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地瓜、隔山橇、葛与紫藤

(2018-08-30 12:11:00)
标签:

生活杂谈

    “地瓜”在北方指红薯,即四川人所说的“红苕”。红苕属旋花科一年生蓄根植物。四川人所称的“地瓜”属豆科藤本植物豆薯的块根。四川人所称的地瓜,其豆夹种子有毒,但其块根却甘甜化渣且多汁,是大热天解渴清凉之优良水果之一。在今天成都老人面前,只要一提起“牧马山地瓜”,无不引起对儿时的回忆。还有一种并非常人所知的“地瓜”。那是在农村田野考察时,常见农村小孩在岩石坎长了一遍“过江龙”植物从中找寻什么。时而将搜寻出来指姆大小的果实塞入口中。将其所采果实拿来一看,其果形如无花果果实梨状,只是体形小了许多。劈开一看也如无花果实一样,里面尽是小籽籽。放入口中一尝尽如无花果实一样,只是甜味不甚浓。根据这点,我认定该植物与桑树、构树、黄桷树同属桑科。问其名,众小孩异口同声说道,叫“地瓜”。这个也叫“地瓜”?简直颠覆了我对地瓜的概念。回来一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桑科中果有其大名,就是叫“地瓜”。

桑科植物“地瓜”俗称“过江龙”,我过去也认为是口传的是“隔山撬”。结果上网一查,“隔山撬”是又熟悉又极为陌生另一类植物。原来不知何时,有人在小区花园内种下了该植物,并强势地压在其它花卉之上。细看其花为小朵白色,多花呈聚状花序。其叶如红苕叶。其茎嫩时为绿色,后为紫绿相间,再后为紫色,其纤维坚韧,揉碎后有一浓烈气味。其果实如梭状,长有610厘米,径在1厘米左右。果皮如玉米皮,内包裹带双翼扁形种子数十枚。我真不识此物,呼吁网友帮忙查询也无果。这次上网一百度,所附图片与我实际中看到的一模一样。“隔山橇”属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正名为“隔山消”。旧时藤甲兵的藤甲及藤椅究竟是什么植物的藤条做成的?这是在我心中一直疑惑的一个问题,这次一并解决了。原来办公所坐的藤椅是“青藤”的藤条做成的。“青藤”是“隔山消”的一个别称。

汉代张骞出使西琙,在大夏(今阿富汗)的市场上,见到产于蜀地的筇竹杖及蜀布,问土人得知,此物是经印度(身毒)运过来的。“蜀布”又称为“葛布”,“葛布”是葛的茎皮纤维纺织而成,是古蜀人衣着主要材料。原先我以为“葛”为桑科地瓜的藤蔓,结果发现“葛”就是我们常在野外见到的绿色藤蔓状豆科植物,其茎叶披黄色细毛,均为绿色。其叶为三匹小叶的复叶。其根多为块状,含淀粉,可制“葛粉”。

还有一种豆科的藤蔓植物,因其花为紫色叫“紫藤”。紫藤多作为庭园绿化用。成都市新都区桂湖公园一大门处就有一株数百年的紫藤,其主干粗状古朴,枝叶蔽日遮天,大热天呆在其搭成的凉亭下,无不感到十分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煮饭
后一篇:刍议“卡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