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研究家庭教育六年的时间里,我总结出一条,很多时候,父母是问题的制造者。父母焦虑紧张的心态让不是问题的事都变成问题。
关于吃饭的问题。一个一岁多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她很焦虑孩子现在还不会自己好好吃饭,要妈妈喂。妈妈说大的孩子很小就自己会吃饭了。怎么这个小的就是什么都还离不妈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妈妈如果经常把两个孩子比较,妈妈眼里就看不到真实的孩子了,只有头脑里的评判。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妈妈就有了这样的担心,其实反映出一个问题焦虑已经是一种生活模式了。如果妈妈不去调整和成长自己,明天孩子还不会走路,后天孩子还不会说话......孩子成长点滴过程中如果稍有慢一点的地方妈妈都会焦虑,就会制造出一大堆的问题了。
还有一个妈妈在网上给我留言:我有个女儿7岁上一年级吃饭困难怎么办?吃饭叫半天都不来吃。有一次等的我没办法打她哭了。可是还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这就变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妈妈是放松的心态,女儿不想吃饭的时候,你只是把饭留着。不就没有问题吗?我深信:当我们为孩子提供一个自由的环境,孩子备受尊重,他的内心是喜乐自在和放松的,这种心态比什么都重要。当父母放松自己,父母效能训练沟通的方法也就很顺畅的出来了。“宝贝,你现在还不想吃饭呢?”“是的,妈妈,我现在还不想吃。”“宝贝,妈妈真的好想和你一起吃饭哦。白天我们不在一起,妈妈非常享受吃饭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你只是去表达自己的需求,通常孩子很会愿意去配合,当然也有可能表达“可是妈妈,我现在真的不想吃。”“好的,待会你想吃的时候再吃。”当一个孩子备受尊重的时候,邀请但不要求的时候,孩子也慢慢学会为父母考虑,尊重父母的需求。
三岁孩子的妈妈对我说,孩子从来不好好吃饭。每餐饭都要吃一个多小时。“他长得太瘦了,我是规定要他把一碗饭吃完,否则就不许玩,站在角落里反思。但他就是不好好吃。经常为吃饭的事情挨揍。”吃饭是一种本能,今天很多家长为孩子吃饭的问题头疼,孩子吃饭已经变成了一种任务,一件压力山大的事情,更加没有了胃口。如果父母是放松的心态,又是如何呢?吃饭的时间到了,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吃饭,孩子吃多了不表扬,吃少了不责备,完全由他自己做主。孩子自己就是放松的。当然有时候确实是会很考验父母。看到自己特意为他做的饭菜却吃那么几口,那种滋味并不舒畅。我非常能体会这种心情,好想让孩子多吃点,但我从不干涉他,我只是自己吃的很香。“奶奶做的这个香菇蒸肉真好吃,谢谢奶奶!”当我们并不在意他吃或者不吃的时候,他看到大人吃的很香自己也会被感染。越来越愿意参与进来。当然也会出现一顿吃的很多,另外一顿吃的比较少,我觉得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多时候并不是问题。可是父母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恐惧和焦虑让这个事情变成了一个“问题”。一个妈妈说,孩子5岁了经常被别人“欺负”,甚至是比她小的小朋友,比如一起玩的时候,只要别人要她的玩具玩,她就会马上给到对方。我问她,孩子是否感受到“被欺负”而有很多情绪,妈妈说孩子没有情绪,孩子还很平静地接受。我与她分享,“被欺负”是我们给孩子贴的标签,孩子并没有这份感受。只是在我们过往经验中,我们可能曾经有一份这样的受伤的体验,所以今天发生这一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到了曾经受伤的伤口,而事实上孩子只是呈现她身上美好的特质而已。
父母不要成为孩子“问题”的制造者,唯有自我成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