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随浪花般的(斗争、时间)消逝。
【出典】 明朝 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注:
1、 《临江仙》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渚(zh):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蓦(mù):愿意为上马、超越,此处意为“突然”。
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3、译文1: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随浪花般的(斗争、时间)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社稷)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朝代更替)。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人们的)谈笑之中。
译文2:
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
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译文3:
滚滚滔滔的长江啊,年年岁岁向东流去,浪花之中淘去了多少豪杰英雄。争权夺利胜败是非到头来还是一场空。青山绿水依旧存在,多少次夕阳霞光无限鲜红。
白发苍苍的渔樵老翁伫立在江岸上,看惯了春花秋月的美好风景。携带一壶浑浊的薄酒与故人相逢。古今中外多少盛衰兴亡的往事,都作为谈笑资料付于一笑之中。
译文4:
滚滚长江,滔滔东流,大浪淘沙。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古往今来的无数英雄豪杰,也被汹涌澎湃的江水席卷东归,流逝净尽。那曾经喧闹得热热火火的成败得失,早已云消雾散,灰飞烟灭,转眼之间成为一片空虚,变得踪影全无。可是,大自然却是永恒不变的。时光疾转,岁月流逝,青山依旧郁郁苍苍,冷峻现世,日出日落,霞光光移,又经几度,夕阳无限红。 而正是在这几经变迁的历史中,人事已早早更换,变得面目全非,且不去想这些深奥的问题了吧,你看那隐于江上或山涧的渔父和樵夫,虽已白发斑斑,但却精神矍铄,怡然自得,尽情享受湖光山色,春风秋月。他们心地坦荡,逍遥自在,无忧无虑,一壶浊酒下肚,便更觉慰藉舒展,神清气爽,天阔地广。于是,古往今来英雄们的是非成败,都付予他们之间的一片轻松自如的笑谈声中。
4、杨慎(1488~1559),杨廷和之子,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颖,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公元1511年(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
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朝著名文学家、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他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慎的政治生活虽然十分坎坷,但爱情生活却很幸福美满。他的夫人黄娥,善诗词,尤为擅长散曲。婚后他们夫妇感情非常融洽,在桂湖之滨过着诗情画意、相敬如宾的甜蜜生活。他俩经常在湖畔散步,榴阁赋诗,相互酬答。杨慎夫妇虽然情投意合,但并未陶醉于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婚后第二年,在黄娥的支持和劝促下,升庵就动身进京复官。
杨慎与黄娥的忠贞爱情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因为在他俩的生活旅途中,春光明媚的顺境是很短暂的,而更多的是漫长的急风暴雨的逆境。当杨慎因仗义执言,遣戍滇南时,黄娥对丈夫不仅毫无怨言,而且深表同情,曲意劝慰,殷勤照顾。黄娥不辞风霜之苦,千里跋涉,亲自护送杨慎从北京到云南。嘉靖三年(1524年)十二月十五日的寒夜,黄娥陪伴着骨瘦如柴、身戴枷锁的杨慎,行至江陵的驿站门前,他看到妻子风尘满面,疲惫不堪,再也不忍心让她向前护送了,力劝妻子回四川新都老家。临别之际,杨慎填写了一首《临江仙》词云:“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何洲?今霄明月为谁留?团圆清影好,偏照别离愁。”(《戍云南·江陵别内》)。情辞凄楚,催人泪下。黄娥回到新都,看到桂湖景物依旧,物是人非,写了一首怀念丈夫的《七律·寄外》:“雁飞曾不度(一作“到”)衡阳,锦字何由寄永昌?三春花柳妾薄命,六诏风烟君断肠。曰归曰归愁岁暮,其雨其雨怨朝阳,相闻空有刀环约,何日金鸡下夜郎?”感情十分真挚。此后,黄娥曾越山涉水,到云南永昌探望杨慎,并在戍所住过两年多的光阴。
嘉靖八年(1529年),因父亲杨廷和去世,杨慎赶回新都治丧
,夫妇才得短期会面。相见时难别亦难。临别时,黄娥写了《罗江怨》散曲,与杨慎送别。曲云:“青山隐隐遮,行人去也,羊肠鸟道几回折?雁声不到,马蹄又怯,恼人正是寒冬节。长空孤鸟灭,平芜远树接,倚楼人冷栏干热。”以冷与热的强烈对比,反映自己内心的一片深情,凄婉动人,遂成千古名句。
