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2022-12-22 11:15:15)
标签:

数学教研组

分类: 数学组校本培训

“基于单元视角,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教研安排表

时间

内容

负责

参与

备注

20221201

林静《认识几分之一》汇报课

庄天然

水头四小、苏步青数学组老师

 

202212017

王淑贤《认识时间》磨课

庄天然

水头四小、苏步青数学组老师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情境与问题:结合保罗大叔披萨店具体情境,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

知识与技能: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思维与表达:感悟数形结合思想,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交流与反思: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分之一,会创造几分之一。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吃过披萨吗?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家有名的披萨店。

  录:保罗大叔有家披萨店,美味诱人的披萨,让大家惊叹不已。

  录:一对双胞胎来到店里点了一些鸡翅和披萨。保罗大叔把它们分成2份端给了兄弟俩。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样分行吗?为什么?

   预设鸡翅

   预设披萨

   录:现在双胞胎分到了同样多的食物,笑嘻嘻的大口吃起来。

板块二、新授环节

1.学习1/2的意义

总结:在生活中当一个物体不够分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平均分给每个人,每个人分到的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2.分数读写

 你从视频中学得到了哪些信息?

  先读分母再读分子

 在读分数的时候,要从下往上读,板书:箭头 读作请学生上来写分之一。 

 那这个分数每部分名称是什么?意义呢?(请生上来贴,说)

  知道了这条线在分数里面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平均分成的两份叫做分母其中的1份叫做分子板书分数线分母

3.认识几分之一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书)

板块小组合作

请看视频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折一折、用黑色马克笔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

活动:

1.活动要求:

1折一折:选一个图形纸片折一折,记得要平均分哦。

2)涂一涂:用画斜线的方法涂出其中一份,表示它的几分之一。

3)说一说: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2.汇报梳理:

1)请学生上来展示作品

说一说:我把(  )平均分成了( )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 )分之一

2投屏展示学生作品选择不同形状表示同一个分数的

3展示作品选择相同形状但表示的分数不同

 

小结:所以,不管一个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4)总结

板块四、巩固环节

我们不仅帮助了保罗大叔,自己也学会了新知识。接下来老师就考考你们了,有信心吗?

1、想一想:生活当中哪些物体或图形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教室里有吗?

2、观看视频,生活中的分数。

3、我会认

4、我会读

5、我会思考

板块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什么课?学会了什么?

板块六、板书设计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认识几分之一》评课

1、林老师这节课从4块鸡翅两人分别分到3块和1块,让学生感受不公平,突出平均分出发,然后再分2块鸡翅,最后到分1块鸡翅,不能分得整数块鸡翅,导出本课课题。从学生已有知识伸展出新的知识,便于学生接受与研究。

2、要注重知识出现的顺序,在1/2这部分,学生还没认识到几分之一,老师要注意小心,不能说漏嘴提到几分之一这些词语

3、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操作、探究、讨论等活动得出1/2以及后面的几分之一,而不是几分之一的读写,所以读写部分在学生得出几分之一的意义的时候,结合意义依次写出各部分,并读出。然后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的操作、探究与讨论当中,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直观感受1/2和几分之一


1课时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

教科书P90~91例1、例2,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和P93“练习二十三”中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初步认识几时几分,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知道1时=60分。

2.经历猜一猜、拨一拨、认一认、写一写等猜想、观察、操作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渗透初步的模型思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时间的价值,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认读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学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钟面学具,钟表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

个好帮手是什么?(钟表)它告诉我们什么?(时间)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师:我们以前学习过认识整时的方法,你能告诉大家这个钟面上的时刻是多少吗?(课件出示9时钟表图)

 

 

 

【学情预设】9时。

师:你是怎么认的?

【学情预设】分针指12,时针指9,就是9时。

师:你能告诉老师,这个时间你一般在做什么吗?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早上9时在读书,也可能说在上课;晚上9时在睡觉。

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错。看看这幅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课件出示教科书P90例1的主题图)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师:钟表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呢?你们会读吗?

学生尝试认读。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会认,有的学生可能不会认。

师:同学们对这个时间有不同的意见,说明关于时间的知识还有很多是我们没有学到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引入新课,复习整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认识“分”

1.深入认识钟面。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

师:仔细观察,钟面上除时针、分针、数字以外,还有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钟面上有黑线,黑线有长有短,还有很多格子等。

师:钟面上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形成1个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

课件动态演示:依次闪动12个大格。(板书:12个大格)

2)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师:观察每1个大格,你又发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学情预设】有细细的黑线,还有一些小格,等等。

师:这些黑色的线就是钟面上的刻度线,当时针、分针指向它们时,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

师:同学们知道1个大格里面有几个小格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3)钟面上有60个小格。

师: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用你自己的方法数数看。

【学情预设】预设1:我一大格一大格地数,5个、10个、15个、20个……60个,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2:我这样想:1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2个大格里有10个小格,10,20,30,40,50,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3:我一小格一小格地数,1,2,3,4……60,一共有60个小格。

预设4:我从12开始看,一个半圈是30个小格,所以一圈是60个小格。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共有60个小格。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实物钟表进行详细观察,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让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更生活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2.认识“分”。

1)认识1分、几分。

师:仔细观察分针的走动规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你们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多长时间吗?

课件动态演示:钟面上的时刻是8:00,分针走动,从12起走动1小格。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分针走1小格是1分。

师:那么分针在钟面上走2小格是几分?3小格、4小格呢?

