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 分类: 一人一课(及教研活动) |
鳌江镇第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
活动名称 |
低年段语文团队赛研活动 |
活动主持 |
徐李丹 |
|
活动时间 |
2022.4.24 |
活动地点 |
录播教室 |
|
参加对象 |
低年段所有语文老师 |
申请课时 |
2 |
|
活动主题 |
阅文 |
||
|
活动过程
|
磨课研课促成长 ——语文教研组研讨活动 钱老师师紧扣单元语文素养,以课后习题为重点,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到位,学生读得生动,演得有趣,在朗读中领悟到“害人精”、“剃头大师”、“小沙”的人物形象,并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和交流,在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童真童趣,钱老师适时成功引荐了《调皮的日子》这本书,引起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1.磨课,“磨”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我们的磨课也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在这个星期里我们组内所有成员 结合我们的讨论,钱老师备出了第一稿。 于是,在三(6)班进行第一次试教。第一次试教后,我们组立即集合,大家又进行讨论,展开了智慧大碰撞,把各自的观点、看法、设想摆上桌面,进行增、删、挑、改之后,打包压缩,对课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 小组成员达成共识,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但环节过多,一节课的容量太大,有些环节有些重复。 第一次试教,同时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教案设计得再好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的来说,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要简化一些,语言要简练一些,共识达成后,我们又进行第二次的教案修改。就这样,第一次磨课告一段落。
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第二次在三年4班,第三次在三年3班试教。组员们提出问题进行改进,多次的试教,以及正式上的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教师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新的收获,并在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水平。如此“磨”下去,除“磨”出一堂好课,更“磨”出教师的高超的处理教材和把握课堂的能力。
3.磨课,“磨”出了教师关注细节的意识 这次活动,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磨课,教师更关注细节了。磨课中,教师由原先对教材整体粗枝大叶的把握,到后来关注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教师的每一次引导,细到教师的评价语言。我想,教师这一意识的形成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一堂好课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课件,需要的是深入揣摩目标,反复琢磨教案,一次次试教磨炼,在不断反思中精益求精的“磨课精神”。 今天这节课,就是我们进行了三次试教之后的课堂呈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 |
||
|
改进与反思
|
“磨课”过程既艰辛又充满乐趣,犹如一块石子掉进我们平静的心湖中,随着磨课进程的不断深入,那心湖上的涟漪也越泛越大,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 磨课是演绎精彩课堂的过程,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 |
||
|
附件材料
|
附件1:活动照片
附件2:《
附件3:《 附件4:评课稿 附件5:案例 |
||
《19
剃头大师》第一课时(第2稿
教学目标:
1.会读“剃” “仇”等10个生字,能认真观察,识记“鬼”“表”的字形并会书写。
2.默读课文,通过个人圈划关键词和填写鱼骨图,梳理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并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出示课题,齐读。剃头就是——理发,那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呢?像钢琴家郎朗就被称为————,对,技艺高超的人。那剃头大师就是——理发技艺高超的人。
二、初读课文,初识大师
1.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2)梳理生字新词。
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第一组:冤家
男生一起读一读。
第二组:随便处置
预设2:,这里“摆出架势”的“势”要读成轻声,再来读一遍,很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第三组:受刑
(3)你发现了吗?老师的这三组词语中还藏着小秘密呢
(4)(每一组词都在描写一个人物)第一组在写谁呢?(老剃头师傅)第二组呢?(“我”)最后一组(小沙),大家一起说——
(4)借助主要人物,整体感知,厘清文章结构:看着黑板上的人物关系图,课文哪一部分写小沙和剃头老师傅的故事,哪一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第一至六自然段写小沙和老剃头师傅的故事;第七至第十八自然段写小沙和“我“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小沙和老师傅之间。
学习活动二:读懂小沙的害怕
1.划一划: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小沙骂剃头师傅“害人精”的原因。
2.圈一圈: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骂剃头师父“害人精”,是因为————————谁来说?(3处)
1.
