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蝉
(2018-07-24 12:04:43)
标签:
文化杂谈 |
往时,成都市内公馆甚多,公馆内绿化庭园也多,故市内蝉的数量也挺多。因而捕蝉挖蛹成为我们夏天的爱好之一。捕蝉方法是,用晾衣竿(家庭中洗衣后,专用于晾晒衣物的竹竿)一端梱上一根细竹签。竹签顶端粘上一蜘蛛网团(将蜘蛛网收拢滚成团状。个别人用生面粉,水洗揉出面筋成团,其粘性也强,只是太浪费了),然后轻轻地去粘住蝉的翅膀。有时也用纱布做成的网去网蝉。只是这网的动静太大,成功率不高。俗话说:“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有时我们却是:少儿捕蝉,爹妈在后。原来家中晾衣,找不到晾衣竿了。挖蝉蛹很方便,只是在树下的地面上去发现米粒大小的孔洞,用竹签小心掏开土,便可活捉这猴状的蝉蛹了。另外可乘天麻呼呼亮时,来到树从中,可见刚从土中上树的蝉蛹,便可现场抓获。
现在让少儿这样玩耍的条件没有了,原来算成都远郊的三环路沿线绿化带中,偶尔还可见有人在挖蛹捉蛹。
蝉鸣令人讨厌,一旦没有听见鸣声,却又感到缺少了一点什么。而古人诗词中曾有“秋风半夜鸣蝉”,我不明白蝉有半夜三更在鸣叫的么?
此次说蝉,下次说说记忆中的蜻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