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二:理解“理解”
(2023-04-23 20:51:36)分类: 书海泛舟 |
带着这份好奇我继续往深处探索,文章中通过列出两个类比:瓷砖和“事实”故事,让我逐渐有点了解了“理解”,可能瓷砖在铺设的时候也不知道整体有什么花纹出现,铺瓷砖的人也不是真正理解瓷砖的图案,只有俯瞰全局并加入自己的思辨才能做到真正的理解。
用我们教育学当中的比较熟知的用语来解释,其实理解就是关于知识迁移的。如果达到了真正的理解,那就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境中去。理解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让学生获得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迁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能力,因为我们教师能够教给学生的非常有限,所以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将内在的有限知识迁移到许多其他环境、情况和问题中去。这样学生就能够自主地学习更多的知识。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吧。
当我越来越清晰理解了“理解”之后,我又在想那我们怎么把握学生是否理解了呢?我感觉很多时候我们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些误解,我们很难把握学生怎样才是真正地达到了“理解”。所以我们需要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理解的证据需要我们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测试。我们要看到学生“提取”理解,并将其在情景化问题中加以运用的证据。这样就需要我们老师多动脑子去出有效的测试题,真正的能检测出学生的理解水平。
我看到有本书上说,美国哈佛等名牌大学的学生现场采访时,很多人分不清月相和月食,这说明他们上中学的时候对这个内容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像这些高材生都会有这种理解的问题,说明我们的教育还是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