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2022-06-28 14:21:30)
分类: 一人一课(及教研活动)

鳌江镇第七小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活动名称

低年段语文团队赛研活动

活动主持

徐李丹

活动时间

2022.4.24

活动地点

录播教室

参加对象

低年段所有语文老师

申请课时

2

活动主题

阅文 悟写 练能  ——走近 《剃头大师》磨课阐述

活动过程

 

 

 

 

磨课研课促成长

——语文教研组研讨活动

钱老师师紧扣单元语文素养,以课后习题为重点,教学思路清晰流畅,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到位,学生读得生动,演得有趣,在朗读中领悟到“害人精”、“剃头大师”、“小沙”的人物形象,并结合生活进行思考和交流,在落实课后练习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小说的童真童趣,老师适时成功引荐了《调皮的日子》这本书,引起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1.磨课,“磨”出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我们的磨课也是群组性的备课、上课、观课、评课、反思、总结研讨活动,在这个星期里我们组内所有成员 时刻围绕这个课题,不断反思、实践,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我们像小蜜蜂一样勤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结合我们的讨论,老师备出了第一稿。

是,在三(6)班进行第一次试教。第一次试教后,我们组立即集合,大家又进行讨论,展开了智慧大碰撞,把各自的观点、看法、设想摆上桌面,进行增、删、挑、改之后,打包压缩,对课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调整。

小组成员达成共识,整个教学过程流畅,但环节过多,一节课的容量太大,有些环节有些重复。

第一次试教,同时让我们清晰地理解到,教案设计得再好也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总的来说,各个环节进行调整,要简化一些,语言要简练一些,共识达成后,我们又进行第二次的教案修改。就这样,第一次磨课告一段落。

    2.磨课,“磨”出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磨课,磨出了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了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了教师提升教材的高度。第二次在三年4班,第三次在三年3班试教。组员们提出问题进行改进,多次的试教,以及正式上的一堂课,每一次活动,教师都有不同的感受,有新的收获,并在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中,提升了教学水平。如此“磨”下去,除“磨”出一堂好课,更“磨”出教师的高超的处理教材和把握课堂的能力。

3.磨课,“磨”出了教师关注细节的意识 

这次活动,我们最大的收获是通过磨课,教师更关注细节了。磨课中,教师由原先对教材整体粗枝大叶的把握,到后来关注到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教师的每一次引导,细到教师的评价语言。我想,教师这一意识的形成是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

一堂好课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课件,需要的是深入揣摩目标,反复琢磨教案,一次次试教磨炼,在不断反思中精益求精的“磨课精神”。

今天这节课,就是我们进行了三次试教之后的课堂呈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

 

改进与反思

 

 

 

“磨课”过程既艰辛又充满乐趣,犹如一块石子掉进我们平静的心湖中,随着磨课进程的不断深入,那心湖上的涟漪也越泛越大,一次次更新,一次次收获。

磨课是演绎精彩课堂的过程,它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

 

 

附件材料

 

 

附件1:活动照片

附件2:《  》教学设计(讨论稿)

附件3:《  》教学设计(修改稿)

附件4:评课稿

附件5:案例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19 剃头大师第一课时2稿      

                                               执教:钱琪琪

教学目标:

1.会读“剃” “仇”等10个生字,能认真观察,识记“鬼”“表”的字形并会书写

2.默读课文,通过个人圈关键词和填写鱼骨图,梳理 “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明白“我”并不是剃头大师,从中感受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感受童年的乐趣

3.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向他人请教等方法,理解难懂句子,并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理解“害人精”部分的难懂词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请教他人、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式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故事,题目叫做《剃头大师》,出示课题,齐读。剃头就是——理发,那怎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呢?像钢琴家郎朗就被称为————,对,技艺高超的人。那剃头大师就是——理发技艺高超的人

 

 

二、初读课文,初识大师

1. 打开课文,自由课文,学习活动一

1.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文中的剃头大师指的是谁?   

2)梳理生字新词。

来看看,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

第一组:冤家  锃亮  推剪

 你来读一读。(评价:锃是后鼻音,你读准确了。)

男生一起读一读。

 

第二组:随便处置   嚓嚓两剪刀  摆出架势  闯祸  

 预设1你连“摆出架势”的轻声都读出来了,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预设2:,这里“摆出架势”的“势”要读成轻声,再来读一遍,很好,请你当小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遍。

 女生一起来读一读。

 

第三组:受刑  规规矩矩   耿耿于怀   胆小鬼

 “刑”和“耿”都是后鼻音,“矩”是第三声,你读对了。

 我们一起把这些词语来读一读。(生读词语)

 

(3)你发现了吗?老师的这三组词语中还藏着小秘密呢

(4)(每一组词都在描写一个人物)第一组在写谁呢?(老剃头师傅)第二组呢?(“我”)最后一组(小沙),大家一起说——

4借助主要人物,整体感知,厘清文章结构:看着黑板上的人物关系图,课文哪一部分写小沙和剃头老师傅的故事,哪一部分写我给小沙剃头?第一至六自然段写小沙和老剃头师傅的故事;第七至第十八自然段写小沙和“我“的故事。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小沙和老师傅之间。

学习活动二:读懂小沙的害怕

1.划一划: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小沙骂剃头师傅“害人精”的原因。

2.圈一圈:圈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骂剃头师父“害人精”,是因为————————谁来说?(3处)

1. 提出问题。

噩梦?“冤家”是什么意思?“剃刀”“推剪”是怎样的?“它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是什么意思?“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害人精”?

