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就是在行动上肯定自己
(2024-04-09 14:50:04)
遗憾总是人类的通病。在人人都愤世嫉俗,人人又都同流合污的人间,不尽人意也许就是人间常情。在每个人的人生中,那些曾经心怀壮怀激烈的青春岁月,随着现实生活的无情打磨,更多的人逐渐沦为平庸,他们依附于某些人或者某个部门,波澜不惊地沉沦于鸡毛蒜皮。他们总是在某个梦醒时分,仰望着天空,像是在寻找那个曾经丢失的自己。
哀伤是沉闷生活当中自己提醒自己所偶尔荡起的一波波涟漪,它是不甘心上的一种自我提示,就算生活沉重,它也总是在人生的孤寂时刻时时波澜四起。
哀伤作为人生意义上的一种自我提醒,它是不甘心上的自我怨恨。人生总是岁月匆匆,青春还来不及繁花似锦,风霜雪雨已经来临。人的老成世故总是身不由己上的面具,人带上这种面具,苟且偷安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借口。可是,当一个人无法面对自己时,任何借口也无法满足心灵上的空虚。
人的空虚总是人生无法慰籍的产物,人类自己安慰自己本质上来说,是因为人类除了自己爱自己是自身唯一可靠的根据之外,其它的一切温暖都是这个根据上的附属品。人爱自己就是认识自己,人不认识自己就无法成为自身的根据,人自己不能根据自己也就无法去爱别人。因为,人间的一切爱都是自身根据上热情与肯定。所以,当一个人失去自身的根据时,因为无法爱,所以哀伤而空虚。
哀伤就像江南的烟雨迷蒙,湿淋淋的生活现实总还是挡不住凝眸远方时的灵魂拷问,人拷问自己不只是在审视自己,人拷问自己,是自身在意志上想要改变的开始。人的改变是一个人对自身沉沦的一种激励,人总是不愿意沉溺于沉沦之中,因为,人群之中的沉沦是一个人自我层面上的淹没,是人的存在上的为他存在而在自我上的消失。
当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只是依附于大众的那种为他存在,那么,他的存在上的存在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消失。当一个人总是被外界所牵引时,他就会丢失他自己,当这种外界的牵引连思考也不能引起时,这个人甚至连记忆也会消失。这就是很多人活了半生为什么没有自我的根本原因。
一个人自我层面上的根据其实就是自我思考上的自我理解,也就是一个人自我思考后所形成的自我存在上的存在论。它不单是一个人自我层面上的根据,他还是我们形成知识后的记忆。
事实上,一个人的记忆只有是一个人思考后的知识时,可靠的记忆才会形成,因为一个人思考后的知识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人自我层面上的根据。这个根据因为是思考后的知识上的可靠性,所以,长期以来这种知识上的可靠性就会形成智慧层面上的心灵感受性。一个人也只有达到这个层面上时,他才是能够证明自己是一个存在上的人。所以,人类的思考就是人类在自身存在上的指认。而,一个人在创造上的创造就是这个人指认自身存在的证据。人自身存在的证据可以是一个人说过的话,也可以是一个人打造的一个工具。当一个人能够创造人类的更高级文明时,他的存在将会千古永存。这就是沉沦于日常淹没的人要改变这种沉沦的意义。
人的改变,在人生意义上来说是这个人对自身存在的指认和心灵感受性上的一种觉醒,事实上一个人任何层面上的觉醒都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因为人的这种改变,不但是一种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它更是一个人在创造性上的一种改变。在日常生活中,一个游手好闲的人改变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以后,就连他所说的话也会和之前不同。当一个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决定为自己的家庭树立榜样,有所作为的时候,他自身的一言一行也一定不会再是玩世不恭上的口吻,因为他这时所说的话语已经有了责任的成分,他的一言一语也一定会变得体面而有自尊。这就是改变的力量,改变之所以是改变,就在于这种改变从自身不满意上的哀伤转变成了自我肯定上的尊严。在人世间一个有尊严的人,一定也是一个稳重而有力量的人,因为他是一个有自身根据的人,而人的自身根据不但是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它还是这个人人生目的上的行动力。
2024.04.09 罗立辉
前一篇:创业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一篇:你为什么害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