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2018-08-07 12:01:14)
标签:

周邦彦

赏荷

莲花

杂谈

分类: 宋词名句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译文】 初升的阳光洒满荷塘,荷上已不见夜雨的痕迹。水面圆圆的荷叶那样清润,一张张在风中摇曳高举。

 【出典】 北宋  周邦彦《苏幕遮·燎沈香》

  注:

  1、 《苏幕遮》  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注释:

     燎(liáo):细焚。

     沈香:沈,现写作沉。沈(沉)香,一种名贵香料,置水中则下沉,故又名沉水香,其香味可辟恶气。

     溽(rù)暑: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沈约《休沐寄怀》诗:“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溽,湿润潮湿。

     呼晴:唤晴。旧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侵晓:拂晓。侵,渐近。

     宿雨:隔夜的雨。

     清圆:清润圆正。

     一一风荷举:意味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举,擎起。司空图《王官二首》诗:“风荷似醉和花舞,沙鸟无情伴客闲。”

    吴门:古吴县城亦称吴门,即今之江苏苏州,此处以吴门泛指吴越一带。作者是钱塘人,钱塘古属吴郡,故称之。

    久作长安旅:长年旅居在京城。长安,借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旅:客居。

    楫(jí):划船用具,短桨。

    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有溪涧可通的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唐张宗昌《太平公主山亭侍宴》诗:“折桂芙蓉浦,吹萧明月湾。” 浦,水湾、河流。芙蓉,又叫“芙蕖”,荷花的别称。 

 https://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221057716,3276859169&fm=27&gp=0.jpg

    3、译文1:

  细焚沉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译文2:

    室内燃烧着沉香来消解湿热,鸟雀在欢呼晴天,头伸到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初升在太阳把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珠慢慢晒干,水面上荷叶清新圆润,在晨风中轻轻摇曳。

    遥远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家在吴门,人却久居长安。五月家乡的渔郎是否还记得我。梦中驾着小舟,慢慢地划入了荷花深处。

   译文3:

   点燃沉香,驱散湿热潮闷的暑气。雨过天晴,屋外的鸟儿欢呼雀跃,一大早就叽叽喳喳地把这消息告诉人们。荷叶上反映出旭日的光彩,清香滚圆的雨珠逐渐被晒干了。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被什么人高高举起,在微风中摇曳生姿。

   故乡遥远,何时才能归去?家在江南,人居京城,长期漂泊。又到了五月,家中的故友有没有想念我?在梦中,自己驾着一叶小船,驶入了故乡的荷花塘中。

   译文4:

   焚烧沉香,来消除夏天潮湿的暑气。鸟雀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声。初出的阳光晒干了荷叶上昨夜的雨,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一阵风吹来,荷叶一团团舞动起来。

   故乡那么遥远,什么时候才能回去呢?我家本在吴越一带,却久久地客居在长安。五月的渔夫你还记得我吗?我划着一叶扁舟,在梦中来到了过去的荷花塘。

   译文5:

   点燃沉香,消除闷热的暑气。拂晓雨住天晴,鸟雀在房檐上欢快地叫啼。初升的太阳,烘干了叶子上残留的雨滴。清圆的荷叶在水面上昂起头,迎着风轻轻地摇曳。

   遥远的故乡啊,何时才能回到你的身旁?家住南国水乡钱塘,却久久地滞留京都汴梁。家乡的渔郎朋友,是否还记得我这个孤独的人?只有在梦中乘着轻舟划着短桨,进入故乡那美丽的荷花池塘。

https://ss2.bdstatic.com/70cFvnSh_Q1YnxGkpoWK1HF6hhy/it/u=2560311782,2209944400&fm=27&gp=0.jpg