【学情预设】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2小格就是2分,走3小格就是3分,走4小格就是4分……

2)认识5分。

师:想一想,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1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大格里有5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所以分针走1大格是5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钟表,得出分针走1大格是5分,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3)读出“多少分”。

师:同学们,分针从12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情预设】预设1:可以数一数,分针从12走到2是10个小格,就是10分。

预设2:5+5=10(分)。

预设3:分针从12走到2有2个大格,分针走1大格是5分,走2大格就是10分。

师:分针从12走到3呢?除了数一数,还可以用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直接得出结果?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加法10+5=15,也可能想到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计算,3个5是15。

师:用同样的方法数下去,分针指向其他数字,分别表示多少分呢?你能继续往下说吗?请大家打开教科书,快速完成教科书P90“数一数,填一填”。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学生集体汇报,教师课件展示结果。

 

 

 

 

 

【设计意图】认识分针指着的每个数各表示几分是本课的难点,借助于课件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加深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得到1大格里有5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的结论。看“几分”时,可以数一数,也可以连续加5,还可以用5的乘法口诀直接计算。这让接下来的认时、分的环节变得简单,也为正确读写时间奠定基础。

3.时与分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时和分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动手拨一拨,看一看,说一说。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课件出示12时钟表图。

 

 

 

 

师:观察一下,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是几时?

【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是12时。

师:(课件播放时针和分针转动的画面)再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分针转得快,时针转得慢。

师:它们同时转,也就是说时针和分针走的时间相同。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就是半时,分针从12开始走到6是30分,时针走1大格的一半,同时分针走一圈的一半,所以30分也可以说成半时。

师: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分针继续转,时针会怎样?

【学情预设】也会跟着同时转动。

师:如果分针继续转,转到12,时针走到几?

【学情预设】时针会走到1。

师:仔细思考时针和分针的转动,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情预设】分针走一圈和时针走了1大格。

师:对!分针走一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这时分针和时针用的时间是怎样的呢?

师:观察得真仔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那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不能马上说出1时=60分,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完善。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时=60分。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课件动态演示操作,让学生充分理解时与分的关系,不仅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

三、认识几时几分

1.认识4时5分的读法和写法。

1)试读时间。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师:请大家看这个钟面,试着读出时间。(课件出示钟面:4时5分)

 

 

 

 

【学情预设】学生读出4时5分。

2)观察时针。

师:你们都认为是4时5分,请仔细观察,时针是正指着4吗?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直观地从钟面上观察到时针并不是正好指着数字4,而是指向数字4和5之间。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为后面说“时针走过数字4”打基础。

师:时针指向数字4和5之间,表示时针走过数字4,还不到数字5,应该是4时几分。

3)观察分针。

师:我们再一起来看看分针,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是几分?

【学情预设】分针从12起走了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5小格就是5分。

4)小结方法。

师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5小格,就是4时5分,写作4时5分。课件出示相应电子表时间。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2.认识4时30分或4时半。

1)读出钟面上的时间。(课件出示钟面:4时30分)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师:用刚才学过的方法,你们来读一读钟面上的时间。

【学情预设】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30小格,就是4时30分。这里学生刚开始可能说得不会很完整,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先说时针,再说分针,然后读出时间。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是怎么读的,然后把它写下来。

2)认识4时30分就是4时半。

师:刚才同学们读出的时间是4时30分,那请你们再观察钟面,分针从12走到6所显示的阴影部分跟整个钟面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分针走过的阴影部分正好占了钟面的一半。

师:说得非常好,所以4时30分还有一种读法就是4时半。

3)小结方法。

师小结:时针走过数字4,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就是4时30分,也可以说是4时半。

3.自主认识4时45分。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师:请你先自己读并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钟面:4时45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过程。先运用4:05和4:30的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几时几分的读法,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去认识4时45分,同桌之间互说看时间的方法,这样既起到及时检测的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总结方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4时5分、4时30分、4时45分的读法和写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怎么读钟面上的时间。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读出一个时间,要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先看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间就是几时几分。(教师适当板书)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完成教科书P91“做一做”。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认、读、写的方法。

【学情预设】这一题学生在7:40、10:45、9:55等“几时差几分”的认读时容易出错,可能会将7:40错误地认成8:40,此时,关键是让学生找准时针在钟面上走过了哪个数或在哪两个数之间。

2.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三”第1题。

师:图中的小女孩作息时间很有规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一天的时间安排。

指名说说在什么时刻小女孩在做什么,要求学生用电子表的表示方法记录钟面上显示的时间。

3.完成教科书P93“练习二十三”第2题。

把钟面和对应的时间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观察教科书P91“生活中的数学”,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后与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在练习的设计上充分挖掘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认识时间

钟面: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

1时=60分

先看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从12起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这时钟面上的时间就是几时几分。

 

 

 

认识时间》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几时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是认识怎么看几分,1小时=60分钟,以及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要知道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分针走几分钟就看走了几个五分钟,本课的难点是10:55这种时针看起来好像已经走了一大格但是分针还没走完一圈的时间。

由此可见,对于时间的认识是循序渐进的,进入下一层次的认识之前,要做好铺垫,比如在认识分针走一小格就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前,学生在观察钟面阶段要区别出大格小格,否则对这个认识就会制造出一定的困难;再比如让学生思考分针指向2、3、4……分别是几分钟前,需要学生认识到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钟,分针走过刻度2-3、3-4、4-5……都是五分钟,学生要习惯用分针指向几就是几个5分钟的思考方式,而不是5加5加5,依次加上去这种比较繁琐的方式,这样后期看几时几分才会比较流畅;还有时针走了一大格时,分针走了一圈,不但得出1小时=60分钟,还为后面看10:55这种时间做好铺垫,所以活动一分针与时针的联动作用要让学生充分体验。

 数学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3次教研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