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2022-06-07 08:44:40)
标签:

主题教研

分类: 数学组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萧江镇桃源小学

项目名称

主题教研

项目负责人

钟尚文

活动时间

2022414

活动地点

萧江镇桃源小学

活动主题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练习设计

主讲人

赖士翰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申请学时

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1.全体老师听课.

课程内容:小数的初步认识

2.各个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

3.汇总意见

建议1:小数的读法快点结束过渡到小数的意义教学,让学生去找0.6分米,反馈时要追问学生你是怎么找到0.6分米的,然后让全班学生在底下用同样的方式去找到0.6分米,同桌说找的过程

建议2:后面的3个练习做好融在一起,做成一个大练习,特别是练习2可以融在活动1里去。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钟尚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理解以元、以米等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并会正确读、写小数。

2.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建立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初步建立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教学读写。

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数(板书),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来和我们分享下。

预设:价格2.3元、数学成绩89.5分、自动笔芯0.7毫米,体重39.7千克、身高1.42米、跑步成绩12.4秒……

2.  师:这些都是小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3.  师:你会读这些小数吗,刚才他们读得对吗?谁愿意再来读一读。

4.  小结:小数点左边的叫做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就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右边的叫做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像读电话号码一样读。

二、暴露学情,展现疑惑。

1.  师:那对于这些小数,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10.7毫米到底是多长?

         212.4秒后面的.4是什么意思?

         339.4千克到底是多重,小数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2.  那这些小数中,谁是你知道它的意思的?

预设生:2.3元就是2元三角。

        追问:所以0.3元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生:0.3元就是3角。(教师板书:0.3元=3角)

3.师问:0.7毫米大概有多长,和1毫米比怎么样?

    预设:比1毫米要小一点。

  数学成绩89.5分呢?

    预设:比90分少,但是比89分多0.5分,也就是半分。

  那你能说说12.4秒吗?

预设:比12秒多一点,但是比13秒少。

    4.师:那它们到底是多大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一起来解决下面老师带来的这个问题。

 三、实践操作,初会意义

学习活动:寻找0.6米有多长?

师:(课件出示)一张课桌的长度是0.6米,那0.6米有多长?

1.  师问:你觉得0.6米大概有多长?和1米相比怎么样?

        预设:比1米短,但是比1米的一半长一点。

       师:那0.6米到底是多长呢,在1米的哪个位置?

2.  (课件出示)学习活动:

(1)1米长的线段上找到0.6米,并标出来。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  全班反馈,理解意义

    预设:直接用尺子找到0.6米。

追问:为什么这里就表示0.6米,说说你的理由。

预设:先找到1米的一半,再画一格就是0.6米。

追问:你这里的一半表示多少米,一小格又表示多少米?

预设: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6份就是0.6米。

追问:(1)为什么要把1米平均分成10份?

2)平均分成10份后,每一份是多少米?还可以怎么表示?

     3)所以0.6米也就是多长?(板书:0.6=6分米)

            4)仔细观察这个0.6米,这不就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知识?

             预设:十分之六。

4.  小结:0.6就是十分之六。所以0.6米就等于十分之六米,也等于6分米。(完善板书)

5.  师:那你能找到0.4米在哪?是几分之几米?0.8米呢?0.1米呢?……

师:小数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6.  师:现在你能说说刚开始大家列举的这些小数是什么意思了吗?

   预设:39.7千克表示比39千克多一点,多的部分是把1千克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7份;0.7毫米表示把1毫米平均分成10份,取7份;12.4秒表示比12秒多,多的部分是把1秒平均分成10份,取4份。

四、深化理解,把握本质

1.(课件出示练习一)判断以下各图中的0.3,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

 

 

 

 

 

 

 

2.(课件出示练习二)在(   )里选择合适的选项。

 

3.  (课件出示练习三)估一估,如果图1涂色部分表示0.1,那么图2

3表示的小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理解比1大的小数的意思,还为后续小数的加减法做铺垫。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六、作业设计:

1.  课本第94页第2题,第3

2.  找找生活中的小数,并说说这个小数所表示的意思。(至少找3个)

3.  想一想,对于小数,你还想知道什么?

 

 

 

七、板书设计:

 

学生发现的生活中的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

 

钟尚文

 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比小数计算的掌握困难得多,因为数概念是一个典型的过程性概念,也就是说它既是过程,也是概念,它既是对数量的抽象,也是对计数单位多少的表达,这两方面的意义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抽象且难于理解的。我认为赖老师的课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具体“量”的角度展开学习探究。

认识小数都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一般有两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的;第二条途径是使用米制系统的经验,借助具体常见的“量”来认识小数。赖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数学书的价格、体温、质量、身高等情境入手,揭示要研究的主题——小数,让学生在大量的生活事例中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白“像……这样的数叫做小数”;接着让学生在1分米长的学具条上找到0.6分米米的位置,在具体“量”的环境下体会小数含义,学生找出了6厘米、6毫米,虽然这些地方都可以表示为0.6,但是6厘米是0.6分米,6毫米是0.6厘米,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辨析,学生逐步明白了在米制系统“量”的背景下一位小数的含义。

