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华容君
华容君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638
  • 关注人气:6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马先生与他的科举之路

(2018-01-01 10:36:56)
标签:

历史文献杂谈

傅迪吉在七十岁时,自叙到:“余自六、七岁时,原不与群儿伍,每见儒衣儒冠,心中隐隐喜爱,非谓其我异日欲如是也。及长,好善之心出于自然,恨少伏案之功耳。”从傅迪吉在《五马先生自叙纪年》的自叙中,我们看见傅迪吉简直是一个“科举考试迷”,无论是在军事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和在特别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他都积极准备备考和参考。

乙酉年(1645),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开科举,简州也不例外。十九岁的傅迪吉雄心勃勃地要准备大干一场,潜心研究了当时要考的“策论”。后因其父的反对,傅迪吉没能进入考场。甲辰年(1664),三十八岁的傅迪吉又一次参与清廷的科考。这年的科考,也考“策论”,这让傅迪吉无比信心十足。洋洋得意写下“人以为惧,我以为喜。余在献贼变策论时,闻诸吾师与我方子颇知此格,人遂以为宗。”十九年前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有用处了。

丙戌年(1646),傅迪吉家乡的一些“懒人”,“乘此机会每日寻人打刀枪,缝旗号,整顿兵衣兵帽,红红绿绿,沿山斗技,以杀狗为能。间有连胡麦也收不完的。”“此班懒人,胡麦完了,已束手无策,惟卖田、卖房、卖妻而已,所值几何?所活几日?真有不堪言者。”而他自己家农活做得好,收成好,收得也及时,故有闲读书。他很得意地说:“这两、三月间,余犹在楼上自相师友,朝夕读书。除近处外,因刘姊丈至朱家庄寻书,几陷一险。”连姐夫都要为他冒险寻书,真是痴心一片。

己丑年(1649),傅迪吉逃难到蒲江县遇明经老师两人(“明经”是明清时对有学识之人的尊称)他说:“一姓赵,一姓汤。汤之夫妇是流贼将手各剁一支,赵得全。与之谈论,见余亦能对答,渐渐亲密,因而又有故业之思。细思此道止丁亥、戊子(16471648)两年,全无毫发之念,至此又复萌矣。但无片纸只字,有一僧号通三者,颇好文字。与之讨古文三部,未几又取去,所记不多。又闻鹤山书院在对河,余原知魏了翁先生,蒲江人,有《鹤山文集》八十一函。余意或有断简残篇,及涉水至,半字也无,还有刻板许多。”后来又听舅氏所说:“你族人二十四、五家在眉州,全以纺织为业。”傅迪吉“遂过眉州”,到了眉州傅迪吉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到三苏祠,“见我长公父子兄弟之庙貌,亦如魏翁然。”本想采采文气,那知其父泼了他一盆冷水,“然吾父谓不孝曰:‘萍水他乡,置祖宗庐墓于不问,安留我父子为也。’”其父之语也颇有一些道理。

傅迪吉在科考之路上并不平坦,除这一次父亲暗示外,加上前次参与张献忠的科考受阻外,还有多次遭受到挫折。就拿参与清廷考“策论”时,对其卷“对了又对,读了又读,无甚弊”。本以为十拿九稳,那知因其文当宁为二抬头,惆然失落。由于傅迪吉参加过清廷的科考,并取得了名次,那知道,在准备参加南明在嘉定的科考时,却被州尊陈运亨斥之为“鞑子秀才,怎么算得?”傅迪吉“搬了许多口舌,仍将童生起送转府。”此后清兵又来,傅迪吉又数次参与了清廷的科考,甚至壬子年曾到北京参与过“廷试”。 癸丑年(1673),吴三桂反,其军队占领成都(含简州)。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五十二岁的傅迪吉虽是这样说:“吴逆开科。余送二子转府,即在成都住了半载。”“转府”就是送“二子”到成都参加“府试”。简州参与吴三桂大周政权的科考的大有其人。民国《简阳县志》编年篇,就记载有“十七年伪周举行乡试邑人晋于徵中式,十八年晋于徵中伪周会明通榜。”那么傅迪吉本人参加了这场科考没有呢?傅迪吉不好意思明说。其实他是参加了的,不仅中式,还获得“例授儒学训导”的资质。壬戍年(1681),清廷复来,傅迪吉又参考,考得也很好,“才学兼优,堪任民牧。”那知一翻旧帐,“遂以为授伪职,部铨除名。”让傅迪吉十分懊丧,“劳碌半生属之乌有”, 叹息自己像破草鞋一样,被人随意扔掉了。最终仍以壬子年进京科考得“恩贡”,记于乾隆《简州志》上。

傅迪吉于恶劣的环境中,形成的好学之气,遗至儿孙。子霖为举人,孙辉文亦进士,终成良好家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