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牧场之国第三次集体备课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2011-06-27 18:59:50)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平阳县昆阳二小
项目名称 |
语文组主题式团队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温文娟 |
活动时间 |
2011年4月13日 |
活动地点 |
四年(5)班 |
活动主题 |
略读教学的取与舍 |
主讲人 |
温文娟 |
参加对象 |
全体语文教师 |
申请学时 |
3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 2. 3. 4. 5. |
||
活动反思与建议 |
好一个真正的荷兰 ------《牧场之国》观课有感 一、中心问题,统领全文。略读课文教学中,要求问题少而精,探究空间大,很多问题往往由课文的导读提示引申而来。这篇课文,温老师正是抓住导读提示中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反馈时围绕这个中心句放开,让学生充分感受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回归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真正的荷兰的踪迹。 二、略而不简,精处悟情。略读课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作一番裁剪,该取则取,该舍则舍,择其精华实施教学。如温老师选择“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 这一处抓住“专注”展开教学“专注是什么样子?怎么样的环境能让他这样专注的吃草呢?”再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温老师抓住仪态端庄、无比尊严让学生体会。学生的认识已经由表及里,感受到这些动物在这片牧场生活的悠闲,快乐和自在。有了这样的认识,孩子对文字的认识深度自然加深,再次回归中心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全新的感悟。 三、拓展练习,激活阅读。在感受语言文字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方法去更多的了解荷兰!并且推荐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这课文,了解中国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让课堂延伸到课外,增加课堂的厚度。 老师们我鉴赏水平有限,只摘了其中一朵普通的小花与大家分享,还有更多更美的花等着在座的老师来采撷!谢谢大家! 现场教研部分实录: 周双影: 略读课文教学内容的取与舍确实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就本课而言,能否抛弃一贯以来“谈对牧场之国的印象”为“究竟谁是真正的牧场之国的国王、主人”,让学生凭借这个问题到文中找寻证据,品味语言,体会牧场之国的自由安闲和宁静祥和! 周文仙: 以读为主,读中悟景,读中悟情,读中悟言。 以学为主,圈划批注,以读促思,提升感悟。 孔晓霞: 理清了课文的脉络。 姜川阳: 略读课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如何“重其所重,略其所略”,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黄小影: 温老师的字词教学生动传神,通过谈感受、谈画面,对字词有了更深的解。温老师以读为本。通过抓重点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去留意词句,去品味语言,去朗读,真正体会荷兰的自由祥和、安闲宁静。 叶国秀: 胡萍萍: 别样的牧场之国,别样的略读课,课上温老师从阅读教学提示入手,围绕重点句:“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给足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作批注,细细体会,感受那别样的牧场之国的自由安闲,宁静祥和,突出了略读课文的特点。 支海芝: 温老师的《牧场之国》导入环节,我最欣赏,图片很美,话语很妙,让学生在欣赏美景之后发出赞叹:荷兰的风景真迷人,再由老师引出难怪有人说:“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这句话,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牧场之国,这种导入很精妙。 黄晓芳: 苏丽琴: 这篇课文的确十分难以取舍,让人头疼,但四年级备课组很勇敢地作为尝试,现谈谈体会: 导入结合资料袋,结合课文第一小节教学,效果很好。 白天的详,傍晚的略,大刀阔斧,取舍得当。 值得思考:牧场之国,让人想到了草原、动物和人谁是真正的主人?可以由此展开讨论,突出和谐之处! 叶茜茜: 课前的图片欣赏,课时学生反复朗读和课后的配乐朗读,让我们的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参与进来,深刻地体会到荷兰牧场的安闲自由之美。这节课,温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整篇课文的学习大部分是以学生自己的欣赏、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欣赏可我呢,读自己喜欢之处,拼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徐赛洁: 该略在何处呢?学生感受交流之后,我们是否可以加以提炼,舍弃一些东西,让交流更深入!舍得放弃,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美丽!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