5、这是杨慎所做《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清初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苏轼《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全词似怀古,似咏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在景语中预示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一个老渔翁的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现出看尽红尘多少事的豁达。
6、“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鸿篇巨著《三国演义》卷首的这首诗,很多人都以为是罗贯中所写,其实,这是明代杨慎的《临江仙》,后来被人移做了《三国演义》的开篇。“三国”中那纵横驰骋的英雄气概,也恰似这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江河行地,万里翻卷,长驱入海。无论是雄壮的气势还是深厚的含蕴,长江,都引起了许多人不尽的感概与深深的叹息,由此而来的人生类比,竟是那样的深沉与幽怨。
杨慎,本是宰相之子,出身于上层家庭。具有儒家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他的这首《临江仙》折射出了他由儒到道的思想历程。由于受贬,他才有了个人价值观的调整,形成了豁达超脱,淡泊名利的人生观和历史观。这无疑是理想挫败后的大彻大悟。如果他的人生一帆风顺,就没有这样的心灵重建,自然也就没有这首不朽的诗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杨慎的《临江仙》正是从这里化去了苏轼的宏伟气魄。苏轼在这首诗中,承转了他的大角度写景,深层次咏史与高浓度抒情。诗词的旋律激昂,意境高远,情感深沉。但由于人生的失意,想到自己的怀才不遇,苏轼不由得联想到古人。他看到惊涛骇浪中周瑜儒雅而伟岸的身影。于是,伤感油然而生。然而,面对滔滔的长江,他知道,所有的英雄都已随浪花去了。正是这种复杂的感情,造就了他激扬、绵缠、舒展、悠远的思绪,从而写下了千古不灭的华章。
由此再往上推,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是三首千古绝唱中的第一首。这首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乐府诗,把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交织在一起,以月为主,描画出江天融汇,空灵、澄澈的恬静意境。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是写长江吗?有人说是湘江,有人说是富春江,也有人说就是长江中游的九江段。它既然适合于其它,就更适合于长江。情感上,我更希望是九江。觉得那月照清流,水映繁花,人景尽在的情境,只有宽阔繁华的中游才容得下。长江,也只有长江从气势到潜在都足以包含其余的江河。在长江上有四个赤壁,苏轼写的是黄冈赤壁,真正的赤壁之战是不是在此,情境地点有质疑,所以苏轼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然而,千山同脉,万水归宗,这丝毫不影响诗人借古抒情。
无论怎么说,以上三首诗,都超脱了单纯的模山范水的描写。张若虚,一生传世的仅两首诗,其孤篇横斜的《春江花月夜》,最高意境就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辨。由景及人,由人到情,面对至美的自然景致,至真的人间情愫,诗文圣手发出了精美绝伦的赞叹!于此,他成就了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叹。
苏轼,一生留下了无数山水名篇。但最能代表他思想艺术成就的,当属《念奴娇·赤壁怀古》。从民族历史的大意境入手,发古之悠思,感人生之无奈。命运多舛的他,由一腔热血到看开人生世事,风华已失,锐气无存,“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从而,隐没避世,借酒浇愁,“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于景,于事,于人与世界,绝代文豪发出了无限的感叹!至此,他生成了万里长江上的第二叹。
杨慎,也留有许多佳作。但,唯有那首《临江仙》气度恢弘,独领风骚。他,提炼前人的艺术境界,容入自己的人生顿悟,铺排出高远时空里的荡气回肠。从宰相之家的五彩斑斓,到“白发渔礁江渚上……一壶浊酒喜相逢”,巨大的落差里,他悲而不伤,甚至欣喜自在地“惯看秋月春风"。他似乎早已明白“是非成败转头空”,于是就有了“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坦然。终生贫病潦倒,他无力回天。然而,他出世,但不消遁,依然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于历史,于社会,于现实人生,疲惫且清醒的心灵最后发出了千古慨叹!到此,他集成了万里长江上的第三叹。
长江三叹,登峰造极的三声巨叹!长江,从滥觞之浅的源头,到浩瀚入海的所在,她一路冲刷,一路涤荡,袅袅余音里,我同样听到了历史的叹息。我,在寻思:谁,才真正亲近了长江,理解了长江,而不是借长江以生发,从而挖掘出她深厚的人文含义,以及深刻的思想昭示呢?
