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标签:
语文教研组 |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
语文组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教研活动
“立足素养 学评结合 ” 主题教研(第三次)安排表 |
||||
时间 |
内容 |
负责 |
参与 |
备注 |
10月17日 |
谢萍萍《秋天》集体备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部分老师 |
|
10月17日 |
吴寒洁《海滨小城》集体备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部分老师 |
|
10月18日 |
谢萍萍《秋天》亮相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10月18日 |
吴寒洁《海滨小城》亮相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10月18日 |
《秋天》、《海滨小城》集体评课 |
杨少卫 |
语文组老师 |
|
《秋天》一稿(谢萍萍)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认识新笔画横撇,会写“了、子”2个字。
2.初步认识自然段,会标段落序号。
3.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自然段,会标段落序号。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题识字
(一)导入:图片欣赏,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爱秋天,因为
(二)揭题识字:
1.揭题: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一边写一边说出字的笔顺。
2.识“秋”:
(1)拿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秋。
(2)给“秋”字组词(秋风、秋天)。
3.齐读课题
板块二、整体感知,学习标注自然段序号
(一)自主发现,初识自然段
1.出示儿歌《金木水火土》和课文《秋天》,
预设:儿歌短,课文长;儿歌开头不空格,课文开头有空格
2.出示课文,边框出空格处边做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学习活动一:
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标一标:给课文标上正确的段号
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1.示范标注段落序号: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上
2.校对标注好的自然段序号,请标错的学生修改正确。
3.校对圈出的字,把漏圈的字再圈出来。(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1.出示生字ppt
(1)领读,跟读,纠错音(2)小火车读,纠错音(3)齐读
(二)自主学习一—正确朗读课文
(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这三位同学的朗读,听后评一评,他们有没有读正确,你觉得哪里比较难读。
预设一:在读带“一”的词语时有困难,如“一(yì)群、一(yí)片片”等。
预设二:同学们都很厉害哦,学好我们的拼音,什么都能难倒你们吖,但是老师这里有个小难题,看看哪位同学能帮帮忙?出示生字卡“一”,ppt出示课文词语。如“一(yì)群、一(yí)片片”等。
2.发现“一”的不同读音: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
3.朗读: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出示带“一”字的两个句子:把这些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1)指名读(2)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5.总结:小小“一”字可真有意思,在不同的词语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过渡)
板块三、感受秋天的变化,随文识字
(一)自由朗读全篇课文:
学习活动二:
想一想: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那些变化?
划一划: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二)交流预设: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天空那么高,那么蓝,大雁南飞,板贴)
(三)天气凉了
(
1.认识“气”:出示生字卡片“气”,给“气”组词(气温、气球、天气)
2.感受气温变化:出示夏天和秋天的气温图,观察得夏天37,天气热。秋天13,天气凉。我们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3.师生跟读:关于“气”的词语,
4.跟读:句子“天气凉了”
(过渡)(
4.认识“了”:
读拼音,注意轻声,指名读;
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过渡)(
(四)树叶黄了
1.认读“树”:
出示生字卡片,范写,新偏旁木字旁,木字旁真谦让,最后一捺变成点。
书空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树”字。
你还认识哪些树?找一找“树”字的好朋友,组词
2.认读“叶”:
出示生字卡片,范写,新偏旁口字旁:口字旁也谦让,靠左写,小小的。
书空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字。
感受叶子颜色变化:课件播放树叶由绿到黄的变化过程。
总结:哦,原来秋天到了,树叶也悄悄地发生了变化,由绿色变成了黄色。看来,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大自然的这些奇妙的变化呀!
(过渡)
(五)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指生回答)
1.出示“片”的小篆: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人们用它来形容平平薄薄的东西。树叶平平的薄薄的,因此我们说一片树叶。
2.感受“一片片”和“一片”:视频演示,让学生比较感受“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飘落时的不同情形,引导思考:“一片”和“一片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数量多)
3.
预设:一根根、一块块、一个个、一颗颗、一粒粒(师评:你们认识的好词可真多啊)
(过渡)
学习活动三:
做一做:课堂作业本第3题
要求:自主完成题目,给同桌评一评,对不对
总结:一片片就告诉我们树叶很多,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奇妙啊,重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了。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
1.老师范读,再指名读。评价(1分钟时间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要点)
朗读要点:
读好停顿: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了”字读得又短又轻。
“一片片叶子落下来”的“落”读得慢慢的。
2.指名读,星级点评
3.全班齐读。
4.背诵: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过渡)5.总结:秋天来了,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现在我们先把今天认识的两个生字宝宝送到它们的家——田字格里去。
板块四、书写练习,反馈评价
(一)观察:加一加、减一减
出示了和子的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你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住它们吗?