   4、周邦彦(1056-1121)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

   周邦彦所做的,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

   周邦彦词在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

   周邦彦词中出现的沉郁清愁,遂以写漂亮的忧郁使心灵获得一种微妙的愉悦。这些作品中透露的忧伤,用雅丽的词句排列组合着,形成一股流动的淡淡愁绪,绝不过激,就如低度美酒,让人微醉,但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这种似雨馀粘地的情絮,固然琢磨出高妙的技巧,但要将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却是一个障碍,所以后世人眼中只见其格律华美,少谈其思想内容,是必然的——大概,他的清愁沉郁只是其精美形式赖以树立的手段罢了!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他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内忧外困,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周邦彦死前一年,方腊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可以说,曾长期担任要员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但本应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5、《苏幕遮·燎沉香》是宋代词人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小令词,主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梦回故乡。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不加雕饰而风情万种,通过对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思乡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上阕先写室内燎香消暑,继写屋檐鸟雀呼晴,再写室外风荷摇摆,词境活泼清新,结构意脉连贯自然,视点变换极具层次。词中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

   下阕再由眼前五月水面清圆,风荷凌举的景象联想到相似的故乡吴门的五月的风物,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相思之情淋漓尽致。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段落极为分明。一起写静境,焚香消暑,取心定自然凉之意,或暗示在热闹场中服一副清凉剂,两句写境静心也静。三、四句写静中有噪,“鸟雀呼晴”,一“呼”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叶上”句,清新而又美丽。“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动态可掬。这三句,实是交互句法,配合得极为巧妙,而又音响动人。大意是:清圆的荷叶,叶面上还留存昨夜的雨珠,在朝阳下逐渐地干了,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体现出荷叶的圆与青翠。词句炼一“举”字,全词站立了起来,动景如生,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花的茎的力度美。这几句构成了一幅恬淡、清丽的美景这样,再看“燎沉香,消溽暑”的时间,则该是一天的事,而从“鸟雀呼晴”起,则是晨光初兴的景物,然后再从屋边推到室外,荷塘一片新晴景色。再看首二句,时间该是拖长了,夏日如年,以香消之,寂静可知,意义丰富而含蓄,为下阕久客思乡伏了一笔。

   下阕直抒胸怀,语词如话,不加雕饰。己身旅泊“长安”,实即当时汴京(今开封)。周邦彦本以太学生入都,以献《汴都赋》为神宗所赏识,进为太学正,但仍无所作为,不免有乡关之思。“故乡遥,何日去”点地点时,“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实为不如归去之意。紧接“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主客移位,更加衬托出我对家乡亲朋的思念,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一结两句,“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即梦中划小舟入莲花塘中了。实以虚构的梦景作结,虽虚而实,变幻莫测。

    这首词风格清新活泼,境界淡远高超。周邦彦的词以典雅著称,又被推为集大成词人,其词作固然精工绝伦,而其思想境界之高超,实尤为其词作之牢固基础。

  http://i1.s.hjfile.cn/entry/201401/8025a1dc-f03a-4580-817f-16f4851964d9.jpg   

   6、一颦一笑间独处于高楼空阁中漫不经心的整理着过去,这一张张、一页页好似又成了一本被装订成册的史书,只为一人而记。你可曾触碰过时光的身影?见过她傲人的容颜?也许有过,又也许没有,很多时候时光不过是个形容它本身的词汇,只看自身如何定夺。四季依旧,轮回照常,时光不减当年风采,或被轻放于榻上,或被缠绕在指间,又或是被岁月织娘编成了绸缎做了某位少女的似血嫁衣。这般季节里这个叫时光的陈词难免会惹得人心生怜爱,婉转柔情的春风轻扶着枝头,一场细雨蒙蒙,一夜渐深渐浅,次日,便是姹紫嫣红一片入眼,独赏春日枝头热闹而出的万种风情,只那悄然一瞬你便在心间解开了时光的试题。步步生香的含义多半来源于岁月的累积,女子因负有内涵可彰显其独特引人之妙,而这一切都是时光所给予的精华。碌碌一生终是逃不过褶皱满脸的辛酸,可这些又恰恰成了时光所给予的证据,证明我们如何独自跨过白昼天黑,如何承受四季起落。雨过天放晴,暖阳几许,若时光允许我必不顾天伦宿命之说,义无反顾往心间那处潇洒惬意之地奔赴,与古时文人雅士烹茶赏雨、吟诗做赋,畅谈古今中外、史事变迁,追寻一段蕴光里的优雅往事,打捞一份不幸遗失的美好情怀。其实无论时光走得有多远,来去往返的路,还是一如既往,不会因为朝代的迁徙而变更。

