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影响教育》读后感
(2022-12-30 14:34:19)读徐明《思维影响教育》,认识到思维革命意味着要转换视角看问题。思维的固化与僵化,往往表现在拘泥于一个视角看问题,由此带来的不仅是“观念的褊狭”,更可能带来“心灵的狭隘”。很多时候,只要“换个角度”“换把尺子”看问题,就会洞开一片新的天地。
曾经听过我校马老师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星星和泥土》,这节课的主题是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不如意。
课中,马老师引用了一个富含哲理的《星星和泥土》的小故事: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一个看到了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想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学生一个人心态的重要性。
当时我就在想:星星一般向征着美好和希望,看到了星星也就是看到了美好和希望,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很容易让人理解。自然,“看到了泥土”代表的就是一种消极的心态。但是“泥土”向征着什么?为什么“看到了泥土”就是一种消极心态的表现呢?课后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讲课的马老师,她一时也不能应答。于是,我俩在百度上搜索,很失望,没有搜到问题的答案。
无法释然。再读这个只有一句话的小故事,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这几个字上。从这几个字上来理解,能看到天上的星星的人,一定是那些抬起头的人。是啊!只有勇敢地抬起来头,心怀希望,才能坦然地面对生活的沮丧和困难,才能看到繁星的美丽和生活的希望,才有了为之坚强地走下去的勇气。反之,那些只能看到泥土的人,一定是失去了抬头向上看的勇气。除了固步自封,深深地陷入自己编织的心牢里不能自拔之外,又怎能感觉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呢?
一切释然。原来,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不能从“看”的结果上寻找答案,而是要放在“看”的姿态上。那些能够抬起头看到星星的人其实就是拥有深度思维的人,所以他们能够在任何困境中看到希望,而只能看到泥土的人则是浅度思维的人,可以通过“5WHY思考法”和“5SO思考法”来获得思维的延展,重塑我们的思维链条,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