夜色,把大江笼罩。我,徜徉在长江北岸的矮堤上,眺望着南岸的隔江繁华,辉煌的灯火在水底编织了灿烂的星空。江水在深沉地流动。无意中,我走进了一座闷热的工棚。里面住着十来个农民工。通过了解,知道他们全都来自大别山鄂段的贫困地区。攀谈中,我发现了一把挂在木桩上的二胡。二胡的琴音深沉中穿透出激昂,我一向把哀而不伤的二胡看作中华民族的象征。于是,要求主人演奏一曲。我说,就“春江花月夜”吧,他竟说那是靡靡之音。按照主人自己的选择,他要奏一曲刘天华的“光明行”!
悠扬的琴音响起,激扬的旋律随长江的水波跳动,宽厚的音韵在宽阔的江面铺开。晶莹的汗珠沁出琴手的额头。
加班的哨子响起,他们就要去进行夜晚的劳作。“光明行”,我终于看到了顽强意志中的光明行进!
我贴着堤坝的斜坡行走,江风凉爽,轻轻地吹拂我的胸怀。琴音萦绕在心际,与长江三叹形成交响,英雄史观的重音已随波逐流,飘逝远去。
长江三叹——时代已作出千万声回应,强音已奏响,我终于读懂了那位千古伟人关于人民与历史的鲜明主题。
诚然,正是因为有了落差,江河才得以奔腾;正是因为有了奔腾,大海才得以形成;正是因为有了大海,生命才得以衍进。
世界所有的水域,海平面最低,因为,它是大海!
7、多少天,多少年,多少事在改变,爱恨情仇,是否都变了云烟。问风风不语,问花话无言,内心依旧抹不去的昨天,多少事在心头,多少情在缠绵,唯一的是我不可能再回到从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无论曾经多么风光,多么美好,都成了曾经。但不会遗忘还有今天!
8、北风萧萧,四周景致渐渐萧条。日渐枯黄的草木,一如日渐寒冷的天气,让人深感无助、凄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春花秋月,转眼即逝,时光容易把人抛。尽管不是英雄,却总希望能够成功。时光荏苒,过去的青葱岁月不再,曾经的壮怀激烈、曾经的干劲冲天,在现实的磨砺冲刷下,都已浮云。多想时光倒流,因为懂得了不能一味空有志向,脚踏实地比引吭高歌实在得多。所以,如果时光倒流,必将尽力多学些本领,少些遥不可及的空想。为了理想,接受所有的胜败得失、所有的人生起伏、所有的人情冷暖。专注而持续地做自己必须做好的事,走自己的路,不管他人非议。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岁月教会人宽容,然而,年青时的尖锐,伤人不利己。如果时光倒流,一定体谅长辈的苦心,一定接受逆耳的忠言,一定原谅仇敌的挑衅,一定珍惜朋友的真情。然而,岁月留下的,总有太多太多的遗憾,梦想着终有一天,能坐上多拉A梦的时光机,回去再造自己虽然卑微,却有太多不足的历史。那时,一定心怀慈悲,尊老爱幼,一定学会放下,一定学会容忍、谅解,一定学会尊重、珍惜。
10、步履踉跄,像酒醉的风光,欢歌漫唱,又有几多时光,唱不响的婉转悠扬,挡不住的迷茫与彷徨。隔着旁人的心肠流转浅吟低唱,展示着自己独角戏的风光,哪想得鲜花的无从装点,双眼的彷徨。
白驹过隙,青翠如芒,点点芳香点缀起大地的奔放;夏日的奔雷,用其独特的方式,滴滴洒洒,丝丝沁凉;遥望秋风的步履,望穿了秋水,那一袭泪湿的凄凉;银装素裹,白色的忧伤,葬送了万物峥嵘的梦想。