    曾几何时,在一场带着春雨潮湿的梦里,也曾梦见过自己身着一袭广袖长裙枕藉于扁舟之上,不理会船桨,仍凭它随着清波悠然飘荡于莲叶之间,手中词阙正对此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或快或慢的流年时光,如茧中抽丝般渐渐逝去。梦虽美,只是天不遂人意,来不及体会羽化登仙的极致,未见识落霞与孤婺齐飞之异景。夕阳西下折柳寄思,千里千寻举杯邀月,这种种又何尝不是时光赋予的浪漫。一朝一夕,镌刻过什么,印刷过什么只有时光知道。前世今生只过奈何桥便划开了界线,你会舍不下繁杂俗世,红尘流离,你会向往世间情爱分佘,无怨无悔,可我却一心只愿成了那朵被佛语浸染的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伴青灯古佛,洗涤心间一切杂念静听禅心点点,愿心如菩提,身如明镜,时时拂拭,不染尘埃。生死起灭,荣辱风霜,你可信因果自相关?五千年穿梭过度,旧月残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把一无所有变成了所有,这并非人为,而是天定,它终究会走这条路,会历经人世沧桑,会体验人情冷暖。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句句轻带感伤叹息的话语中诠释的不过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旷味,是你我心间那段柔情岁月扼走了旧日里的青葱粉嫩,再不是那个一束长发及腰会在风中凌乱的柔弱女子,如今长发挽起钿头银篦、珠玉翠花早已淹盖了长发,月上柳梢时分,一片冰心又怎是一个愁字能了的。大江之水向东去,起伏不惊,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它能走多久?它能跨多长?时间都会去一一验证,你我之间能做的不过是紧握一缕幽魂了此残生。高空楼隔里君子美人齐聚,叹韵光短促,叹人事更迁。可心里却总是不愿轻易辜负了眼下时光,推杯换盏引吭高歌,美人与残阳共舞柔中带刚,无意间飘荡而过的祥云被夕阳染红了衣襟,刚探出嫩芽的柳枝与微风作伴更显妩媚之姿,这便是时光的美妙之处。晨露霜降,封不住时光的征途,止不住岁月的脚步,无可奈何的不是看花开花谢四季流长,而是云卷云舒间的离逢聚散。几载光阴,困惑过看不透人心叵测,几经颠簸几番迂回,可被温柔攒射过?可被良人挽留过?至今都还未曾解开的谜题可有想过交给时间去代替打理?没有能在时光下掩盖过去的虚假,越真的东西会被打磨的愈加透亮,不言其说便也知不真切的东西总会露出端倪。雨天,一把油纸伞,将雨滴与青石板一并踩在脚下,趁着思念尚浅,在深巷里无声丢弃。旖旎风光,檀香未散。书柬中珍藏过时光的倩影,如今扉页上的娟秀字体贴上了旧年的标签,可是其中的温婉仍旧可与以往媲美,不浓郁,但经久也就是这般了。不畏惧失去,才能真正的拥有。放下才能得到,看清就可无悔,这就是时光。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2715087912,2995457583&fm=214&gp=0.jpg

   7、一直以为,“莲”,这个清涟而绰约的意象,只适合存在于古典的诗句中。现代人的散文,传递不了莲那种

    古典的风姿。只有在古诗句中,莲古典的生命才能婉转于眼前。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的莲,是一种朝气。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杜甫的莲,是一种大气。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李清照的莲,是一种秋气。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的莲,是一种静气。

 

