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蝉

(2018-07-24 12:04:43)
标签:

文化杂谈

    蝉的种类很多,在成都地区常见的一种体长(连翅)在五厘米的,外骨骼黑色发亮的我们就叫“蝉”。那种体长约三厘米,外骨骼呈麻灰色无亮光的称“灌县蝉”。蝉在成都数量最多,最常见,其发声特别嘹亮。灌县蝉数量相对要少些,发声要低沉些,市区内不常见。发声的蝉系公蝉,其腹部有一对发声器。母蝉不发声,只在交配后,默默把卵产于树干树皮缝隙中。卵当年孵化成若虫,稍能行动便从树上落下,自行钻入地下,靠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生长、过冬。若虫呈土黑色,一生蜕皮五次,来年初夏成蛹。蛹成熟后乘黑夜从土中钻出,爬上树干,天明前蜕壳成成虫,太阳一出来,其翅已展开,开始了自己新一段生活的开始,此时已是盛夏了。

往时,成都市内公馆甚多,公馆内绿化庭园也多,故市内蝉的数量也挺多。因而捕蝉挖蛹成为我们夏天的爱好之一。捕蝉方法是,用晾衣竿(家庭中洗衣后,专用于晾晒衣物的竹竿)一端梱上一根细竹签。竹签顶端粘上一蜘蛛网团(将蜘蛛网收拢滚成团状。个别人用生面粉,水洗揉出面筋成团,其粘性也强,只是太浪费了),然后轻轻地去粘住蝉的翅膀。有时也用纱布做成的网去网蝉。只是这网的动静太大,成功率不高。俗话说:“螳螂捕蝉,焉知黄雀在后。”有时我们却是:少儿捕蝉,爹妈在后。原来家中晾衣,找不到晾衣竿了。挖蝉蛹很方便,只是在树下的地面上去发现米粒大小的孔洞,用竹签小心掏开土,便可活捉这猴状的蝉蛹了。另外可乘天麻呼呼亮时,来到树从中,可见刚从土中上树的蝉蛹,便可现场抓获。

现在让少儿这样玩耍的条件没有了,原来算成都远郊的三环路沿线绿化带中,偶尔还可见有人在挖蛹捉蛹。

蝉鸣令人讨厌,一旦没有听见鸣声,却又感到缺少了一点什么。而古人诗词中曾有“秋风半夜鸣蝉”,我不明白蝉有半夜三更在鸣叫的么?

此次说蝉,下次说说记忆中的蜻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