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不出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2024-07-25 10:41:08)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重复过每一天,他们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人生太过于单调,而是因为那些人一生都走不出自己的执念。


执念是一种因果上的反复纠缠,而且是那种在自身的执念上盲目的反复纠缠,以至于,他们一生因为那种执念而错过无数的涅槃。他们把自己定格在那种执念里,哀怨,纠缠,痛苦,而又抱怨人生苦短。


比如“高考钉子户”唐尚珺十六年执着于高考,虽然唐尚珺依靠十六年执着于高考这件事为他自己的个人IP打出了一点名气,就算是能够依靠这点名气获得一些利益,可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关键时期不但错过了,而且也错过了他自身事业的真正发展时期。每个人都明白,十几年前一个大学生面对的发展机遇和今天所面临的发展机遇是根本不同的,而且,一个人一旦错过自身发展的黄金时期,剩下的就只有遗憾了。更何况,这件事情还会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家庭的方方面面。就算唐尚珺今年能够顺利地进入他所期望的理想学校,等他毕业后唐尚珺就已经年近不惑了,到时候,在那个年龄段才刚刚大学毕业,最起码在专业上浪费了精深的机会和时机,更何况,在那个年龄段还有很多个人身不由己的责任和牵挂。


很多人执着于因果报应的那个果上,却几乎没有人明白,在人生中的个人选择上,一切因果上的因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因果上的因都大于因果上的果。任何因果上所形成的那个果都是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产生的那个果,同一个因,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条件下会产生不一样的果。在现实中,那种那拿果导因的人都是被囚禁于执念当中的人,任何人,同一个果,一旦错过那个时期,错过那个特定条件,现在的那个果已经导不出原来的那个因。


一个拥有智慧的人,从来不会执着于拿果导因,而是,从源头上认识那个因,理解那个因,才会在智慧上知道那个因会因为不同的缘分将要产生多少个果。从而,在根源上尽量避免悲剧,避免不好的结果产生。


执念不同于专注,专注是一个达到认识的人在自身的天赋上用自身的认识全身心投入创造时的一种全身心聚焦状态。而,执念却是在自身的某种不理解上,某种委屈上反复纠缠,并执着于自己所期待着的那个结果的产生。


执念之人执着于眼前一直无法解决的那个结果,其悲剧就在于,随着时间,随着环境的变迁,执着之人所执着的那个结果的性质也在变迁,到最后,无论一个人如何纠结也不能在当初的本源上还原当初的那个因。也正是因为如此,执念之人的执着,既无法在因果上合理解决,也无法给予他想要的那个当初的因和果。这种事情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版本上那种爱情上的分分合合,那种反反复复的纠缠不清,到最后,不但没有产生他们想要的结果,却换来了一生的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人走出执念就是在那种执念上得到解脱,这虽然说对于执着之人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如果一个人长期的执念换不来任何结果,却还执意地躺在那个执念里,不但伤害自己,也会在人生视野上丧失很多美不胜收的风景,错过很多难得的机遇,错过很多优秀的朋友。一个人人生格局的开阔并不是强制性的非要让一个人没有由头地看得开,而是要让执念之人看到执念的悲剧性,悲剧虽然有着深刻的意义,但是,那种悲剧的意义也只是在文艺作品里才能够聚焦悲剧的意义,那种缺乏聚焦影响的个人悲剧,无论有多么悲惨,一旦失去悲剧理性的聚焦和艺术解释,在大部分人都是平庸之辈的日常现实里,一个人执念上的悲剧只不过是平庸之人七嘴八舌上的笑谈,只不过是乡舍邻里之间八卦和传闻。


在现实中任何人都不要期望别人的理解和同情,因为,任何理解只能在价值当中产生,只能在真正的爱之中产生。如果一个执念之人的周围能够汇聚爱他的人,能够汇聚欣赏他的价值的人,那么,这个人也就不可能会产生不理解上的执念,也更不会产生那种执念上的悲剧。


至于同情,任何人都不要去奢求,因为,同情只能是别人的给予,而且,任何同情都有幸福之人居高临下的成分和心理。所以,同情总是弱者的需求。弱者之所以是弱者,就在于弱者总是把博得同情当做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他们不明白,同情虽然有温暖和善意的成分,但是,就是因为同情是温暖和善意的,同情才具有审视的意味和成分。就算一个人是弱者,他所博得的那些个同情到底值不值得同情这个事情并不是弱者说了算的,而是那些同情者审视之后说了算的。


走出执念就是走到蓝天白云下,就是在人生智慧上给自己一次涅槃的机会。走出执念就是走出心理负担,一个人走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就是在清理自身的私心杂念。一个人内心干净了,心态也就阳光了,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就柔和了,一个人温柔了,也就可爱了。一个可爱的人总是能够发现生活的美,一个能够发现生活之美的人,在机遇上也总是能够被爱发现,被爱呵护。




2024.07.25  罗立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