有谁能够挽留青春的清香,听任和风吹过的惆怅?有谁遮掩夏日如火的骄阳,掬起秋水拂过的沁凉?有谁能够闲看秋叶独占枝头的哀伤,向往寒冰十尺刺骨的悲凉?岁月如芳,不堪风雨的捶唱,只留下“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那悲戚的貌,不得不感伤于那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哀伤。
风住沉香花已住,物是人非难回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英雄已逝,漫步长江水,浪花淘尽,物是人非,谁言过往英雄事。“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如过眼烟云,一切浮不堪夸,只有青山依旧,夕阳如前,一幕幕的空镜流云,一个个静默哀伤,到底谁上了谁的舞台,谁夺了谁的角色,谁叹了谁的哀伤?
沧海横流人为故,桑田难老寂寞心。
春,夏,秋,冬,留不住烟雨晨霞,挡不下的岁月如华,寂寞如涯。
11、走在远古的路上,重温韩信,项羽,刘邦,秦始皇的人格魅力和超然的不俗,我重新去感受和理解曹操,诸葛亮,刘备,周瑜,关羽等等的历史伟人,他们各有千秋,各有谋略和才能,在那个时代,多么不易,让我感怀万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徜徉其中,几多感慨,几多留恋,几多幽怨,几多徘徊,我为他们的功绩感叹,为他们的大丈夫气概默然,为他们的爱忠君国情怀激动不已,我在昏鸦老树的古道边,静静地品味,品味,不愿离去,不愿走远,那是荡人心魂的小桥流水,夕阳西下,多少英雄在染上霞光的光晕里淡远,模糊,依稀,让人断肠几分。
我朦胧在远古的景致里,思绪飘远,心意水一样平静却又起伏不静。古月照着今人,而今人却遥远着古人。
12、相传当年孙权为了军事的需要,依据荆楚之地的雄强,虎踞长江的险要,占据兵家必争的地理位置,使孙吴政权得尽天时地利,于是一座高高的瞭望楼拔地而起,极目滔滔江水,舟楫如织,江汉平原的东缘尽收眼底,黄鹤楼便天造地设于斯。笑看风起云涌,冷观战马嘶鸣。几度风雨又几度春秋,战火连绵此起彼伏,几毁几建,在历史的长河中若隐若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终于有一天它失去了军事上的依托,孤寂的守侯在那里,几只黄鹤,搏击江风,翩翩而至。
于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一段动人的传说,随着仙人驾鹤远游,此地空余的黄鹤楼却成就了另一番景象。商贾行旅多会于此,骚人墨客把酒临风。一幅游乐图在黄鹤楼传说的美丽光环下展开。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留下过动人的诗篇。诗仙感叹:“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站在黄鹤楼上,武汉三镇的旖旎风光历历在目,长江引桥,车流如梭,似长蛇游龙。滔滔的江水载着厚重的历史远去。辽阔神州的锦绣山河也遥遥在望。由于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前人流传至今的诗词、文赋、楹联、匾额、摩岩石刻和民间故事,使黄鹤楼成为山川与人文景观相互倚重的文化名楼,素来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
