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父母效能训练讲师黄宇
很多妈妈说,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没有动力。想要我帮他们支支招。说实话,关于学习的问题,真的是需要家长的智慧。回想我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和养育孩子的过程,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向上的,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那从小的时候,我们是否真正允许和接纳他,让他本来就有的这种探索欲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呢?在孩子两三岁的时候,特别喜欢“捣蛋”,喜欢玩水,洗澡的时候洗的不愿意起来,看到有水的地方就去踩;喜欢翻柜子,把叠好的衣服乱弄;喜欢撕纸巾,看着像雪飘一样的碎纸落下来;喜欢在地上打滚......可是我们仔细回想,我们有多少的不允许。“不可以这样!你再这样,我就不理你或者我就揍你。”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欲望从这个时候就开始打压了。
在孩子到了四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有特别多的为什么。我相信妈妈们特别有感触,什么都开始刨根问到底,这个世界太多让他们充满着好奇的地方。这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学习精神啊。可我们有几个父母真的蹲下身来认真对待和认真聆听呢?“你问那么多干什么呀?妈妈现在没空跟你说这些。”一次这样,两次这样,孩子会觉得我问的这些是不受到重视的,是没有意义的。又在打压着孩子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欲望。
很多家长在孩子上学的时候,会说出一句话,“你上小学了,以后不能那么贪玩了,你要认真读书。”这句话是非常破坏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因为一个人对要求必须要做的事情是没有多大的热忱。如果我们换一句话呢:宝贝,恭喜你长大了,进入小学了有更多机会去探索新的东西。妈妈真的为你高兴。当我们传递出读书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轻松地和孩子聊关于学习上的事情,让孩子对他即将面临的学习生活充满着憧憬和好奇而不是压力和无趣,这是多么重要!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非常紧张,一放学就说,赶紧做作业。做完作业再去玩。其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人都很不喜欢被安排,孩子也是一样。当我们去催促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把作业当成了一个任务,那种对抗的心里就出现了。当妈妈不断唠叨的时候,孩子也开始觉得读书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也是妈妈的事情。对学习的热情越来越少了。如果我们决定信任孩子。就不会干涉他的作业。放学回来先放松一下也未尝不可。孩子吃过饭后还没有动静准备做作业,再适当提醒也不迟,“宝贝,今天老师是否布置了些作业要带回家完成呢?”没有命令,没有要求。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父母通常喜欢监督。“你看这个字,写的太马虎了。”开始打击孩子的信心。换一句话说,“宝贝,你这一竖写的很直哦,你是怎么写的,写的这么好看?”孩子被肯定自然高兴,“宝贝,又是那个字也是这么写,就真的非常漂亮了。你觉得呢?”孩子当然就愿意去做的更好了。
很多家长平时喜欢给孩子灌输大的道理。“你只有努力读书,才能考上好的大学,以后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过你想要的生活。”这句话虽然没错,但作为孩子听到并不是那么舒服。如果换一种方式,只是去真诚分享自己。用“我”去表达,而不是你要怎样。“以前我读书的时候也不喜欢每天做作业,有时候也觉得蛮无聊的。后来我参加工作,需要专注持续坚持的去做我的工作,我发现我具备这种能力,是在读书的时候慢慢形成的,原来读书的这个过程真的让我非常受益。”可能有妈妈说,我就是以前没有多读书,后悔啊。同样也可以去表达,“以前我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现在发现自己学习能力跟不上,有自责和懊恼,但是没有办法重来。妈妈想起来觉得蛮可惜。”总之,把讲大道理改成用“我”的表达,孩子就不会反感。当然这样的话语切记不要经常说。每个孩子害怕唠叨。
孩子成绩没考好的时候,家长通常的一句就是:怎么考这么差啊!换句话说:宝贝,这个阶段的学习对于你来说,有哪些是有挑战的,你需要妈妈怎样的支持?关心孩子而不是责备。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向上的本性,在孩子成长路上,父母是给他加油还是阻碍他成长,取决于父母是否真正懂孩子。做一个智慧的父母,学习成长自己吧!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