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三次数学教研开课活动

分类: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
使学生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学会简单的取币、换币、找币以及简单的购物经验。
2.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体验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认识过程。
3.
使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爱数学、积极用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和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难点:学会等值人民币的交换。
学习过程 二次修改(红色字体)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三幅:(买报纸)
大家看买东西时要用到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买东西要用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出示第四幅:小朋友在存钱。(让同学们懂得:我们不仅要爱护人民币,平时也不要乱花钱。可以把钱存起来,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人民币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出示53页例1主题图)
你认识这些人民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一元以内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2、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分币.请同学们从自己面前摆放的人民币中指出1分、2分、5分硬币摆在桌面上.(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逐个出示1分、2分、5分硬币让学生看,并把放大的硬币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教师指着示意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哪个是1分的硬币?(
1分的正面有数“1”,数“1”下面有“壹分”字样,“壹分”周围有麦穗图案)
师:谁说一说2分的硬币有什么特点?(2分的上面有数“2”,数“2”下面有“贰分”字样,“贰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1分硬币稍大一点)
师:谁告诉大家5分的硬币上面有什么特点?(5分上面有数“5”,数“5”下面有“伍分”字样,“伍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2分、1分硬币都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2分、5分的硬币,同学们看一看硬币的背面有什么图案?(人民币的背面是国徽图案)
师:在国徽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这些是人民币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要爱护人民币,你们从小也要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2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让学生自己摆出学具,两个1分的)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同上)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2分和几个1分的呢?有几种换法?(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自己不同摆法的思路)
(1)、出示投影片,教师用壹分币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分来.
师:10个1分是多少分?(10个1分是10分)
师:想一想10分可以换学具中的哪一张人民币?请你悄悄地找出来,老师说一二三,你们一起举起来,看谁找得对.(学生举起1角)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10分可以换1角,1角的人民币左、右两个下角都有一个“1”字,面上有“壹角”两个字)
师:你真聪明,不但找得快,而且还说出10分可以换1角.那么1角也可以换成10分,1角和10分同样多,因此我们说: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
师:想一想几个2分币可以换1角?几个5分币可以换1角?(5个2分币可以换1角,2个5分币也可以换1角)1角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教师边说边板书并贴示意图)
师:一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
师:一张5角的可以换几张1角的?谁与我兑换.(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还可以怎样换呢?(5角换3张1角和一张2角;换2张2角和一张1角的)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出1元的人民币.(教师同时板书并贴示意图)10角可以换1元,1元也可以换10角.因此,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1元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师:到现在我们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分、2分、5分三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角、2角、5角三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只有1元的1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其它纸币的,以后我们再学习.
三、运用新知
1、出示53页做一做第一题:写出下面的钱数。
2、出示53页做一做第二题:知识运用,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游戏: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购买(机动).
一支铅笔:1角5分
一把尺:2角4分
一只口哨:2角8分
一块手帕:3角6分
一本书:1元5角8分
四、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
人民币单位:元
角 分
1角=10分
1元=10角
评课稿
《认识人民币》评课稿
执教;许良坚
评课;杨继贺
我们一起学习了许老师执教的《认识人民币》一课,许老师在《认识元角分》一课中创设出一个和谐、互动的生活课堂。 在课堂中,老师主要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这节课的设计,把认识人民币的全过程用看一看(去商场买东西)→认一认、说一说(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分一分(带孩子认识了硬币、纸币,认识人民币单位)→换一换、算一算、买一买(1元=10角,1角=10分)等几个活动串连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整体。在这一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如认识人民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采用小组合作互相介绍的形式,这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经验库中的储存被充分调动。
整节课以“生活”为依托,把“生活经验”变为“学习经验”。在实际生活中,只认识人民币是远远不够的,认识人民币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它,体现它的社会价值。所以,这节课以购物为引入,在购物中学习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操作活动中,认识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师适时加入合作交流、购物换钱活动,做到了生生、师生的多维互动
德育目标的渗透到课堂
积极、向上的学习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行为品质,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有时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综观这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师生完全是一种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课堂气氛是和谐的、宽松的。教师在结课时的
“不能乱花钱、撕钱” 的提示,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富德育于教学中。
当然这堂课也有值得推敲的地方:
1、让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放手再大一点:可以角色扮演,让扮演买东西的学生说要买什么,扮演售货员的学生说要多少钱,买东西的学生付款,然后再进行模拟,可能效果会更好。
2、2、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简练一些,毕竟这是数学课而不是生活课。
3、可做些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