总结:用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和子。
(二)学写“了、子”字
1.出示“了、子”字,引导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认识新笔画横撇,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了”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的时候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弯钩,写在竖中线上,稍微弯一点点。
“子”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的时候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弯钩,写在竖中线上,稍微弯一点点。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3.出示星级评价标准:
横撇书写正确,弯钩正确;
笔画位置正确;
书本干净整洁。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关注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展示。
板块五、作业布置
我是小小朗读者:将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十万个为什么:问一问身边的大人们,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树叶会掉落呢?
我爱探究:查一查,秋天到了,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1.秋天
树叶 黄
天气 凉
《秋天》磨课照片

《秋天》集体备课照片

《秋天》集体备课签到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0.17 |
地
|
一年1班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秋天》集体备课 |
||||
简
|
|||||
一、
谢萍萍老师《秋天》磨课; |
|||||
|
徐强老师:谢老师在教学时很注重引导孩子学会完整表达,在这个细节做得特别好,注重提升孩子表达能力。
|
||||
过程确认 |
|
《海滨小城》一稿(吴寒洁)
【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能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3.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尝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体会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美。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欣赏图片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最想去哪里旅游呢?生答。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一座小城旅游一下。出示ppt——海滨小城。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顺势教学“滨”字。
3.(出示课件3)欣赏海滨城市的美景图。
板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4)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2.学习生字词。(出示课件5)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读准多音字“臂”。(出示课件7)
让学生在语境中分辨读音:
Ø他们的脸上和胳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Ø请你助我一之力。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比如,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载”,引导学生理解“载”是用工具装运东西,所以有“车”,“栽”是种植物,所以有“木”。
(4)书写载字。同桌互评。(出示课件8)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出示课件9)
(1)请学生交流讨论:这篇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2)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梳理,明确课文写了海滨小城中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的景象。(板书:海滨——大海
沙滩
板块三、学习抓关键句,读懂第4、5、6自然段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第4、5、6自然段,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原因。
2.预设1:庭院
(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凤凰花美
(2)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香味浓郁)
(3)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教师提问:教师提问: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
预设: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教师引导小结:这是本段的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4)播放本段中提到的一些树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庭院的美丽。
3.预设2:公园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体会榕树的多和美。从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感受榕树的高大浓绿和枝繁叶茂。)
教师提问:小城的公园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
预设:小城的公园更美。
(2)播放小城公园的图片,学生欣赏,直观感受公园的美。
(3)请学生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预设:一只只小鸟就像一个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它们叫声响亮,节奏欢快悦耳。
4.
预设:小城的街道也美。
(1)提问:你是从哪儿体会到街道也很美的?
引导学生围绕“甚至连……都……”体会走在街道上舒服的感受和街道的干净。
(2)播放小城街道的图片,学生欣赏,直观感受街道的美。
(3)请学生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例句: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预设:他一整天都在工作,甚至都忘了吃饭睡觉。
板块四、概括小城特点,摘抄句子
1.(出示课件37)请学生自由读第4-7自然段,找出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一句话。
预设: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板书:美丽整洁)
教师小结:小城中庭院树木繁多,公园榕树更美,街道干净整洁。这一切都是家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的。我们一起来大声读最后一句,读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出示课件38)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第三题:摘抄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预设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语言生动形象。
