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莞尔一笑
莞尔一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304
  • 关注人气:2,72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意识,是基因记忆在自我心灵上的迸发和表达

(2024-12-05 11:36:46)
严格意义上来说,感觉并不是意识,感觉是一个人神经系统传导机制在大脑形成的刺激反馈而引起的情绪和感觉。


意识并不是感觉机制,意识本质上是发现机制。感觉机制是肉体机制,意识机制是精神机制。


同一个神经反馈机制下的人类却在认识能力上千差万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个人利用意识发现的能力有所不同。神经系统只有感觉和反馈机制,而没有发现认识机制。否则,人在认识上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差别。意识是抽象思维的结果,人类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类在抽象的知识的学习上,专注于思维意识,聚焦思维意识,从而恢复人之所以是人的精神性。意识之所以是抽象的,就在于意识是一种独立于肉体的存在。


人类基因技术和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已经无法完全解释基因表达的程序和机制,因为在人体生物学意义上,基因在物质基础上已经无法继续细分,如果非要在物质意义上再细分下去的话,基因也许就是看不见的意识。本质上来说,基因不但担负着表达肉体,发育肉体的繁衍遗传任务,基因同时担负着在抽象意识上表达人类进化意义上的记忆任务。只不过,在奥卡姆唯名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实证实验室实验只能对实体经验物质有效,而对于看不见的意识,那种实验无能为力。事实上,意识只能被意识发现和证实,因为意识只能通过知识和概念来表达。而知识和概念只能演绎和阐述,而不能通过仪器观察和实体实验。所以,在现实中,实证主义不能说服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也无法说服实证主义。


人体生物学系统在基因的DNA精准序列表达上,不但精密到让人惊讶的地步,也在天衣无缝的完美程度上让人叹为观止。


人体生物学最终一直无法突破的瓶颈就是在物质实证实验上无法找到物质形式的意识,也无法通过实证证明意识的发生和形成。


意识作为人类的灵魂,它的最终形式隐藏在基因里,却是以意识的形式让人无法捕捉和证明。


从灵感的意义上来说,基因是通过意识的形式在纯净的心灵上迸发和表达的。


一个人越是不被外界影响,一个人越是让感觉上的情绪归零,这个人就会越是容易在孤独上形成自我对话上的专注。往往在这个时候,人类基因千百万年以来所形成的感受性认识记忆就会以意识的形式在心灵牧场上形成万事万物的知识和概念。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专注于自身的天才才会在自身的心灵牧场上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抄袭,不断的收集那些概念和知识。当那些知识和概念在抽象上刚好能够应用于时代发展时,它就会形成时代共识上的伟大创造和发明应用。


天才之所以往往命运多舛,并不是天才生来命运不好,而是天才往往很难被时代应用和理解。


天才往往因为太过于专注于自身意识上的知识和发现,而在世俗人际关系上缺乏太多的关注和经营,因而造成现实利益太多清净而被世人嘲笑和诟病。


人类嘲笑天才,摧残天才,本质上就是人类在人为的抹灭人类洪荒以来所形成的人类基因记忆。


人类通过基因记忆在心灵牧场上的意识迸发和表达,而让人类产生知识和智慧。但是,在基因单纯心灵牧场上的迸发和表达上,人类只不过是一个天才性质上的接收中介而已,而且这个天才性质的接收器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领会和理解那些通过意识迸发出来的抽象知识和概念,往往又和一个人在智慧上的心灵感受性有极大的关系。这也许就是佛家常说的“慧根”。


现代社会的实证主义者,往往过分的批判唯心主义,可是,很多人却不认真想一想,在人类文明爆发的轴心时代,在几乎没有任何实证实验器材的情况下,人类的文明又是靠什么发生和发展的?难道不是先有理论,才有后来器材发明上的实证实验吗?


人类之所以会产生文明,会发生和发现文明,归根结底在于文明只是一种意识形式。而人类本身也只不过是基因承载的人类意识的最终形式而已。


事实上,我们人类的老祖宗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人类是意识的最终形式,所以,我们的先哲们一直强调人类要减少欲望,要控制情绪,因为,欲望和情绪都是动物性肉体上的,而,基因只有通过心灵牧场迸发出来的知识和概念的表达,才是我们人类的起源和人类洪荒以来的认识和发现。


我相信,人类最终会有一天会通过意识在基因记忆上的最终发现,而了解人类洪荒以来的发现和生存环境上的变化和变迁,从而在更深远的意义上,让人类适应和产生更高度的人类文明。让人类在自身的基因表达上发现人类的奥秘,发现宇宙的奥秘,为人类寻找更多的人类伙伴,也为人类寻找更为广阔的人类家园。



2024.09.10  罗立辉
意识,是基因记忆在自我心灵上的迸发和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