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找到议论文的思维范式

(2016-09-06 14:46:49)
分类: 学生作品

19.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6届高三苏锡常镇二模题)

    一个孩子每天往前走,他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

 

小王子之殇

苏州某生

    让·保罗·萨特在《词语》一书中发出这样炽烈的宣誓:“我在书里开始我的生命,也在书里结束我的生命。它将和目睹了我的出身一样,目击我的死亡。”而在时间的另一个维度,卡夫卡哭了。站在“法律门前”的他感到绝望,童年的阴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由是观之,童年的收获,会成为人一生的坚守;而童年的缺憾,则会成为人一生的寻觅。

    然而当下的孩子们正在面临一个恐怖的文化环境。在快消费、浅阅读的时代下,孩子们看不到好的动画、好的书,于是耳濡目染,成为长相雷同的小大人。回顾这几年的“小学生化妆大赛”、“05后早恋贴吧”等事件,我唏嘘不已,因为隐藏在这些可怕新闻标题背后的,不是孩子们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而是我们的文化正在给孩子们一种扭曲的价值观导向。

    这种错误导向,究其原因,是人们的娱乐欲望无限扩张,导致文化产品低俗化、粗鄙化、颓靡化。为了获得高收视率,亦为了迎合大众“上了一天班,累得半死,便想看点搞笑的、不动脑子的”这样的心理。无数综艺大秀翩然而至,打着“释放压力”的旗号,名正言顺地登上了各大主流媒体的荧幕。疏于审核,加之有了“反正大家都在播”的保护罩,便越发猖狂。殊不知荧幕前的一双双小眼睛,正在吸收着这一切。

    童年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孩子看见的是什么,那么它就会成为他的一部分。正如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里的慨叹:“那样的孩子活在忧郁的世界,于是变成了忧郁的人”,于是小王子从那个喜欢天竺葵的孩子长成了自己所厌恶的某种成年人。当圣·埃克苏佩里如此呕心沥血去构筑那样一个天堂,定料不到在这里,孩子们正在成为娱乐至死舞台上的殉葬品。

    进而我想起张方宇《单独中的洞见》一书中的呐喊:“别让孩子们在大人中迷路!”我希望当下的社会,不会沦为尼尔·波兹曼笔下的预言。笔者并非一味攻讦文化生产者们的唯利是图,而是更期待文化唯美而智性地复原。我们,正在强行灌输一种催化剂,于是孩子们过早地远离了自我。而真正的孩子是丰子恺笔下那群奔向太阳的孩子,他们所演绎的是富于思想活力的成长过程,而非窒息在娱乐死水中的小王子。

    今天那个孩子同样走在路上,他遇见萨特,爱上阅读;他遇见卡夫卡,为他冲破那扇“法律之门”;于他自己,则蓬蓬勃勃地奔向远方。

    我们的小王子,在成长。

 

让灵魂遇见灵魂

西交苏附   吴语嫣

    “教育是一棵树摇晃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个孩子行走在人生的小径上,路边的篁竹会点亮他眸底的翠色;绵白的云层会衬得他心如水晶。他看见许多高贵的灵魂,那么他也会用一生去寻觅不屈与雅正。

    然而当下,孩子们正面临着无比尴尬的文化环境——触目尽是死水,抬眼一览腐臭。“遗世独立”在“金钱至上”中艰难地挺立着。成人卑劣的狂欢与丑陋的讥笑无形中为孩子的教育添上乌黑的一笔。《山河故人》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可能——当孩子眸底的风景被利欲污染,他的价值观会产生怎样的扭曲。

    高尚的缺席使孩子无法与至美的灵魂碰撞。究其原因,是我们对保护儿童的文化环境不够重视。蔡元培被誉为“大学教育的长者,小学课本的童心。”那个风流名士来去如云的年代,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满怀赤子之心的青年。童年是塑造品质的关键时期,如果不在此时播下性灵的种子,那又该于何时守候花开?圣·埃克苏佩里又何以拥抱小王子,白先勇又何以吐纳牡丹尽凋的浪漫?

    进而我想起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种孤独》中的预言——即使整个社会盈满无耻之徒,只要还剩一道清丽的阳光,也能温暖一大片人。曹文轩说:“儿童文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打磨自己的灵魂,让自己成为一个具备正确的道义感、具备审美价值、具备悲悯精神的“大气象”之人。当我们的灵魂皆如里尔克所叙,于秋日眺望远方的高空,孩子们的灵魂也必将如清少纳言那般,矢志奔向诗性的天堂。

    我们更应该教会孩子们的,是一种洞察与选择的能力。让孩子懂得怎样在浮世千百种灵魂中选择宜为人师的那一个。追随他,凝望他,用自己的灵魂去与他的碰撞,使他的高贵化为自身的一部分。硝烟炮火不能阻止江誉镠对戏曲献身,乱花迷眼无法掩盖梅贻琦风骨清正。孩子迟早要离开伊甸园,用自己的双手打天下,这时,他们应该目光如炬,如卡夫卡一般飞向自己的王国。当地底的泥潭汹涌反噬,他们也能如卡尔维诺笔下树上的男爵,选择属于自己的青葱蓬勃的人生。

    此时此刻,仍有无数孩子走在路上,于时代广场听见蟋蟀,在J·D·怀特的农场瞧见夏洛编织的爱梦之网。等到他们长大,便会如此刻泪盈于睫的我一样回馈这个社会。于是树得以代代滴翠,云能够朵朵洁白,灵魂传递伟岸,高贵绵延不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