 

(1)预设:“噩梦”和“恶梦”的意思一样吗?词典解释为“可怖的梦他们是同义词。是啊,我们可以查找工具书帮助我们理解。

2. 交流已知。

“它常常咬住一绺头发不放”,“它”是指那把老掉牙的推剪。推剪这种理发技术由于老掉牙了,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剪不断头发同时又还要往前推的情况,相当于扯着头发,非常疼。

小沙害怕剃头,剃头又痛又痒,如受刑般痛苦,感觉是剃头师父在害他。所以称老师傅为害人精。耿耿于怀的是?小沙却要付双倍价钱剃头师父,有说不出的难受这让他耿耿于怀。有什么事使你至今耿耿于怀吗?

小结:向身边的同伴请教,也是一个好办法。(板贴:向他人请教)除了向同伴请教外,在平时阅读文章时,我们还可以向老师和长辈请教呢!

引出“剃头大师”,走进课文:课题是《剃头大师》,文中的“剃头大师”是谁?“我”到底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剃头大师”呢?去看看“我”是怎么给小沙剃头的吧。

学习活动三:默读课文718自然段,读懂谁才是“剃头大师”

1. 找直接描写“我”替小沙剃头的段落,在段落前打星号。

2.  默读相关句子,圈一圈关键词句梳理“我”给小沙的剃头过程。

3. 借助鱼骨图,用上连接词说一说“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

1. 哪几段直接写我给小沙剪头?

看,“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第一步。(出示第十自然段) 

自由朗读想一想我是怎么剪的?()头发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

1)交流关键词语。课件演示:红色横线画出“嚓嚓两剪刀”,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并在左上格板贴“嚓嚓两剪刀”。(提示:这是“我”怎么剪的。)

2)两剪刀下去,头发有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件演示:蓝色波浪线标岀“剪下一堆头发”,板贴“剪下一堆头发”,学生在文中画出关键词语。提示:这是小沙头发的变化。)

3.出示:鱼骨图,上面一排写(板书:怎么剪)下面一排写(板书:头发的变化)接下来是怎么剪的?剪的结果怎么样,再修再剪,最后的结果又是怎么样呢?默读相关句子,用不同的方式划出关键词句来梳理“我”给小沙的剃头过程。

4)梳理剃头过程的第二步与第三步。

(出示学习要求)

横线画出:“我”怎么

波浪线画出:头发的变化

 学生自己默读课文,关键词。

 小组合作,完成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即《语文作业本》P64第四题

  汇报反馈。钱老师提示,有些关键词需要前后连一连,再概括一下。

第二步: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随意乱剪

        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长长短短

提示:找到关键词简单概括。)

第三步:

我剪掉了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再剪再修

可惜越修越糟,一些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头上坑坑洼洼

1)小沙的头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

2)出示句子: 

一眼望去,整个头上坑坑洼洼,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

3)请学生谈理解。(抓住关键词:梯田

4)小结。

联系生活中看到的梯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难懂的句子。(板贴:联系生活实际)

 自主修改。(对照板书,学生修改思维导图)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6. 借助鱼骨图,用上连接词,谁能来说一说,“我”给小沙的剃头过程。

句式训练:先............接着......然后......最后......

我觉得自己就像个剃头大师。————————————————

同学们,《剃头大师》这个故事出自作秦文君的小说——《调皮的日子》。在这本书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呢?(课件出示:《好好姑妈》《小傻表弟》《电话仙子》《苍蝇博士》)看了这些题目,你最想读哪个故事呢?这么富有童趣的故事题目一下子就吸引你了。

课后,同学们就去买来看一看吧,它们和《剃头大师》一样有趣。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种理解句子的方法,当我们发现一些难懂的句子时,就可以用上今天学的这些方法。(指板书)还学会借助鱼骨图,能很快梳理内容,而且,简洁明了!这种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经常用起来。

 

板书:

19  剃头大师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上下文          向他人请教

 

 

 

五、学写生字“鬼”

鬼:第一笔短撇,第六笔撇在竖中线上起笔。

 

《剃头大师》评课稿

                                        项玉玲

、扎实教学,突显学段目标

1.研读教材,促进语文要素精准解读

在该课例中,老师立足单元导语,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童真童趣为主题,以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为主线展开教学。

2.纵向贯通,关注语文要素有序发展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基础上编排的。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但句子的理解对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与进阶。在该课例中,老师充分勾连旧知,引导学生用猜一猜,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锃亮、坑坑洼洼、层层梯田”等难懂的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言”又“得法”。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索信息。在《剃头大师》这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都安排了2次默读,并在默读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默读时要圈画关键词,做批注。对于这样的长篇课文,默读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学习方式,最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精读文本,教给学习方法

精读要真正走进文本,并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思考与交流,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做到让孩子走进文本,在读、圈、画、写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对话,借助课堂作业本中鱼骨图,教师示范,让学生先找关键词,然后再概括,从学情出发,降低难度,从扶到放。

、注重说话,鼓励孩子个性表达

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小沙剃头过程,是对我们的第四单元课文的复习,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阅读积累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老师在教完本课引导孩子课后阅读《调皮的孩子》,引导学生运用目录预测法推测故事内容,有意识地由此及彼,由一篇带多篇,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把学生真正引导到读书的“快车道”上。

 


2021学年第二学期语文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