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标签:
语文教研组 |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教研活动
“立足素养 学评结合 ” 主题教研(第四次)安排表 |
||||
时间 |
内容 |
负责 |
参与 |
备注 |
11月14日 |
杨芳《美丽的小兴安岭》集体备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部分老师 |
|
11月14日 |
周杰《一个粗瓷大碗》集体备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部分老师 |
|
11月15日 |
杨芳《美丽的小兴安岭》亮相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11月15日 |
周杰《一个粗瓷大碗》亮相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10月18日 |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个粗瓷大碗》集体评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课题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课时 |
1课时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深受师生的喜爱。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份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借用各种方法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积累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并积累。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教学 准备 |
PPT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体感知。 学习活动一 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1.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 2.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侧 材”,翘舌音“视 软 乳 梢 舍”,前鼻音“严 线 坛 显 软”,后鼻音“兴”。 3.开火车读。 4.齐读。 学习活动二 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每段写什么? 板块三、研读课文,探究文本。 1.交流反馈:课文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进行描写。 2.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板块四、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识字:脑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线”。 板块四.复习巩固,反馈检查。 得又对又快。
|
随 笔 |
|
|
|||
作业 设计 |
必做题:1熟读课文。 选做题:2.摘抄文章中你觉得优美的句子。 |
||
板书 设计 |
春 抽出新枝 生机勃勃 |
||
教学 反思 |
|
《美丽的小兴安岭》磨课照片

《美丽的小兴安岭》集体评课照片

《美丽的小兴安岭》集体备课签到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1.14 |
地
|
三年2班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秋天》集体备课 |
||||
简
|
|||||
一、
杨芳老师《秋天》磨课; 三、语文组老师提出评课建议,杨芳老师再次整理材料、修改教案。 |
|||||
|
杨少卫老师:四排词语一口气出示让孩子读,有点多了,可以把本节课有用到的词语先出示,重点读。 施晓婧老师:课堂上留给孩子读书的时间可以再多些,脑袋是读轻声。 苏思思老师:画框可以再严谨些,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
||||
过程确认 |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
《一个粗瓷大碗》一稿(周杰)
课题 |
27.一个粗瓷大碗 |
课时 |
1课时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 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弄‘丢’了的故事。 学情分析:
|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2.能查找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
|||
教学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一个粗瓷大碗)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赵一曼。 (1)简介赵一曼。 (2)邀请学生介绍赵一曼,让学生对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背景有初步的感知,对赵一曼的生平有大致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1: (1)邀请学生朗读:政治委员、通讯员、炊事员等词 (2)邀请学生朗读:高粱米饭、野菜粥、橡子面等词,感悟贫穷。 板块三:深入研读,感悟品质 学习活动2: (1)寻找文章线索,填写鱼骨图 (2)请你们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再来讲述一遍这个故事,注意在讲述的时候要加上时间、人物、事情,老师来给你们示范:(开饭时,通讯员给赵一曼盛了一碗饭,赵一曼却换成了野菜粥) 2.课件出示答案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学习活动3: 默读课文,圈画感动部分,做批注
1.
2. 板块四:总结反思
1.
2.
3. |
随 笔 |
||
|
||||
作业 设计 |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查找阅读:赵一曼临刑前写给儿子的一封信 |
|||
板书 设计 |
27.一个粗瓷大碗
通讯员
|

