大凡这水中所产,都有着轻灵淡雅之气,莲蓬,莲子,当然也不例外。
记得去离县城不远的一小镇水韵赏荷,在荷塘中供人行走的木板穿行,走到荷塘深处,能与荷叶荷花擦肩,满心欢喜。可食的莲蓬,靠岸边的早给人摘了去,里面的,自然也够不到。好在有农人在路边卖着,置于扁扁的竹筐中,有的还垫上碧绿的荷叶,绿的荷叶绿的莲蓬,一片绿意,清爽怡人。选了两三个大而饱满的,坐在树荫下的竹制吊椅上悠闲地剥开。
这莲蓬中的莲子,粒粒圆润,剥开,一层薄膜若纱,里面就是白的莲子,这白色与绿色的组合,淡雅而宁静。再掰开,赫然是一颗嫩嫩的芽,只微微的苦,莲子越老莲心才越苦。想起两句古诗来:“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心甜”。
现在,莲心入我心,虽开不出一朵莲花,但苦能清心,在这溽暑,
吃着莲子,心也在一种静谧如水的淡然中。
13、你是一位江南的女子,你划着木兰舟,荡漾在碧波的南塘。在硕大的荷叶丛中,分不清哪是清纯的芙蓉,哪是你如花的容颜。你用珠玉般的嗓音,唱着动人的采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当你唱这首歌的时候,你抬起头,隔着田田的莲叶,向远处久久怅望。你秋水般的青瞳,黑瀑般的长发,和你一起在摇曳在如梦的江南,最后定格在令人销魂的唐诗深处。
你是一位北方的女子,在杏花缱绻的春日,你却隐于深深的庭院叹息。长安陌上的春草萋萋了,你却消损了容颜,在织机上蹙紧了眉头,“深心未忍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当初你送他远去的时候,你是否想过独守深闺的寂寞?如今,他的音书已经从辽阳河北中断了几年了,你可为当年的深情相送,从而激起他边地觅封侯的壮志而心生悔意?你揽镜自造,那镜中的首如飞蓬是否是你无言的回答?
你是一位西域的女子,在洛阳的天津桥头开一爿酒楼。你笑迎南来北往客,东奔西走人。你酿出的如血般鲜红的葡萄美酒折服了这个时代最狂放的诗人。伴随着家乡的琵琶,你又炫出妖娆的舞姿,赢得阵阵青睐的喝彩和一掷千金的豪奢之举。可是,你眉间那鲜艳欲滴的红痣,面上轻挽的绿绡,却遮不住漂泊异乡的愁怨。每逢你皓腕凝雪,当垆独坐,望着天上的明月,耳闻天边远去的雁鸣,你是否想起大漠另一侧自己遥远的家园?
可是,你却是一个当代的时髦女子,你涂着艳艳的红唇,擦了青紫的眼影,着上超短的仔裤,蹬上黑漆的高靴。在每个灯红酒绿的暗夜里,你来到疯狂的酒吧,去寻找最暧昧的相逢。你狂舞滥饮,恣情调笑,挥掷着似乎无须买单的青春。“笙歌散尽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夜深了,你倚靠在香车的座椅上,任它呼啸穿梭在霓虹闪烁的都市巷陌。你忽然感到一种深不见底的落寞和虚空,在酒后的晕眩中,你已经不记得自己辗转在第几个城市,还将要漂泊到何处。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古诗词中的荷名句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西汉 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乐府古辞 《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二) 乐府古辞
《西洲曲》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唐朝 皇甫嵩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二)
唐朝 皇甫嵩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二)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三)
李商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
《望海潮》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
欧阳修 《临江仙》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贺铸《踏莎行》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贺铸《踏莎行》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贺铸《踏莎行》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郦一两声,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
《苏幕遮》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叶上初阳干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爱莲说》
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张元干 《浣溪沙·山绕平湖波撼城》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二)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杨万里 《昭君怨·咏荷上雨》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姜夔
《念奴娇·闹红一舸》
【五绝】《夏夜即景》庄灿煌
【七绝】《咏莲》(二)庄灿煌
【七绝】《咏莲》 庄灿煌
【七绝】《绿洲公园观荷》 庄灿煌
【七绝】次韵吴松茂会长《秋荷》庄灿煌
【七绝】《步韵吴松茂会长<东湖赏荷>》庄灿煌
【七绝】《步韵吴松茂会长<东湖赏荷>》庄灿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