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宇
前两天家长讲座中,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与我分享,孩子在练习架子鼓的时候,妈妈说你这个不对啊,孩子用手敲打着自己的头:我怎么这么笨啊!从一个五岁孩子口里说出这样的话,我有些吃惊。在他这个年龄,是多么天真烂漫的时候,是多么喜乐自在的时候。可是,他却说出否定自己评判自己的话语。在这么小的年龄,就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信念输入孩子的大脑影响会有多么的可怕,哪怕他凭着自己的意志力不断努力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可是他会失去一种能力,那是拥有幸福的能力。因为只要自己犯一点点错误,或者没有做好的时候,他潜意识那种评判自己的声音就会出来。后来详细跟这位妈妈聊,妈妈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孩,所以平时对孩子讲道理比较多,当孩子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妈妈也很不能接纳,不希望孩子呈现脆弱的一面。这又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以后他长大成人,他身上扛的责任很多,他只能选择坚强,可是他内心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他只能压抑,而到一定时候身体就会出现状况,我有一个好朋友自己事业很顺利,是别人眼中的好人,也是孝子,可严重的失眠却让他苦恼不已,“每天靠药物我才能入睡,我有时候都有轻生的念头,我宁愿自己一无所有,只希望睡个好觉。”当我们只能以一个社会面具行走在这个世界,受到所有人的认可和称赞,可是却苦了自己,失去的是自己和心的链接。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对孩子的信任。不管他现在呈现是什么状态,你始终相信你的孩子他身上具备一种能力,是以后他用他的方式来行走世界的能力。他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这个世界,可能有时候跟不上父母的节奏,是因为他有他自己的旋律。如果我们想要他改变,按照大人的节奏,那么他原本敞开放松喜乐自在的能量状态就会慢慢紧缩起来,变得僵硬封闭不爱笑了。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信任。你内在有一种确定的感觉,你是放松的,对生活充满着感激和热爱。你爱孩子,但孩子不是你的全部,你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自己的生活不和孩子的生活纠缠在一起,你深深的明白,只有好好的爱自己,在孩子面前呈现了最好的状态,孩子在父母身上看到了力量的源泉。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是孩子一生拥有幸福能力的开始。他内心充满着力量,自信满满,内心非常踏实,“我就是有用的!”他把所有的焦点放在自我成长上,而不是把焦点放在别人怎么看他或者与父母的对抗上。
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意味着对他作为独立的人的尊重和欣赏,意味着愿意看到他用自己的方式拥有自己的感受,意味着对他的态度的接纳和尊重,这种方方面面的接纳态度,使他感到温暖和安全,让他拥有受到他人喜爱和珍视的这种安全感。这是他一辈子的财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