    余光中的散文《莲恋莲》时,他笔下的那一潭清芬的莲,顿如满潭碧羽扇,扇得我六根无汗,七孔生风:《莲恋莲》--这是个奇妙的名字。映入眼中的是这样的句子:“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若即若离,宛在梦中央……”。

   太美的文字和太美的景色一样,会让人词穷,因为找不到妥帖的形容词来表达心里的感叹。所以,只好用沉默与冥思来面对眼前的文字。

   余光中是古典的,在他的文字之水里游走的时候,感觉他是一株莲,心有千瓣,每读一首诗,每读一篇散文,都剥开一瓣,可是总也剥不完,总也窥不见他的莲心。他的莲心藏在诗行深深处,诗行深深处又藏着另一朵洁白的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8、莲,又名荷、水芙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地下茎称藕,能食用,叶入药,莲子为上乘补品,花可供观赏。对于莲的生长环境、形容仪态,文豪李白有诗云,“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粉绝世,馨香为谁传”。脉脉幽泉,袅袅青烟,茵茵碧叶,缕缕馨香,如梦如幻,似度仙境。

    世人皆知李白善用夸张,世间鲜闻用夸张能出其右者,但咏莲可并非李白的专利,历代文人墨客见莲思涌,或寄意传情,或托物达志,对莲的咏述丝毫不吝文笔,李白之上者更是比比皆是。“边塞诗人”王昌龄不见了粗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句道出了细腻;《苏幕遮》云,“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灵动清新的画面透露着诗人的清闲散淡,羁旅之苦也如这荷花般冒出了头角;要说咏莲不落窠臼、别开生面者,当属婉约词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局面已如此不堪,清新的格调与美的享受却纠缠其中,相思之情屡屡流淌,下眉头,上心头。

    莲,花之君子。我爱莲,似与君子也莫名的沾了一点边,并因此而窃窃私喜,孤芳自赏。纵观古人爱莲者,才骤然发觉自身的浅薄与无知。陶元亮爱菊,世人皆爱牡丹,周敦颐甚爱者唯莲。与多数人相似,我因《爱莲说》而与周敦颐结缘,因周敦颐而与莲结缘。亦与多数人相似,我因此而深深爱上了千古名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花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一个重要的意象,不仅因其清丽的仪态,绰约的风姿,更因其高洁的品格。据说当年包青天的官府壁画上画的就是一幅莲花图,上面题有“光明正大”四个字。

   古今有别,世殊事异,试问莲之爱,今者几何?

   饭后茶余,谈花者少,谈莲者更属凤毛麟角。莲不同其他盆栽,养莲需要更多严苛的条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莲的普及。莲不喜散养,莲唯有成片才更有美感,莲花圆圆,莲叶田田,花海如潮、花梗如林才更富有诗意。

   那今之爱莲者果真名副其实?大概也徒有爱莲之虚名罢了。见莲则合影留念,假装爱莲,莲之后的那份君子之意早就忘却于九霄云外,一同忘却的还有君子的正直、谦让,表里如一……对于莲花物质形态的喜爱已经逐渐掩盖了爱莲的真相,莲的精神象征更是被淡化的模糊不堪。

    爱莲,不仅爱莲的外表美,更应该爱莲的精神美。但愿莲承载的那份君子之意,与清正廉洁、光明正直的精神形象会在薪火相传中历久弥新,欲火生辉;后之爱莲人会呈现出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蓬勃景象。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618/mp19350086_1434612899081_9.png

  9、诗经里说:七月流火。

   读着句子,就感觉到酷夏里被炙烤着的大地和空气。后来翻过资料才知道,是说农历七月溽暑消退的意思。我站在阳历七月的门槛,看着白花花的太阳不敢出门。

   而窗外,正是一个葱茏的季节。一怀蓊蓊郁郁的心事在雨水里明媚地生长。

   若赏荷,就赶在七月来吧。

   应该说,荷的美在每个季节自有它的禅意,不同的季节看荷会有不同的心怀。秋荷萧瑟,徒添残荷听雨的伤感;冬荷凄凉,犹见雪压残枝的顽韧。而赏夏荷,看到的是生命的青葱和华美,是荷开一生最美的一段。荷开婷婷,未若风吹过的袅娜之美。而赏风荷又未若赏雨荷。雨幕之中,擎伞观荷,或是坐在塘边凉亭,备得一壶绿茶,看华盖之上滚珠溅玉,青荷沐雨更露娇颜。空蒙渺远的烟雨江天,真的会忘记身在凡尘。

