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王阳明》读后感
(2023-08-31 22:02:37)分类: 书海泛舟 |
《五百年来王阳明》向我们展现了王阳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知行合一、大道至简的大智慧、大境界。
教育其实也是应当遵循规律、大道至简。记得于永正老师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案例:吉林市丰满区小学毕业统考中,全区3000多名学生,语文成绩排前17名的学生都是区第二实验小学杨巧云老师班上的。而杨老师说,六年来,她只抓了两件事:一是读书,大量地读课外书;二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坚持写。别的家庭作业基本上没有。于是,于永正老师评价: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杨老师的课可能上得没有什么“彩”,但她按照学语文的规律去教了。六年来,她坚持引导学生读书、作文,使学生养成了读写的习惯,这是最大的彩。
这不仅让我想起母语的学习。孩子从出生到学会说话,不需要刻意的训练,只是耳濡目染,听得多了,自然就会了。武林中的至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无极生太极,说到底就是“大道至简”的道理。所以,语文的学习,归根结底还是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文,慢慢习得语言的规律,巩固基本的语言知识与技能。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教师,教不厌细,一点一滴地教,一字一句地授;学生,亦步亦趋,一招一式模仿,一丝不苟接受。作为教师,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工作对象是拥有灵魂的生命个体,忘记了我们的“教”只不过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较为重要的外部条件而已,忘记了真正推动学生生命成长的,仍是学生自身。其实,语文教学,无非给学生最初的入门推动,教会他们最必要的知识基础,剩下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中,知识得以积淀,思维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升,生命得以成长。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的:只要我们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只要抓住“读写”这两条线不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的学生都会有好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