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人间》:底层社会的欲望,是苦难上的恶性循环
(2024-04-04 14:45:48)
由蒋勤勤和吴磊所表演的《草木人间》精彩地还原了很多受到传销组织欺骗的家庭悲剧,蒋勤勤老师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表演把一个社会底层妇女从自卑到原始欲望被传销组织洗脑后的无限放大的状态,惟妙惟俏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部电影不但从心理上给人于警示,也让人通过这部电影看到了底层社会展现在欲望上的苦难。
底层社会的苦难来源于他们有限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包括他们所受到的教育资源。底层社会的欲望总是简单而又狂野,底层社会的欲望简单到只剩下挣钱,底层社会欲望上的狂野,狂野到一旦有一线挣钱的机会他们就会在这个机会上把欲望放大到极致。
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人有欲望才是活生生的人应有的活力体现。但是人的欲望一旦无处安放,或者欲望在错误的方向上被别人操控,那么,这种欲望往往就是苦难上的根源。
然而,安放欲望需要能力,而能力的培养又需要资源和站在资源上的眼界,这都是社会底层所不能拥有的。底层社会需要资源,渴望资源,很多时候,在社会底层就连那种精美包装过的社会骗局都是一种稀缺,所以,社会底层很容易上当受骗。社会底层本身就没有试错的本钱,他们一旦被骗就是他们在苦难生活上的开始。
苦难总是苦难上的恶性循环,幸福总是幸福上的绵延不断。所以,现实社会往往是苦难者总是苦难不断,幸福者总是幸福绵延不绝。现实生活之所以会是这样就在于苦难者没有能力走出苦难,幸福者却总是有能力经营幸福。这事实上不是两个极端,而是两种内在价值的不同人生体现。
社会底层很难走出底层的苦难,很多时候就在于他们总是认为钱是拼命挣来的,他们因为没有资源,唯一拥有的就是最廉价劳动力上努力挣钱的这种原始欲望上的资源。穷人总是鼓励自己,要争气,要努力挣钱。可是,他们总是不明白,真正能够挣钱的只有价值交换。
社会底层靠力气挣来的钱,只是生存价值上的底层交换。在现实社会中,真正要想挣很多的钱只有通过价值交换。而社会底层既没有可以寻租的价值,又缺乏可以交换的商业价值。这个时候他们越是欲望狂野,他们就越是会陷入苦难。
苦难作为一种惩罚,在社会上总是没有价值。苦难也正是因为没有价值才会成为苦难。人生当中的任何价值都是交换层面上的价值。无论你是拥有人力资本上的变现能力的价值,还是可以交换的情绪价值,或者是商业价值上的商业交换价值,你只要拥有这些价值,你就能够在这种价值的交换市场上赚取这种交换价值上的金钱。
所以,当一个人总是期望通过欲望去挣钱时,他要么没有交换价值,只能靠原始体力换取生存。要么他们的那种欲望就只能被利用,而让他们受骗。当一个人没有能力安放欲望,他就只能从一个苦难走向另外一个苦难的恶性循环。因为,安放欲望需要转换欲望价值的市场。而欲望价值的那个转换市场上所能转换的价值是一种可以交换的价值。当一个人的欲望没有转换价值时,它的转换市场就会消失。所以,苦难没有价值,不能转换为价值的欲望同样没有价值。
一个人要想有价值,这个人就要向价值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你才能通过欲望掌握价值。事实上,当一个人的欲望具备交换价值时它就已经不是欲望,而是欲望上的价值。人间的一切价值都是欲望上的价值。所以,当你的欲望有价值时,你就能够通过这种价值交换价值,而价值的交换就是资源拥有上的交换。一个人拥有资源就能打开眼界,一个人眼界上的开阔就是人生格局上的开阔。任何时候,开阔就是一种幸福,因为开阔就是前进,开阔就是拥有。而人生的幸福就是拥有上的幸福。人生的苦难也正是拥有缺失上的苦难。
2024.04.04 罗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