《一个粗瓷大碗》集体备课照片

《一个粗瓷大碗》集体备课签到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1.14 |
地
|
三年3班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一个粗瓷大碗》集体备课 |
||||
简
|
|||||
一、
周杰老师《一个粗瓷大碗》磨课; |
|||||
|
徐强老师:教态好,过渡语自然流畅,及时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十分高效。 钱慧老师:周杰老师个人素质好,很有亲和力,学生参与度高。 杨少卫老师:这是战争题材,离我们现实生活有点遥远,教师可以出示更多资料帮助孩子理解课文,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
||||
过程确认 |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
《美丽的小兴安岭》终稿(杨芳)
课题 |
美丽的小兴安岭 |
课时 |
1课时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因此本文深受师生的喜爱。 学情分析: 由于平时语文课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所以除个别学生外,大部份学生基本上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 |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借用各种方法会认本课“侧、欣”等13个生字,读正确多音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写生字,积累词语,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并积累。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
||
教学 准备 |
PPT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小兴安岭四季美丽的画面,教师引入课题,板书课题: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块二、初读课文,感体感知。 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1.词语分组请生读,认读生字词。多媒体出示文中词语: 2.指名读,集体评议、正音。 板块三、研读课文,探究文本。 学习活动二: 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按什么顺序进行描写?每段写的是什么? 小组讨论。 1.交流反馈:课文按时间顺序(春夏秋冬)进行描写。 2.课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小兴安岭是花园,也是宝库。 板块四、识记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1)形声字识字:脑 (2)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
视:见+礻
坛:云+土字旁
(3)组词巩固:严实 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师重点指导“线”。 板块四.复习巩固,反馈检查。 得又对又快。
|
随 笔 |
|
|
|||
作业 设计 |
必做题:1熟读课文。 选做题:2.摘抄文章中你觉得优美的句子。 |
||
板书 设计 |
春 抽出新枝 生机勃勃 |
||
教学 反思 |
|
《一个粗瓷大碗》终稿(周杰)
课题 |
27.一个粗瓷大碗 |
课时 |
1课时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本文围绕“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把小通讯员盛给她的高粱米饭倒进病号灶的锅里,和战士们一起喝野菜粥;把小通讯员给她找的用来吃饭的碗又弄‘丢’了的故事。 学情分析: 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
|||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
【教学目标】
1.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2.能查找资料,了解赵一曼的事迹。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围绕“粗瓷大碗”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赵一曼的高贵品质。 |
|||
教学 准备 |
多媒体课件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一个粗瓷大碗)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赵一曼。 (1)简介赵一曼。 (2)邀请学生介绍赵一曼,让学生对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背景有初步的感知,对赵一曼的生平有大致了解。 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学习活动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几个重要人物以及不认识的生字词。 1、邀请学生朗读:政治委员、通讯员、炊事员等词 2、邀请学生朗读:高粱米饭、野菜粥、橡子面等词,感悟人们非常贫穷。 3、展示时代背景图片(饥荒、粮食匮乏、人民贫苦) 板块三:深入研读,感悟品质 学习活动2: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填写鱼骨图
(2)请你们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一起再来讲述一遍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可作补充或提出不同的见解。 学习活动3: 默读课文,文中有哪些令你感动的句子,圈画感动部分,在旁边写下感受。
1.
2. 板块四:总结反思
1.
2.
3. |
随 笔 |
||
|
||||
作业 设计 |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
|||
板书 设计 |
27.一个粗瓷大碗
通讯员
|
《美丽的小兴安岭》公开课照片

《一个粗瓷大碗》公开课照片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个粗瓷大碗》集体评课照片

《美丽的小兴安岭》亮相课签到表

《一个粗瓷大碗》亮相课签到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1.15 |
地
|
四楼录播教室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个粗瓷大碗》亮相课 |
||||
简
|
|||||
一、
杨芳老师《美丽的小兴安岭》亮相课;周杰老师《一个粗瓷大碗》亮相课。 |
|||||
|
施晓婧老师:周杰老师课堂上留给孩子读的时间很足,这点非常好。 陈艳丽老师:周杰老师个人素养很好,后面一曼街等照片可以去掉,留足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文中找另学生感动的地方。
|
||||
过程确认 |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杨芳)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议论纷纷、主动学习、书声琅琅。本着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语言美、景色美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以读代讲,抓住景物的特点,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中感知小兴安岭的“美丽”。
2. 感情诵读,在教师、学生和文本的互动中激发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当教学中的知识要点、关键词句需要理解,而学生“若有所悟”又“启而不发”时,我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
3.《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上完了,收获是不言而喻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在“春、夏”两段中,有大量的词句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了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但有些环节的引导还没有抓住中心问题,有点走过场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精心钻研教材,特别是对重点句要认真分析,使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全面。
《一个粗瓷大碗》教学反思(周杰)
《一个粗瓷大碗》是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托物忆人,在细节中突显赵一曼感人的品质。
课上,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着重落实了“精读课文学方法,略读课文用方法”这一教学理念,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培养了他们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等能力,同时也较为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具体教学如下:首先,用图片导入课文,初步了解赵一曼;再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粗瓷大碗”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接着,让学生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从具体语句中体会故事的感人之处,学习以赵一曼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的高尚品质;最后,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进一步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故事。
一、关注默读的方法
在本文的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教学本课时要提醒学生: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二、关注理解课文的方法
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本文时,要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还要提示学生,默读时,没读懂的地方标记下来,可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也可以读完之后和同学一起探讨。
互听互评展风采


周杰老师《一个粗瓷大碗》让人眼前一亮。本节课最精彩的环节,周老师用“四读”——默读、猜读、演读、诵读等具体可操的语文学习形式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深入文本,并以“通讯员”“炊事员老李”“七班战士”“粗瓷大碗”等多个身份,从多个角度来讲述赵一曼的感人事迹,使学生对“粗瓷大碗”故事的了解、对革命烈士赵一曼的认识逐层加深。“粗瓷大碗”这根红线贯穿“四读四讲”学习活动的始终,学生则在这根红线的引领下,触摸文本、深入体悟、建构语言、发展思维、升华情感。
互听互评展风采,互鉴互赏共成长。学校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一个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的平台。全体教师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打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