   我喜湖荷之美远胜池塘栽培。人工栽培的荷塘,虽多了颜色,却少了天然的丽质。放眼烟波浩渺的湖水,随风摇曳的芦荡,在水之湄,成片的野生红荷延绵连亘,接天莲叶,十里荷香,让人胸襟开阔,心荡神怡。

   古来喻荷为女子。这样的女子定是有着诗的芬芳,词的婉约。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面两边开”,轻纱长袖绿罗裙的女子,采莲舟头。船行过,花映娇颜,芙蓉如面,碧悠悠的水,凉习习的风,该是一副怎样灵动的美丽画卷。

   翻开宋词,那一株风裳水佩的荷,从姜夔的《念奴娇》走来,“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姜夔的荷开在秋凉季节,有着清寂的美。而周邦颜的荷,“燎沉香,消溽暑。……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从《苏遮幕》走来,盛开在夏季,有着娉婷的美。

   那么,谁是你“制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的女子?谁又是你“个妆浓淡,只为君,薄醉青盏”的伊人?

   我始终认为,荷是结着禅意的。不是清净之心赏不得荷的美。喧哗热闹的池畔,荷往往是睡去的。当月色来临,当人归寂静,荷心才会慢慢打开,清辉里,那缕缕的香,才是荷的魂……

   罗裳映水,碧影斜,我偏爱那幽姿。

   想起当年读着宋词尤爱画那水墨的荷花,池塘边的凉亭里洇度了我多少青春的时光。那有着诗一样芬芳的日子,而今,亦如一株荷,摇曳在岁月的河流上,宛在水中央。

   你说你没有看到过荷开,我想努力描述荷的样子给你。但我终明白,就象我念你的心,无法刻画。只能在你无法到达的地方,幽幽的开放,苦苦的香。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

   10、走近细看,荷塘里只有三四朵白荷怒放着,多的是一些含苞欲放或者含苞未放的立在水面上,大小不一,高低参差。有些个青妆未褪,有些个白衣胜雪。盛妆的荷是一种张扬之美,而小荷才露尖尖角则有一种羞涩之美。我想,也许来得早了些,迟些时候大概这些荷苞就全开放了呢。只是,世间事大抵如此,--不是来得太早,就是太晚。我又何必太过在意呢,放开心怀去欣赏,才不枉美景当前。

    那三四朵荷花形体不大,至少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得多。数目上又少,不免有些零落之意。但是,她们就那么尽情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执意开放着。阳光下,花瓣重重叠叠,像身着白罗裙的婉约女子,身姿绰约迷人;她们毫不羞怯地向世人敞开自己的胸怀,又似是细细地诉说着点滴心事,也许是一个动人的传说呢。微微风儿过处,鼻端似有若有若无的清香飘过,让人一时思绪恍惚。

   此刻,她就站在那里。邂逅,或者静默的存在,都是一种因缘际会。

   荷,天生就是一种禅意。荷,总会让我们无端地想起一些美好。一直以来,我都把她想成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我实在找不到好的言语来形容她,因为,再多的言语用在她身上都会失色。所以,我只得学会在静默中观望,还有聆听,荷语。

   荷花不多,但荷叶田田。荷塘里密密麻麻地擎着一把把伞似的荷叶,他们互相推挤着,好不热闹。描写荷的诗文很多,此刻我却独独想到周邦彦《苏幕遮》里的那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水面清圆”一语用来描摹荷叶形态,煞是动人可爱得紧,实在经典不过。这个荷塘因为他们,显得生机无比。如果说荷花是娴静的婉约的,那么,荷叶就是活泼的生机的。这一动一静组合出来的画面,相当宜人。