噩梦?“冤家”是什么意思?“剃刀”“推剪”是怎样的?“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是什么意思?“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害人精”?
(1)预设:“噩梦”和“恶梦”的意思一样吗?词典解释为“可怖的梦”。他们是同义词。是啊,我们可以查找工具书帮助我们理解。
2.
(“它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它”是指那把老掉牙的推剪。推剪这种理发技术由于老掉牙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剪不断头发同时又还要往前推的情况,相当于扯着头发,非常疼。
小沙害怕剃头,剃头又痛又痒,如受刑般痛苦,感觉是剃头师父在害他。所以称老师傅为害人精。“耿耿于怀”的是?小沙却要付双倍价钱给剃头师父,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让他耿耿于怀。有什么事使你至今耿耿于怀吗?
小结:向身边的同伴请教,也是一个好办法。(板贴:向他人请教)除了向同伴请教外,在平时阅读文章时,我们还可以向老师和长辈请教呢!
引出“剃头大师”,走进课文:课题是《剃头大师》,文中的“剃头大师”是谁?“我”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剃头大师”呢?去看看“我”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吧。
学习活动三:默读课文7—18自然段,读懂谁才是“剃头大师”
1.
2.
3.
1.
看,“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一步。(出示第十自然段)
自由朗读,想一想我是怎么剪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
(1)交流关键词语。课件演示:红色横线画出“嚓嚓两剪刀”,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在左上格板贴“嚓嚓两剪刀”。(提示:这是“我”怎么剪的。)
(2)两剪刀下去,头发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件演示:蓝色波浪线标岀“剪下一堆头发”,板贴“剪下一堆头发”,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提示:这是小沙头发的变化。)
3.出示:鱼骨图,上面一排写(板书:怎么剪)下面一排写(板书:头发的变化)接下来是怎么剪的?剪的结果怎么样,再修再剪,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默读相关句子,用不同的方式划出关键词句来梳理“我”给小沙的剃头过程。
(4)梳理剃头过程的第二步与第三步。
(出示学习要求)
横线画出:“我”怎么剪
波浪线画出:头发的变化
第二步: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提示:找到关键词简单概括。)
第三步: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再剪再修
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头上坑坑洼洼
(1)小沙的头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
(2)出示句子: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3)请学生谈理解。(抓住关键词:梯田)
(4)小结。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梯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板贴:联系生活实际)
6.
句式训练:先......再......接着......然后......最后......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剃头大师。————————————————
同学们,《剃头大师》这个故事出自作家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好好姑妈》《小傻表弟》《电话仙子》《苍蝇博士》)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读哪个故事呢?这么富有童趣的故事题目一下子就吸引你了。
课后,同学们就去买来看一看吧,它们和《剃头大师》一样有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当我们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时,就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这些方法。(指板书)还学会借助鱼骨图,能很快梳理内容,而且,简洁明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经常用起来。
板书:
19
联系生活实际
五、学写生字“鬼”
鬼:第一笔短撇,第六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剃头大师》评课稿
一、扎实教学,突显学段目标
1.研读教材,促进语文要素精准解读
在该课例中,钱老师立足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以“童真童趣”为主题,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为主线展开教学。
2.纵向贯通,关注语文要素有序发展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基础上编排的。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但句子的理解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进阶。在该课例中,钱老师充分勾连旧知,引导学生用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锃亮、坑坑洼洼、层层梯田”等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言”又“得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剃头大师》这一课的教学中,钱老师都安排了2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课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精读文本,教给学习方法
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钱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做到让孩子走进文本,在读、圈、画、写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借助课堂作业本中鱼骨图,教师示范,让学生先找关键词,然后再概括,从学情出发,降低难度,从扶到放。
三、注重说话,鼓励孩子个性表达
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小沙剃头过程,是对我们的第四单元课文的复习,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拓展延伸,阅读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钱老师在教完本课后引导孩子课后阅读《调皮的孩子》,引导学生运用目录预测法推测故事内容,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