今天登上斯楼,临风极目,感悟古风,体会现代。战争的记忆,黄鹤的归去。千古风流人物,早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历史印痕,我们赋予它思想,赋予它豪情,抹去战争的阴影,让神话的美好和传说的幽趣永远的延续下去。
13、许多的美丽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我的指缝中滑落,依稀耳边响起的总是聆听不断的丁零。没法在花开花落时不伤感难过。偶尔轻轻走来的依然婆娑婀娜,难得感觉“那等在季节里的容?,如莲花般开落”的凄惨,总有伤感于那句“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的颓废。
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频回首。
多少人会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又有多少人知道“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于是,也想不停地流浪,也想走过那长河落日圆的漠北,走过那千山鸟飞绝的域西,走过那十里荷花香的江南。一路的餐晚风饮朝露,一路的枕松涛眠孤月,使雨中的流浪,看起来似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偶尔想起的时候,依旧泪湿衣襟,怎么的豪情才有那般的开怀?我依旧没能够释怀于现在的枯燥生活。
许多的事情依旧还是匆匆太匆匆,无不得意于现在还能够散发乘夏凉,荫下卧闲敞。人生总也有如意之时,聚散匆匆总是缘飞缘散时,要不怎能够人生得意须尽欢,哪管他明日今朝谁是谁非。
总也有想莲步轻移,婀娜多姿的时候,总也有为悦己者容的时候,总也有被他说成我是个习惯向右走的女子的时候,但是也总有人忘记其实他是个习惯向左走的男子的时候,那么痛并快乐着看花开花落,总比一个人寂寞如烟花的时候好吧。何须在意那么自己本不应该在意的时候,让自己能够更快乐些。
端坐于花下,伸手接一飘落的花瓣,含入唇中,掬其沁凉与幽香,看那破蛹化蝶复成茧又是怎么的开怀?没人能够邂逅奇迹不游走于这个世道。犹记得曾想邂逅水妖,从此避世,终归那也是我有个美丽的梦而已,何须期待太多美丽?
青黛色的烟霭笼罩在银白色的晨曦中,迷离在眼前的时候,天亮了,那么我看闲花开花落的时光还有多少?人生本没多少日子,除去我偶尔的伤感,这个该有的人生应该不是个错误。
白驹飞驰,春去秋至,我倚栏相望,穿了秋水,竟是一袭长袖摇曳着似水流年的传说,却倾泻了我一地的心事。夏将尽,长日渐短,人却开始迷糊。
曦,美丽如常,而我,昔日的心境已不再。心境如疾速的烈风,瞬间感到了落水的冰凉。
步履踉跄,像酒醉的风光,欢歌漫唱全凭自己的无颜,而我又能唱响几多婉转,隔了旁人的心肠流传的是何种笑谈,还便装扮成矜持的假面,在无人过问的舞台上且歌且吟,展示独角戏的绚烂,那管掌声与鲜花的无从装点,而我,真的,真的很想闲看花开花落。
沧海依然横流,桑田依旧难老。
14、微风飒飒,枝晃叶荡,又吹落一个秋。
楼畔听风过,看几处野草淡着墨。回眸在指尖起舞的岁月,流光浮影里谁在演奏记忆中的那份疏狂。夕阳弄余晖,忧喜梦一场。
锦瑟年华,应惜流年。
眨眼春秋,记忆羽化成回忆,点点、滴滴,消磨在轻念里。世事最无常,墨迹绘不尽红妆,恩宠无双,敌不过马嵬坡下红消香断,谁先入戏,宫商无双,问素弦,可许来生?
