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往往比无知更可怕
(2024-04-22 09:26:49)
标签:
杂谈 |
无知就像一张白纸,无知者能在这张白纸上填写什么内容,和无知者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有关。在现实生活中无知者因为无知总会犯各种错误,走各种弯路,甚至会造成无知上的各种伤害。
无知之所以和偏见不同,就在于无知者尚未达到认识,无知者犯下错误以后,如果能够达到对错误的认识,无知者就有改正错误的可能。
然而,偏见却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固执。偏见者之所以偏见就在于偏见者执着于意识形态而罔顾现实当中的事实。
偏见的可怕不在于偏见者无知,而在于偏见者主观上的故意。偏见是意识形态依附于利益上的主观故意。偏见在现实中是一种很深的主观故意,偏见有一种主观上的报复行为。在人类的历史上,偏见引起的伤害不但是巨大的,而且偏见引起的伤害往往是团体性质的,因为偏见是一种主观故意,如果没有团体上的支持,偏见上的伤害就很难进行。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一旦发生偏见上的伤害,它都不可能会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团体性的目的。比如,种族歧视就是这种偏见的典型例子。
无知总是见识上的缺失,所以无知可以通过教化而改变无知上的品质。但是,偏见不但无法教化,甚至偏见几乎是无法沟通的。偏见要么是强大势力上的欺压,要么是两种偏见上的斗争。偏见要么是利益上的偏见,要么是权力上的偏见。
当无知者没有能力认识时,无知者往往会成为偏见者的雇佣,在现实中无知者总是被偏见者利用。没有不被利用的无知者。事实上,现实社会就是无知者被利用的社会。
社会总是意识形态上的社会,否则,社会也就不会是社会。而意识形态就是一种偏见。意识形态总是价值观的强制执行。当指导人类进步和成长的价值观被偏见利用为强制执行时,这种偏见就是价值观上的一种扭曲。因为本质上来说,价值观是一种自由,是人人都可以用来指导自身成长的一种个人利益上的指引。当价值观被强制执行时,价值观就是失去自由的一种扭曲。它在形式上是一种欺压,在实质上是一种斗争。没有不是斗争的偏见,也没有不扭曲的偏见上的斗争。
偏见的形成是社会价值观自由上的失衡。当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平衡被打破时,偏见就已经正在扭曲价值观。偏见的伤害本质上不是价值观扭曲上的伤害,这种伤害来源于偏见造成的社会现实秩序的失灵。
偏见因为是价值观上的一种扭曲,它总是能让现实世界的法律成为对偏见者有利的法律。事实上,偏见本身就是对法律和社会规则的一种藐视。在意识形态泛滥的社会里,法律往往会成为一纸空文。因为偏见者之所以偏见就是要成为一种特殊的利益群体。
在现实世界中,种族歧视者所形成的那种偏见,不但让他们成为某种特殊利益的受益者,而且,也让法律对每个人的保护成为一纸空文。在人类的历史上,西方国家白种人对有色人种的欺压就是这种偏见上的欺压和报复。在很多事实上他们对有色人种的欺压让那个世界的法律成为一种笑柄。西方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忍也是这种偏见上的的产物。所以,偏见不但残忍,而且可怕。
当社会上存在偏见时,那一定是斗争的开始。这种偏见不但是价值观多元化上的失衡,它也是无知者被偏见雇佣的开始。事实上偏见并非不可避免,因为偏见只是价值观扭曲上的偏见,只要在现实中执行现实秩序的法律和规则能够公平的进行执行,偏见者的势力就可以被分化和控制。
在一个规范化的法制社会,即便是有那种不怀好意的偏见者进行意识形态上的煽动,只要法律和规则能够公平执行,那些偏见者最多也就只能在偏见上进行争议,而无法进行偏见上的欺压和报复。所以,法治社会不但是人人公平的一种保证,它也是社会多元化价值观能够平衡发展的一种保证。
2024.04.15 罗立辉
前一篇:人生真正的阶级:现实、艺术、信仰
后一篇: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