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与秦王十五城和象棋
(2018-08-15 13:34:15)
标签:
文化杂谈 |
围棋的起源 尧舜以棋教子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高尚的。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推测而已,尧、舜之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乌曹在《古史考》中被认为是造砖的先祖。在造围棋方面找不到更多的佐证。至于皮日休提出的围棋源于战国。更不足为信。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由于战事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的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己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
我关注围棋是它两军交战双方居然是没有根据地、没有相对固定的疆界,一切皆在“自由横行”之中,只要有两个连在一起的“气口”,你的地盘就定下来了。而且落一子,该子周边就是其势力范围。只要有两个相连“气口”,其周边都是你的势力范围。
在学校读书时,在念《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其中“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两句中的“十五城(都)”,引起我的疑惑,秦王易壁时为什么不说:用这十五个县(郡)易璧,而单单用“城”?尽管当时还没有设置郡县,但是总应该有个地名吧。其实春秋战国时,的确各诸侯国没有郡县建置,都是以城市势力范围为疆土。有疆土而无实际的疆界,正是围棋产生的时代背景。我想周文王分封诸侯时,也只能是这几个城就是你的封邑了。“攻城掠池”也应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直到秦始皇时,才有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郡县建置。
对下象棋,我也不感兴趣,只得从网上下载几句: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棋类游戏,大约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非物质文化经典产物,艺术价值泛属于整个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一个分枝。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楚辞·招魂》中就对其形制以及玩乐方法作过专门记载:“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营并进,道相迫些;成枭而牟,呼五白些。”意思是说,用玉石(即蓖)做成的相当于骰子。(即蔽)大小的象棋,每方共有6颗;比赛的方法是分曹并进。(指必须两人或两组对局联赛),相互进攻,逼迫对方于死路;最后是赢者“牟”(指成倍)取胜利。击败了敌兵(春秋时兵制,以5人为伍),而发出了胜利的欢呼。”
我想必也是,象棋与围棋基本上应是同时出现,当时不仅有春秋战国,同时还有诸子百家及百花齐放,时娱乐棋类也是相当多的。象棋与围棋开初两者相似,只是以后各自进化方向不同。围棋更多的保留了原始大同社会的味道,象棋的发展呈多样化,其中成赌博工具(如六簿、呼五),有的成工余农闲的游戏(如六子冲),而发展较为科学正规的是如今象掑。今象棋征战双方有了各自的地盘和“楚河汉界”,而且各棋子都有自己的名称和职责及各自运行的规则。尽管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不是在楚汉相争时就有的,只是说秦始皇实施郡县制后,人们才开始有了朦胧的疆域边界意识。
至于中国何时出现较为正规的国界、省界、市县界、乡镇界等具体的疆域界线,这个题目太大了,有条件时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