预设2:“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很有新鲜感。
《海滨小城》磨课照片


《海滨小城》集体备课签到表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0.17 |
地
|
三年1班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海滨小城》集体备课 |
||||
简
|
|||||
一、
吴寒洁老师《海滨小城》磨课; |
|||||
|
陈丽桦老师:很有亲和力,备课用心,课堂时间把控到位。
|
||||
过程确认 |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
《秋天》终稿(谢萍萍)
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秋、气”等6个生字和木字旁、口字旁2个偏旁,认识新笔画横撇,会写“了、子”2个字。
2.初步认识自然段,会标段落序号。
3.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自然段,会标段落序号。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的变调,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题识字
(一)导入:图片欣赏,这是什么季节?(秋天)你喜欢秋天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我爱秋天,因为
(二)揭题识字:
1.揭题: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一边写一边说出字的笔顺。
2.识“秋”:
(1)拿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秋。
(2)给“秋”字组词(秋风、秋天)。
3.齐读课题
板块二、整体感知,学习标注自然段序号
(一)听音频,赏秋景
(二)自主发现,初识自然段
1.出示儿歌《金木水火土》和课文《秋天》
2.出示课文,边框出空格处边做引导:课文是由一个一个自然段组成的,每个自然段前面都会空两格,空两格就表示一个自然段的开始。
学习活动一:
数一数: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标一标:给课文标上正确的段号
读一读: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
1.示范标注段落序号:在第一自然段空格处标上
2.校对标注好的自然段序号,请标错的学生修改正确。
3.校对圈出的字,把漏圈的字再圈出来。(同桌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1.出示生字、词语ppt
(1)领读,跟读,纠错音(2)小火车读,纠错音(3)齐读
(二)自主学习一—正确朗读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听这三位同学的朗读,听后评一评,他们有没有读正确,你觉得哪里比较难读。
2.发现“一”的不同读音: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带“一”的词语,请你读一读这些词,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在不同的词语中读音是不一样的
3.朗读:小老师带读,全班跟读。
4.出示带“一”字的词语
(1)跟读,齐读。
5.总结:小小“一”字可真有意思,在不同的词语中的读音是不一样的
板块三、感受秋天的变化,随文识字
(一)自由朗读全篇课文:
学习活动二:
想一想:秋天来了,大自然发生了那些变化?
说一说: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
(二)交流预设: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天空那么高,那么蓝,大雁南飞,板贴)
(三)天气凉了
1.认识“气”:出示生字卡片“气”,给“气”组词(气温、气球、天气)
2.感受气温变化:出示夏天和秋天的气温图,观察得夏天37,天气热。秋天13,天气凉。我们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3.师生跟读:关于“气”的词语,
4.跟读:句子“天气凉了”
5.认识“了”:
读拼音,注意轻声,齐读;带到句子中读一读“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四)树叶黄了
1.认读“树”:
出示生字卡片,范写,新偏旁木字旁,木字旁真谦让,最后一捺变成点。
书空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树”字。
你还认识哪些树?找一找“树”字的好朋友,组词
2.认读“叶”:
出示生字卡片,范写,新偏旁口字旁:口字旁也谦让,靠左写,小小的。书空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叶”字找一找“叶”的好朋友
(五)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指生回答)
1.出示“片”的小篆:古代的片字就像劈开的木片,人们用它来形容平平薄薄的东西。树叶平平的薄薄的,因此我们说一片树叶。
2.感受“一片片”和“一片”:视频演示,让学生比较感受“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飘落时的不同情形,引导思考:“一片”和“一片片”有什么不同?(一片片数量多)
预设:一根根、一块块、一个个、一颗颗、一粒粒
学习活动三:
做一做:课堂作业本第3题
要求:自主完成题目,给同桌评一评,对不对
总结:一片片就告诉我们树叶很多,中国的语言文字多奇妙啊,重叠了一个字,表示的数量就不一样了。以后我们说话时如果多用上一些这样的词语,表达就更生动了。
(六)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1.老师范读,再指名读。评价(1分钟时间自由朗读,注意朗读要点)
朗读要点:
读好停顿: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了”字读得又短又轻。
“一片片叶子落下来”的“落”读得慢慢的。
2.指名读,星级点评
3.全班齐读。
4.背诵:天气( ),树叶(
),一片片叶子(
(过渡)5.总结:秋天来了,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现在我们先把今天认识的两个生字宝宝送到它们的家——田字格里去。
板块四、书写练习,反馈评价
(一)观察:加一加、减一减
出示了和子的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你能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住它们吗?
总结:用加一加和减一减的方法记住了和子。
(二)学写“了、子”字
1.出示“了、子”字,引导观察,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认识新笔画横撇,老师范写,学生书空。
“了”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的时候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弯钩,写在竖中线上,稍微弯一点点。
“子”要点: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转折的时候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第二笔弯钩,写在竖中线上,稍微弯一点点。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上。
3.出示星级评价标准:
横撇书写正确,弯钩正确;
笔画位置正确;
书本干净整洁。
4.
5.
板块五、作业布置
我是小小朗读者:将第一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爸爸妈妈听。
十万个为什么:问一问身边的大人们,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树叶会掉落呢?