    我在荷塘四周转了一大圈,实在找不到亲近荷的有利位置,不禁感叹荷真是“不可亵玩”啊!于是,只得隔了一段距离,拿出数码相机,尽情捕捉她们的美好。我虽没有摄影家的专业精神,但内心里有的是一股热情劲。找个角度,自己觉得好就拍下,因此,我镜头下的荷只是最真实的写照。

    临去之时,耳边蓦然响起童丽的那首《荷花颂》:万里无云好晴天/啊……/看那荷花在水面/啊……/千万朵花儿数着它好/人人见了心喜欢/荷花朵朵放光彩/啊……/薄雾青纱头上戴/那啊……/微风轻轻迎面吹来/荷花点头笑颜开……”明年,我还是要来的吧。与荷约会,是一种雅致的情怀,又是一场美丽的梦,我只愿醉在梦里。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1460473610,1935033721&fm=214&gp=0.jpg

   11、夏日的早晨,漫步曲曲折折的亲水观光栈道上,拥着爽爽的晨风,沐浴着灿灿的晨曦,听呢喃虫语,啾啾鸟鸣。这儿,水凉,风清,荷香;这儿,如诗,如画,如歌,如梦。古人云:夏赏绿荷塘,是的,河边的水荭叶嫩梗红,一团团开着蓝花的水草,水花相映,特别醒目。凝视着一湾碧叶清荷,遥望那超然脱俗的倩影,静静欣赏“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的妩媚,这迷人的水韵、醉人的幽香,清澈了燥热中那凡物杂念,升华了暑气里的纠结迷茫。“莲花池畔暑风凉”,真的,你会是一身的通透凉爽。

    私意里,我认为荷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天地间生灵的精致和美妙,在它们身上得到最生动的体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浩淼的湖水中,碧绿的莲叶伸向天际,红荷映日,分外娇艳。被誉为“诗海珍珠”的杨万里这句诗,应该也是我们最熟悉的赞颂荷花的诗句了。鸡龙河的荷花,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气势,但荷叶那种悦目的碧绿,是河湄别的植物所没有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荷叶又大又圆,绿荧荧的,像碧绿的翡翠盘,荷叶上滚动的露水,晶莹如珍珠。但这田田荷叶没有一片是相同的;美丽的荷花有着红扑扑的花瓣儿,好似粉嫩粉嫩的童子面,这娇艳的荷花也没有一朵是雷同的。莹莹艳艳的白荷粉荷红荷,优雅含情,百媚千姿,万娇照水……

    自古风流多爱莲,咏荷花的诗词曲文颇丰,用汗牛充栋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山有扶苏,隰有荷华”。《诗经》首开写荷花的滥觞。屈原的“制芰荷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以莲花的高洁,喻自身坚贞不屈的性格。周敦颐笔下的荷花是志行高洁的隐者。他认为莲花的气质最美,节操最高,对其爱之、敬之,有一种仰慕膜拜之情。

http://img2.imgtn.bdimg.com/it/u=4082751942,166192584&fm=214&gp=0.jpg

  12、惜春春去,流夏将远。芳华寂寞,沧桑路途,斑驳了岁月。

    来不及回味,指尖,便滑落了七月的光阴。停下脚步,只看到阳光,烈烈的在头顶,激情的渲染着七月的温度。知了声声,把夏日的热浪一波一波的掀起,盖住逃离的思绪。

    以为七月遗落了,什么也没留下,细想,才发现,挣扎的痕迹,在一湖的碧荷里浅缀。

    走近湖,便走进了荷。纤纤心事吐露成风中的荷花,幽幽淡淡。犹豫,落愁,泪水,忧郁,难舍,在七月的琴弦上徘徊。

    一湖的荷花正艳,红白粉,在阳光下,摇曳成夏天的风姿。一波波地绿,一浪浪地翠,让我来不及展开泳姿,便转入其圈圈的漩涡。流淌的韵味,吐露的清香,像一阙宋词,婉约清新,包围着我被夏日炽热的高温熏晕的思绪。

