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马先生与“成都城”

(2017-12-27 11:16:01)
标签:

历史文献杂谈

旧时简阳系“简州”,属成都府。傅迪吉前后数次上成都和关注成都,在《五马先生自叙纪年》中他都有记叙。

甲申年(1644),傅迪吉记叙道:“二月,转府。”说明此时成都城内还是一片升平景象。同年九月,张献忠在成都城北边佯攻,实在城西北角挖地道放置炸药,炸毁城墙十余丈,攻下成都。张献忠于十一月在成都称帝。到顺治三年(1646)七月,张献忠撤离成都,前后实居成都不足两年。张献忠军攻成都时,炸毁西北角城墙十余丈。撤离时,也仅是彭遵泗在《蜀碧》中说:“尽毀宮殿”。除此之外张献忠军在撤离成都时还有什么动作呢?

张献忠军在撤离成都时,对成都的各个城门实施了破坏。理由如下。1962年,成都倒桑树蜂窝煤厂在成都南门城墙上取生产用土。当原城门附近墙土取到一半时,在该厂工作的笔者的母亲在同一处泥土中,发现了六枚“大顺通宝”铜钱。这六枚铜钱品像极好,几乎没有在市场流通过一样,有光背和工字背。这六枚大顺通宝在这里出土,说明了什么呢?无疑最有可能的是:张献忠军撤离成都时,炸毁了成都南城门,城中残留的士兵从城内出来,慌忙从废墟上经过时,不意将钱币失落于此。

张献忠攻取成都城时的攻略是:佯攻城北,实攻城西北角。张献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查明天启《成都府志》“府治三衢九佰宫室图”,发现明代成都城内重要官衙多在城内东南部,城内西北部仅有成都县、成都府两衙门。从清嘉庆《成都县志》“会省城池图”和清同治重修《成都县志》“图考”中,都可发现成都城各衙门布局与明代差不多。老成都都知道,旧成都城内东、南、西、北角各曾是一个“较场”,是旧时驻军练兵的大坝子,其中以北较场为最开阔。西边邻近的城外又是旧时野外跑马射箭的练兵场。其城内外周边民居甚稀。张献忠佯攻城北,就调走驻北较场的明兵,使其北偏西的城防力量减弱,利于其城西北的主攻。同时,在这里打仗,会减少对居民的误伤。

彭遵泗在《蜀碧》中,除说:“尽毀宮殿”外,还说:“堕砌堙井,焚市肆而逃。”大家都知道,过去“成都挖地三尺,就有水”的实情,有必要花费力气去“堕砌堙井”吗?至于“焚市肆”的情况,我们看看傅迪吉的亲身见识是怎样的。

丁亥年(1647),傅迪吉记叙道:“肃王入川。始知顺治四年(1647),成都衙门全设,简州亦全设。只是地方大荒,谷子壹石值银四十两,糙米壹斗值银七两。吾家尚在喜儿滩河上戽水整田,浸谷两石,……”“明日进城,寓府街,见李府尊。……府中诸般俱有卖的,只是贵。其最贵者莫如酒。我等与府尊讨一大牌,清理地方。”“戽水整田,浸谷两石”说明此时是1647年的春耕时节,距张献忠撤离成都大约有九个月。在粟(玉米)吐穗,葫芦(西附瓜)、茄子、姜豆尚未结实的季节,距张献忠撤离成都大约有十个月时间。此时,傅迪吉在成都城内不仅有旅店可住,有街市可逛,“府中诸般俱有卖的,只是贵。其最贵者莫如酒。”这真是荒草丛生、野兽出没、人迹罕有、荒凉无比的成都城吗?

距张献忠军撤离成都城后六年后的壬辰年(1652),傅迪吉得知:清兵大败,“南府竟追至城下,围如铁桶,仍将三路挖断。此无谋者所为也。一日攻城,城中开门迎敌,南兵大败。除阵亡外,投河溺水者不知其数。南府奔回竟走云南去了,置成都于不问。”刘文秀将成都城“围如铁桶”,可见成都城墙已修复完好。傅迪吉说刘文秀为围攻成都“将三路挖断”,这“三路”是什么方向的三路?这“路”又当是行走的陆路吗?“三路”当是成都东、南、西三方向的“路”,留北为清军后路。“路”不是道路,而是桥。挖断路,不可能完全阻止人们行走,只有挖断桥才会让南兵“投河溺水者不知其数”。这桥自然也包含有成都南门的万里桥,由于万里桥遭到刘文秀的破坏,才给遂宁张烺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以筹画修复万里桥的机会。

以后傅迪吉于戊午年(1678)、癸亥年(1682),两次到省城。其中一次留住成都时间达半年之久。可见成都已基本恢复了城市功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