我爱探究:查一查,秋天到了,我们身边还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设计
1.秋天
天气 凉了
《海滨小城》终稿(吴寒洁)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6个词语。
2.能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3.能找出第4-5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尝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体会庭院、公园和街道的美。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二、教学重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板块一、揭示课题,欣赏图片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最想去哪里旅游呢?生答。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风景秀丽,物产丰富。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一座小城旅游一下。出示ppt——海滨小城。
2.教师板书课题,(板书:海滨小城)学生齐读课题。顺势教学“滨”字。
3.欣赏海滨城市的美景图。
板块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整体感知
学习活动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这篇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2.学习生字词。
(1)指名学生朗读词语,评价读得是否正确。
(2)读准多音字“臂”。
让学生在语境中分辨读音:
Ø他们的脸上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Ø请你助我一臂之力。
(3)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理解生字。
比如,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载”,引导学生理解“载”是用工具装运东西,所以有“车”,“栽”是种植物,所以有“木”。
(4)书写载字。同桌互评。
板块二:初读课文
3.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1)请学生交流讨论:这篇课文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
(2)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梳理,明确课文写了海滨小城中海上、海滩、庭院、公园、街道的景象。
板块三:学习抓关键句,读懂第4、5自然段
1.请学生大声读课文第4自然段,寻找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2.庭院
(1)预设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凤凰花美
(2)预设2: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3)预设3: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有、还有体现树之多)
教师提问: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
预设: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教师引导小结:这是本段的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4)播放本段中提到的一些树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庭院的美丽。
3.
(1)按照学习庭院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公园的关键句。
预设:小城的公园更美。
(2)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体会榕树的多和美。从把榕树比作绿绒大伞,感受榕树的高大浓绿和枝繁叶茂。)
(2)播放小城公园的图片,学生欣赏,直观感受公园的美。
板块四:总结概括,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
看图片,抓住图片特点,围绕关键句写几句话。
(关键句:椰林里的椰树非常的多。)
2.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在海滨小城,我们领略了庭院、公园,学习了“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美,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观察,就能发现。课余时间我们可以和大人一起找一找,比一比谁发现的地方更美。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10.18 |
地
|
四楼会议室 |
主持人 |
杨少卫 |
主
|
《秋天》、《海滨小城》亮相课 |
||||
简
|
|||||
一、谢萍萍老师《秋天》亮相课;吴寒洁老师《海滨小城》 |
|||||
|
钱慧老师:在教学标自然段时,直接出示一个框可能学生不理解,可以画一条竖线,提示学生在空出的地方做上记号,开头空两格的特点易于让学生发现。
|
||||
过程确认 |
科研负责人签字:徐强 |
《秋天》教学反思(谢萍萍)
一、从词语入手,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树”字的教学先介绍“树”的字理,再认识新偏旁木字旁。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地落实了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把握学段要求,读准“一”的变调。
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正确”除了朗读时要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晰、不添字、不掉字、不错字、不颠倒顺序外,教材还有以下几个训练点:读准“一”的变调,读准轻声,读准儿化音等,而“一”的变调首次就出现在《秋天》一课中。本课中“一”有yí、yì、y三种声调,课后练习第一题是“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准字音,重点读好‘一’的不同读音”。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时,“一”的变调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重点,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步:第一步出示词语(一片片叶子、一群大雁、排成个“一”字、一会儿),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比较发现“一”在不同的词语里,变成了不同的声调;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好带“一”的词语;第三步引导学生发现“一”的变调。特别强调的是,教学时在反复范读中让学生感受变调带来的音韵美。
《海滨小城》教学反思(吴寒洁)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在《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教学时我在此方面下了一番工夫,具体表现是:抓住重点,交给学生一把自学的金钥匙。在这节课里,我做到了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我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5、6自然段,并做出小结。这样的“扶”“放”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的来说,教学效果基本令人满意,但在课堂上,我还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应该尽量多元化,从而调动起更多的学生参与的热情。
研以致远
10月18日下午,水头四小教研进行时,谢萍萍老师和吴寒洁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公开课,异彩纷呈,精彩不断。

谢萍萍老师在落实语文要素上下足了功夫,搭建学习支架,有收有放,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谢老师引领学生走进秋天“美”的世界,带领学生体会文字之美,音韵之美,意境之美,呈现出了不同的精彩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