 2.借助几何直观、半直观模型,感受小数与十进制分数之间的关系。

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来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尽管这是一种规定,但教学时,并不能把这一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赖老师借助几何直观,通过数轴的方式呈现把1米平均分成10份,用分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迁移到用小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上来,直观的看到十分之几的分数与一位小数一一对应的关系

 3.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点,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了整数十进位值制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小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个新概念,我们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赖老师在本节课中有几个做法是值得学习的。一是让学生从众多小数中体会小数的共性——有一个小数点,这是学生最容易发现的,也是和整数有区别的地方;二是借助表示身高(1.3米)和人民币(7.84元)体会小数点两边数字表示的现实意义,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的整米或整元,小数点右边的数字表示比1米或一元更小的量;三是学生找到了0.3米之后,再让学生找0.5米、0.8米、1.3米,要找1.3米的位置就要再分下一个1米,体会到小数是可以无限的分下去的,小数也可以无穷大,这既是对小数的深度认识,也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延伸,实现了小数知识的意义建构。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谢丙认

摘要: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利用好数学课堂,必须抓好数学课堂练习,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但是,由于许多教师缺乏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并没有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练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思路

课堂练习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堂效率高的数学练习课能够解决学生大量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尽量让数学课堂练习充满吸引力,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不断解决数学问题、不断提升数学成绩、不断增加数学兴趣。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方法死板

许多数学教师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仍然采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解决数学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且不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此外,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反思传统数学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没有探索新的课堂练习方法,最终导致数学课堂练习效果低下,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得不到有效提升。

()数学课堂练习时间不足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赶进度,只顾讲课程内容,没有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小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数学教师一学期的课程时间有限,但是必须完成整本书的教学内容,因此部分数学教师为了赶进度而放弃了数学课堂练习,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学生还没理解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又对学生灌输新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会累积大量不懂的问题,而教师也没有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练习,没有在课堂上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最终导致了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数学课堂练习没有针对性

尽管许多数学教师意识到在数学课上只讲基础知识不利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且采取了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在设计数学课堂练习题时,数学教师没有对症下药,练习题没有针对性,造成数学课堂练习效果低下。比如当教师想要巩固学生对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却只是在课堂中发练习册让学生做题,并没有考虑学生对几何图形认识的具体情况,没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思路

()合理安排数学课堂练习的时间

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基础知识讲授的时间与课堂练习的时间,让知识讲授和课堂练习有效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教师应该根据所讲基础知识的难度适当的调整课堂练习的时间口。比如,低年级的数学课程内容都比较基础,需要的课堂练习时间也比较少,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关于加减乘除法的课堂练习时,就应该适当缩短练习时间,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进行练习就行了。当学生学习进人中、高年级后,数学知识的内容难度逐渐增大。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教育论坛元,这里涉及到的乘法是两、三位数乘法,这里的乘法计算难度逐渐增大,教师在课堂练习时也应该适当延长时间,可以留出十五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两、三位数的乘除法。

()提升课堂练习的针对性

想要使数学课堂练习更有效果,教师就需要提升课堂练习的针对性。要根据课程的难度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课,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练习。比如,在讲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时,这本教材的内容开篇就是可爱的校园,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数的认识,课本上写到开学了,你能数出有几只小兔吗?”教师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时,可以模仿教材进行真实的模拟,针对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教师可以让一些学生扮演小兔和小松鼠,然后让其他的学生来认一认教室里一共有几只小兔,有几只小松鼠,通过情景模拟的形式提高了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增加了课堂练习的趣味性,也让学生认识了基本的数字。

()多布置一些开放性练习

课堂练习不仅仅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课堂练习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体验,要让学生尝试自主推理和解决问题。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师可以发散思维,找来更多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进行练习。比如,在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测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测铅笔有多长,还应该让学生发散思维对其他物品进行测量。比如让学生测一测班上女同学的头发有多长,让学生亲自测一测自己穿的衣服有多长,甚至可以让学生互相测量身高,并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测量的问题。

()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是进行课堂练习设计的基础,因此数学教师不能忽视教材,应该把教材放作为课堂练习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教材中包含了编者的整体思想,也包含了国家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想要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教师就应该把握好整本教材,在充分钻研教材之后,教师还需要分析教材中有哪些内容可以做练习题?教材中的练习题是如何安排的?教材中哪些题适合学生?哪些题是超纲题?在思考了教材之后,教师要选出最利于学生学习的题,设计出合理的课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完成教材练习题之后,教师要及时评讲,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数学教师要重视这一阶段的教学。想要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数学课堂练习,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练习中解决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数学课堂练习的时间;其次,数学教师要提升课堂练习的针对性;再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多做一些开放性练习;最后,教师自身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以上四种方法,数学教师能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练习的作用,让小学数学课充满吸引力。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数学组第一次主题教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