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粉分两类:米凉粉、豌豆凉粉。米凉粉是将大米水泡过后,加水磨成浆,再加热,并加入适当石灰水摧凝,边加热边不停揽动,直到成糊状。然后乘热舀入预先准备好的容器中冷却成形。豌豆凉粉也是将豌豆水泡后,磨浆后用细纱布过滤。将滤出的浆液加热成糊后(不加其它摧凝剂),再舀进各类容器中冷却成形。加工出来的豌豆凉粉呈白色,故又称其为“白凉粉”。有时在加热过程中,加上某种植物的浸出液,让豌豆凉粉呈鹅黄色(淡黄色),称“黄凉粉”。米凉粉多切成块状,而豌豆凉粉除切成块状外,还可切成条状或用专用工具旋成面条状(这种外形又称作“旋子凉粉”,专供冷食)。
在农村的庙会、祭祀活动中的餐桌上,还有一种凉粉,它是直接将豌豆干磨成细粉,不去渣,加水熬制而成。虽口感欠佳,却不失不暴虐天物精神的表现。另外还有一种用某种植物物叶片揉制成的“观音凉粉”。
块状的凉粉可冷食,也可配以其它着料煮食,称其为“热凉粉”。也可以其他食材混煮,让凉粉味道多样化。热凉粉很适合冬季及老年人食用。
无论怎样形状的凉粉如果冷食,不加着料之前的凉粉为“白味”,但对着料的要求可高可低,一般尽可能配齐。如果是“好吃嘴”的“吃货”们,对着料要求达到极致,葱、生姜、大蒜、花椒、熟油辣椒、豆豉一样不能缺。豆豉要捣成泥状才入味。葱必须是小葱(俗称“火葱”)葱香极浓。花椒不仅要汉源的,最好是要黎雅大山上风口出的(俗话说:四川花椒数汉源,汉源花椒数黎雅)。干辣椒要成都东山产的二筋条,川西坝子上出的辣椒虽要差一些,但东山所需辣椒秧,必须出自川西坝子的秧塘子。在炼制熟油辣椒时,必须用纯正菜籽榨出的菜油。在炼制过程中对技术要求也很高,辣椒做到焦而不胡,油红发亮,椒味极香。
对人们食用凉粉时的状态,只用下面一段顺口溜来代替了。
“猪八戒吃凉粉,辣粉辣粉辣辣粉,脸上辣个红脸登(儿),嘴上辣个红圈圈(儿)。”
现在市场上有现存的凉粉售卖,人们只是偶尔买来换换口味。凉粉现在也登上中高档宴席,那只是一种配菜,其味也平淡,吃不出什么文化来。
旧时,人们出行多是步行,蜀道的崎岖,让人翻过一座大山又爬过一道坡,总是有走不完的路。古语虽说:“出门晴带雨傘,饱带饥粮。”可总有饥饿口渴之时,特别大热天,长途拔涉中口渴肚饥,酷热难忍之时,突然见前方大山丫口处一大黄桷树(大叶榕)荫下有一凉粉摊。于是加快脚步,急到摊前,人还未坐下,就猛喝了一大碗凉茶。该凉茶为“老荫茶”(老茶树叶熬制的茶水)、“红白茶”(一种用野生桑科植物叶片熬制的茶水)或是用桑叶、竹芯熬制的饮用水。在树荫下,一阵阵凉风吹来,让凡夫走卒们深感十分惬意。再要上一碗酸辣麻的凉粉,细细品尝其中滋味,一切幸福快感尽在这风景处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