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在研究中成长

(2022-06-18 20:13:04)
分类: 书海泛舟

今天读了这本书的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怎样学习《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三方面的内容。

【摘录】

*按照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而向未来”指示的精神,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为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性的一代新人。这一宏伟目标实现,要求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坚实、系统的教育理论基础,而且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他们能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分析和综合,将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将教学教学研究提升为科学研究,将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从而探索促进教育发展、促进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科学规律。因此,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提高教育研究水平,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的理论体系,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教育要改革,教育要发展,就必须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未来社会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哲学家的理论思维头脑,而且应该具有搞科学研究的实际能力。

*教育教学研究水平高低,关键取决于研究者是否具有先进正确的教育观、改革的意识以及坚实的教育理论修养,从而始终保持对教育重点、热点问题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善于捕捉时机的胆识。“功夫在诗外”,了解和学习具体研究方法尽管重要,但不是全部,更不是惟一。

*实际研究能力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这就是:从研究方法的知识学习,到研究的操作技能的形成,最后在实践基础上经过研究者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特点的概括化、系统化和个性化,才能转化为研究能力。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通过认真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

*“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教育研究也一样。只有通过教育实际问题的研究,经历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才能体悟科学研究中的真谛,从而不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积极主动参与实际课题的研究,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并进而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感悟】

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也是教师成长的有效的载体和手段,更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有效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而教学反思是教育科研的先导,因为只有具备了反思的意识,才能在不断反思中改进教育教学,但是现实的教育如果仅仅具有反思的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的基础上,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究,树立问题即课题意识,以问题带动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研究解决也是教师不断成长过程中的有效载体,教师只有在反思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通过不断的反思与研究,寻找教育教学最佳的契合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同时,研究的过程,必然要求教师要懂得研究的方法、路径,并对该问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梳理,找出自己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找到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并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方法。教师正是在这样的研究中不断成长,在研究中不断进步,从而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作为教师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之路,是在专业行走中教师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教育发展内涵的有效保证。我想,这也是导师为什么它作为我们专业研究推荐阅读的第一本书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