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黄宇
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都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全面的营养,想尽办法做出可口的饭菜,让孩子营养全面,身体长大。然而,如何让孩子的“心”成长?最关键就是让孩子吃到“爱”的食物。当孩子品尝到爱的滋味,感受到爱的芬芳。这颗心就会慢慢成长,否则孩子就会四处寻找“爱”的食物。
一个妈妈说孩子今年五岁,小小年纪很暴力,生气时会到处摔东西,然后妈妈开始打,教训,孩子一直闹情绪,最后都是买玩具哄,自己中午晚上下班没点,即使下了班也很少回家,不是去购物就是跟同事吃饭,基本没管孩子,孩子一直是他奶奶管。孩子在幼儿园非常内向。其实听到这样的生活中案例,我真的蛮心疼孩子。孩子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爱的食物就是“陪伴”。妈妈说,“我有时候看到孩子挺烦人的,容易失去耐心。”是的,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要给到孩子一份高品质的陪伴,注意力完全放在孩子身上,没有手机在身旁,没有想其他的事情,而是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孩子“闹心”的时候,更加容易烦躁。孩子生气的时候摔东西,然后我们就开始打他,其实那个片刻,妈妈的心态也是孩子的心态,是两个孩子在相互生气。真正养育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借助孩子这个生命,我们看到了我们无法接纳的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其实也是无法接纳自己被隐藏的,被否定的部分。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开始重新来思考,来觉察,我们就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了。
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说孩子这么大了不愿意自己睡,从小保姆带大。爸爸妈妈出差回来,孩子很冷漠,甚至很有情绪:“我班上就我一个人在晚托班,你们这么忙,干嘛要生我?”妈妈听了心里也很生气。不过有时候自己在家的时候,给孩子按按摩,梳梳头发,发现孩子的状态就不一样。其实妈妈也知道答案,平时陪伴太少,所以孩子在用各种方式寻找爱。很多妈妈也很无奈,我就是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啊。那么,给到孩子高品质的陪伴就显得特别重要。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能支持孩子的是懂得去聆听孩子内心的感受,内心的需求和渴望。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
一个妈妈说孩子跟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和同学玩的时候,他总是希望同学按照他制定的规则去玩,否则就有很大的情绪。我与妈妈分享我们要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孩子内心是极度需要被认可,被关注。这个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爱的食物。当在家里这爱的食物没有吃到,孩子就在去外面寻找。妈妈说平时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孩子不听的时候容易对孩子发火。气得不行就开始打孩子。很显然,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是无法支持到孩子成长。
前两天一个妈妈留言给我,非常痛苦地诉说了她的经历。“从小我就懂事。听话,老实。我出生在农村,老二,上边有个姐姐,下边有个弟弟,妈妈带着我们三个在农村,爸爸在较远的矿上上班,一个月才有回来一次。我们没有爷爷奶奶,所以小的时候都是交给旁边的老人家带。妈妈挣公分。我很努力的读书,但自从生小孩后一年多,我觉得自己很无力很绝望,我没有办法真正好好去爱我的孩子。我接触到孙瑞雪的教育,也在疯狂的看各种书,心理的,教育的,灵修的。但我还是无法真正给出高品质的爱,我自己常常莫明其妙的想哭。”是的,我非常能感受妈妈的这种无力感,如果自己10年前没有走向自我成长的道路,我何尝又不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小女孩,到处乞讨爱的食物。当自己都没有的东西,怎么给到孩子呢?而成长后的自己,开始心疼,关注,疼惜,接纳内在的小女孩,让她真正长大了。那份无条件的母爱越来越能够自然流淌出来。
给孩子吃到爱的食物,让孩子的心长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亲爱的父母们,一起加入成长自己的队伍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