    荷,意味着超凡脱俗的境界。古今多少人,以荷喻己喻人,如雨荷,“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风荷,“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青荷,“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秋荷,“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一听,便能从字面上感觉到荷的姿态,形象而生动。


    一直以来都喜欢荷,犹以白荷为甚。“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不匀香汗湿。”像一个着白衣的女子,风弄裙裳,站在溪水边,低眉沉思。其间的神态与意韵,都很醉人,让人充满想像。

    从小就开始收集有关荷的图文,凡见之,必收藏收录于空间。衷爱程度,自己都讶然。

    但现在,看着荷,却有一股淡淡的哀伤。懒了思绪,也少了那股痴爱的冲动。非特喜欢之,不收。说不清这种感觉,虽然走在荷的季节,看到有荷的地方,会驻足会回眸,但欣喜与激动,早已落在了岁月的风骨上,只剩下静静的欣赏,静静的凝视。这是否就是一种成熟,一种时光远去的忧郁之情?

    在喧嚣的城市里呆久了,很多人都有了一种想像,建一房子在溪水边,门对着一湖的荷,安静的眸子里,细数时光的幸福。“一片秋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闻荷香,入眠,安然而香甜。可现实,终只能让我们把很多美好的想像,在梦中去寻。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三五小船撑将去,歌声嘹亮赋采莲。”此番此景,总在眼前飘忽,像一幅世外桃园的画面。烦恼与忧愁,都随着小船的浆声,采莲女的歌声飘远了去。碧连天,荷接涯,连同思念的种子,洒在远方。

    微风起,七月,有些迷茫。水皱,一池荷香,惆怅漫起。那个宛在水中央的女子,虽未迷途繁华,偶尔会忘情的哭,天真的笑,但流年早已偷走了其浪漫与痴逛。面对温暖,太多的向往,把追赶的痛都埋在了茎脉下,一节节的向上,像追风的影子,只能在路上。

    此生为荷?幸,非幸?浅浅的伤,淡淡的愁。前世成诗,今生为文。总是逃不了脱离尘世的乐章。一曲曲弹奏的,没有温暖,唯有愁沾。

    荷田浅浅,一层层浅绿,漫出了季节。我从莲叶上捧起一粒露珠,寻找自己的影子。一束阳光投来,眼睛有些疼。此时,又想起你的话语。泪水,漫过七月的阳光,流进荷塘,浸泡通往前世来生的路,折叶为舟,织荷为裙,在岁月的河流里穿梭。

    我看到一片夏荷,正在开放。心事大片大片的吐露,流淌成指尖的风景,一篇篇翻阅,此时,忧愁又浸染了谁的心房? 

*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即可,谢谢!): 

   周邦彦词名句: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周邦彦  《兰陵王·柳阴直》

   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    周邦彦  《六丑》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周邦彦  《瑞龙吟·章台路》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     周邦彦 《满庭芳》


  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周邦彦 《花犯·粉墙低》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     周邦彦  《少年游·并刀如水》

  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周邦彦 《西河·金陵怀古》

  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周邦彦 《西河·金陵怀古》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周邦彦  《风流子》

  奈愁极频惊,梦轻难记,自怜幽独。     周邦彦  《大酺·对宿烟收》

        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   周邦彦  《琐窗寒·暗柳啼鸦》

  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周邦彦  《过秦楼·水浴清蟾》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周邦彦  《蝶恋花》



    拚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周邦彦  《解连环·怨怀无托》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二)   周邦彦    《苏幕遮·燎沈香》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     周邦彦  《玉楼春》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周邦彦  《一落索》

   莫将清泪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二)  周邦彦  《一落索·眉共春山争秀》

  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周邦彦 《浪淘沙慢》

 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周邦彦  《拜星月慢》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周邦彦 《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周邦彦  《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