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之十二:备课随想

(2020-03-02 22:38:27)
分类: 书海泛舟

深度学习改进项目中对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教师就离不开备课。这让我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讲到一个历史老师用一生准备一节课的例子。读起来好像有些夸张,但实际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师对待课堂的态度。

 窦桂梅老师也曾在《回到教育的原点》一书中说:“备课,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俗话说:教要成功,备要当先。这时我们才知道窦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然,信手拈来的教学技能,不是她与生俱来的,是一次又一次深度备课的成果。她提倡备课要深度解读教材:1、初读教材和参考说明。2、通读原著和作者生平。3、选读原著和相关评论。4、再读教材并确定主题。5、确定教学基调和策略。窦老师的深度备课法给了我很多触动。就这样一读再读,静下心来努力深入到文本的字、词、句,甚至到标点中去理解,去发现。以“读者”身份挖掘课文的“原生价值”后,还要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本着这样严谨的教学态度,行走在教学的道路上。因为窦老师认为: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有一种专业自觉,对每一节课抱有敬畏之心。因为每一节课我们教师付出的是职业时间,而我们的孩子付出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时间。

而想想我们多数老师,随着信息获取的便利,备课变得更省事了。网上很多现成的教案,都为我所用,“拿来主义”成了“理所应当”。似乎一旦离开了网络,大脑就不会思考,这样的老师又怎能上出有深度、又有温度的课呢?

备课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知之甚少,到恍然大悟,到铭记在心,再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考,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份重量。我们的视线就会由线到面,由窄变宽,从而被牵引到更深更广的空间,这就是破茧成蝶的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