流年偷换,又见蒂牡发旧枝,一阵烟雨暮凄凄。开谢一天,留也枯,落也枯。错过花期花怪谁,二十四桥明月忧,花悄然开谢无声。人凄凄,声断肠悲。
素弦清曲,碎红尘,青灯涟漪,谁省却轮回,路深处,蒂牡几度开落,青史上,谁又能留名万古。流年催人老,青墨染不尽白鬓,勿效江郎,莫似圣甫。流光瞬息驹过隙,莫把青春枉抛掷。
西北望,云悠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江,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又是一季飞花时,谁把我镶嵌在轮回里,寻着这花萎地成泥。
15、英雄,英雄
也许是心中的英雄情结太重,总会在酒微醺,情难禁的时候,手把一卷“宋词”,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栏杆拍彻。高声吟咏那“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沉醉于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也许是易安词中的儿女情太浓,总会不自禁地沉浸在梧桐雨中,帘儿底下,看满地黄花,一双燕子。总会想起她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叫人热泪长流,英雄气短。
也许我们生来就崇拜英雄,所以历史上那些英雄壮举,总会令人击节赞叹,唏嘘不已。也许我们的民族过于钟情那些悲情英雄,所以一提到英雄,人们就会自然想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就会想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样的英雄怎能不令人崇拜呢?
鸿门宴上,面对那双躲闪的目光,看那巧舌如簧又摇尾乞怜的样子,纵然力能拔山,武功盖世,纵然有高明之士如范增之流为其出谋设计,纵然有一千个理由,可他却难以拔出那把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利剑。英雄的剑下怎会斩杀如此鼠辈?面对一个乞怜求生的敌人,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对手,他那双环眼无论如何也瞪不圆。“鸿门宴”徒留史册,成为典故,却不曾为西楚霸王带来一个百年王朝。
有人说这是妇人之仁,有人说“西楚霸王”只不过是一介武夫,是的,他只是一介武夫,他能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他不善谋略,或者说他不屑于算计。在他看来,英雄应纵横于战场,与敌人明枪对垒,放手搏杀。什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只是懦夫的借口,高级一点的或可以称之为“谋略”,其实就是诡计或者干脆就是无赖,那岂是大丈夫所为?所以,当那个被尊为“亚父”的人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并不愤怒,也不可惜,有得只是伤感,伤感于两个人之间的情意。而另一个在鸿门宴上借尿道潜逃的人,回到大营就“立诛曹无伤”。两相比较,项羽的确太“仁”,太率真。但如果没有仁人之心的人,又如何称的上“人杰”呢?
面对百万围兵,遍地楚歌,要想求得一条生路,对西楚霸王而言并非难事,况且江东父老尚在殷殷召唤。可是,大丈夫如何苟且偷生?真英雄怎能低下那高傲的头?落魄至此,又有何颜面面对江东父老?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英雄之路。“剑折沙尽血洗风,七载成败转头空。荡恨笑饮苍天泪,段韧傲刻夕阳红。”
生能轰轰烈烈,死亦惊天动地。难怪南宋诗人汪元量感叹道:“平生英烈世无双,汉骑飞来肯受降。早与虞姬帐下死,不教雪战到乌江。”做一名英雄并不难,以死捍卫英雄称号古来又有几人?特别是有人甘愿为你而死,这样的英雄真得令人敬仰。所以吴伟业说“博得美人心肯死,项王此处是英雄”。陆游也在他的《项王祠》中写道:“小人平生仰遗烈,近庙欲结茅三间。时时长歌拔山曲,醉倒聊慰穷途艰。”我辈又何尝不对西楚霸王敬仰有加呢?
英雄是一首交响曲,总会在我们心灵深处引起强烈的共鸣。英雄是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总会在我们的眼前展现出一道醉人的风景。我们解读历史,总是难以忘怀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我们回忆昨天,总会被那些英雄的铁骨柔情所打动。因为英雄不但演绎了他们传奇而悲壮的一生,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让人沉醉,让人悲伤的经典篇章。我们难以忘记“霸王别姬”,又怎能忘记那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寒”,又怎能忘记那一阙“满江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英雄令人敬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英雄感天动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的英雄流芳百世。历史在岁月的风烟中一点点逝去了,可那些将历史演绎得荡气回肠的英雄们却在我们的眼前越发清晰起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啊,英雄已成为了历史,英雄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但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果真能将英雄淘尽吗?古今多少事,真得都能一付笑谈中吗?
历史不朽,英雄亦不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