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之八:深度学习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0-02-27 18:02:16)
分类: 书海泛舟

今天读了深度学习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深刻重新认识教学的根本目的:立德树人

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掌握已有的知识(虽然掌握知识是必要的途径),而是为了进入社会历史实践、参与社会历史实践并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为此目的,学生必须以主动的、明辨是非的、独立思考的方式,把人类已有的实践(认识)成果转化为自身将来参与社会历史实践的能量,成为有能力、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一员。

在深度学习这里,不是把知识(人类认识成果)平移、传输、灌输给学生,而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知识发现发展的情境、过程,引导、帮助学生成为知识发现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换言之,学生并不静待接受知识,而是主动“进入”知识发现发展的过程,“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不止于学习知识,甚至学习知识本身只是手段,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作为主体“参与”(虽然只是简约地、模拟地参与)到人类的伟大历史实践,了解并认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与精神境界,使其成为具有高级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未来社会的主人。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而非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教学内容不是只需学生记忆的、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客观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去理解、领会、评判、体验、感受才能“活”起来、“动”起来的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的(文字)符号表达以及(文字)符号表述的逻辑,还能够理解文字符号所传达的意义内容,即能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以诗词学习为例,“小诗小词虽短,却不容易读。它虽以理解客观的词义与句义为前提,但却有作者丰富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蕴含其中,它的意境常常潜藏在容易忽略的一字一句之内,甚至暗含在并未书出的无字无句之中,需要发掘,需要领会。”深度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要透过符号去感受理解符号背后的内容与意义,甚至要体会“未书出的无字无句之中”的内容与意义,去理解知识最初发现时人们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采用的思维方式、思考过程,理解知识发现者可能有的情感,判断、评价知识的价值。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知识才可能通过学生的主动操作活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学习的过程才能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总之,深度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让学生“参与”人类已有的社会实践,使得人类历史与学生息息相关,使学生成为能够在历史中展望未来、创造未来的社会实践主体。

(二)重新认识教学目标的价值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定海神针”。没有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没有了得以开展的依据,也没有了考查质量的依据。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认识是割裂的,没有把教学内容、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活动统一起来。深度学习的实验与实践,就是要引导教导将这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制定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教学目标。作为为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知道学生有怎样的基础与条件,知道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知道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哪些活动来转化,知道设计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以主体的方式去展开深度学习,等等。换言之,教学目标不是教师主观制定的,而是对学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的关联结果的表述;教学目标不是摆在那里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部分的,而是要真正作为引导教学活动、实施持续的教学评价的依据来发挥作用的。

()重新认识教学内容的意义

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将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精神力量,但教学内容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必先转化为学生能够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教学材料,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所谓“教学材料”,是指由教师提供的、蕴含教学意图的、能够通达教学内容的符号或实体性材料。如用于表述知识的符号,以及教具、音像制品和教师的板书、示意图等具体的物质实体。教学材料既是人类认识成果的具象化,内在地包蕴着知识、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也包含着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的活动方式、路径以及过程、环节,是教师对学生素养形成的自觉规划与引领。也就是说,教学材料所蕴含的不只有通常所说的“干货”(知识),也有让“干货”得以泡发的情境、情感、情绪(如纠结、疑虑)、价值观、思想过程、思维方式(如质疑、批判、推理、归纳等)等。这样的教学材料,才是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操作、思考、学习的对象,学生通过操作、思考和学习,全面把握并内化知识的核心本质。

教学内容是学生深度操作、加工教学材料之后所获得、体会、掌握了的东西。

当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材料后,教学内容便从“硬”的知识转变为动态、丰富、鲜活的人类认识过程,成为可以进行思维操作和加工的对象,从而能够在学习活动中转化为学生的精神力量,引导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现实力量时,人类认识成果(知识)才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才能继续作为认识成果存在于人类历史之中,成为与未来社会实践相关的人类历史成果(而不是静态的存在物)。这正是教学之于人类历史文化的意义,也是人类历史文化自身的价值所在。

()重新认识教师的价值

没有教师,虽会有学习但不会有教学中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意识与能力水平,决定着学生能否发生深度学习。

教师与学生的深度学习是相互成就的。所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没有好的教师,不可能有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样,在不断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教师再也不能只作为知识的传递者而存在。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得迅捷、愉快、彻底,启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批判、深入思考,是教师存在的最根本的理由和价值,也是教师不能被虚拟技术所替代的根本。深度学习要求教师自觉地赋予自己更丰富的职责,把社会的期望转化为学生个人的愿望,把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和体会教学材料所蕴含的复杂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容,带领学生从自在的个体成长为有思想、有能力、有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未来社会的主人。这样的教师,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教师,也是成就自己、实现自己存在价值的教师。

在深度学习这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程、人类知识与儿童经验、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知识学习与情感需要,不再是分离对立的,而是有机地融为一体,而教学活动则是与整全的、有意义的学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