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能生慧
静能生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574
  • 关注人气:1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特点

(2022-07-23 19:39:48)
分类: 书海泛舟

1.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非常强调理性作用,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非常强调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是对实践的某 种概括,但又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具有“超前性”,它可以“超前”于观察 事实而对未来进行预测。理论的功能在于解释现实,预测和指导未来。科 学的认识论及教育理论,不仅提供认识的逻辑范畴和方法,而且还给教育 研究活动提供思维的准则和框架,制约着认识和研究的水平和方式,它不 仅决定着研究的起点,而且决定着经验材料的思维加工水平和形式。

(2)  提高研究过程中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和概括性。原因在于,教育 现象极为复杂,影响教育的发展涉及的因素众多,不仅要受制于教育内部 发展规律,而且必然受一定时代社会观念、科学思潮、文化传统的积极或 消极的影响。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周期一般较长,研究的对象往往假象与 真相并存,因此不能依靠“眼见为实”及经验证实,而应有理性思考,运用 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提高研究的理论概括程度, 而不是停留于直观、经验总结的水平。

(3)  理论地研究教育。所谓理论地来研究教育,在直接意义上是以严 密的理论体系的方式再现和阐释一定的教育现象和过程,是以更高层次 的具有一定包容性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原则作为形式系统,从而使教育内在规律得以揭示和合理说明。理论地研究教育,关注的是构建完善系统 的理论体系,提高到哲学认识论高度从多方面分析教育问题。

2.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

当代教育研究,不同的教育哲学观构成不同层次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建构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西方,有代表性的如自然主义的(Naturalistic)、 实验主义的(Postitivistic )、结构主义的(Constructivistic)、存在主义  

现象学的(Existentialismphenomenological)理论,它们在对教育事实 做出解释分析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从而反映出教育研究方 法发展的多元化、多样性趋势。

这里必须指岀的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在呈现多元化趋势的同时也表现岀统一性的特点,这种统一性,不仅表现为现代多元教育理论流派 的相互渗透、补充和融合,表现为东方、西方不同教育研究模式方法的相 互借鉴和模仿,而且表现在不同学科领域就教育的共同性问题进行的交叉、合作研究,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论及方法所实现的在更深层次意义上 的研究方法的统一。这一点应该说始于皮亚杰将认识论、哲学史、生物学 与儿童心理学加以统一,对儿童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正是在现代科 学发展的基础上,具有多元理论特征和广泛解释功能的系统科学的产生, 以整体的思维方式取代了近代以分析方法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强调对系 统的整体、综合考察,强调确定最优目标并使系统达到最优状态,强调数 学语言和数学工具的运用,从系统角度研究不同领域事物的共同特征,从 而实现了教育研究方法上的突破。

3.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这一趋势,首先表现在研究目标的确 定上,以价值导向作为根本依据。也就是说,当代教育研究更强调研究的 应用价值,强调通过揭示教育发展规律来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不仅 仅是建立系统完善的理论体系。如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教育体制、教育 发展战略与规划、课程教法、教育方法等,目的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二,在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大教育观,即按照系统结构的观点, 把教育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加以考察,考察时代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科 学、哲学、宗教等环境条件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考察地域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决不能就教育论教育,搞封闭式研究。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更强调人的主体性,重视非理性因素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作用。作为社会科学性质的教育研究,不仅具有逻辑性、形式化、精确性的特点洞时具有非逻辑性、非形式化、模糊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开始关注过去一直被忽视的人的动机、兴趣、感情、意 志、信念、理想在教育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置于学校教育的现场情景,从片面追求甚至迷信量化研究到更关注定性研究,并使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

第四,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强调在个体研究基础上的集团认识主 体——科学研究群体。优势互补,群体攻关,这是现代教育研究的重宴特 点。以重大的教育理论与实际问题为中心,教育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 者、学校管理干部与教师相结合进行的群体攻关,由于人员结构合理,具 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优势互补的科学研究群体,既能承担难度大的 理论性课题,又能承担针对性强的应用性、决策性研究课题,并且能迅速 地转移研究方向,高质量地完成科学研究任务。群体科学研究,有利于发展学术梯队,培养科学研究骨干,形成科学研究特色,并有利于从多渠道争取科学研究经费和提供较好的设备条件。

第五在教育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所具有的明显价值取向性。价值 取向是教育研究目的的集中体现,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主导、内控、选择、 补偿等作用。现代教育研究抛弃了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单纯知 识传递、积累过程的陈旧观念,将培养具有高度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跨 世纪新型人才作为追求的目标,使教育评价从过去盲目追求所谓评价的客观性,转变为全面衡量价值标准上的差异以及追求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特别是评价对象作为评价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评价过程,从而使研究结 果的评价更切合教育的客观实际。

4.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近年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在教育研究中仅依靠定性的经验分析或 纯粹思辨的理论分析是不完善的,是教育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现代教育研究在提高研究的理论化程度的同时,加强了教育的实验研究, 主要表现在:

首先,强调教育实验研究在发展教育科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努力探索 教育实验的特点,以不断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教育实验,作为人类 实现预定目的,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研究教育现象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 法,是人类获得知识、检验知识的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它能超越狭隘的 教育实践经验的局限,通过合理的控制与干预,获得较为丰富准确的第一 手材料,为理论的概括提供比较可靠和必要的客观依据。

第二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的发展。所谓数学方法,不只是指具体的数字统计和计算,而是指进一步做定量分析, 以便从量的关系上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做岀更为精确的科学说明的 方法。随着现代科学数学化的进程和发展,教育科学研究也开始关注教育 现象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注意运用数学方法,并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 究相结合以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而现代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第三,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技术,正 在引发一场深刻的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历史性变革。这一变革不仅表现在 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将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集成性的文 献资料,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研究过程的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对教育 科学研究的效率的影响,而且表现在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观、学习观的变化,教学认识方式的变化,从而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