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宇
成长多年,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淡定的超级有耐心的妈妈。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去成长,是我的教育理念,所以不管孩子呈现什么状态,我都是接纳的。事实上,当我自己是非常放松的时候,我感受到了瓜瓜的喜乐自在。他现在特别喜欢唱歌,在电梯里、在路上、在床上都喜欢哼几句。现在上幼儿园,每天都很开心地去,适应的很快。我告诉奶奶:早上宁愿晚一点,也不要催他。事实上,他没有晚去过。
在我自己的成长路上,我深知一个自卑、害怕、焦虑和内心充满着恐惧的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发挥出本有的潜能,那种看不到光明和希望的心态,那种在迷茫中挣扎的心情,眼前就像一团迷雾,根本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也不知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承受不起。
可是我们很多的父母,都有一种迫切的心理,孩子努力读书,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能够出国留学,以后衣食无忧。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脸上也有光了。所以父母所有的焦点都是孩子的学习,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父母急的像热锅里的蚂蚁。然后就通过语言或者非语言给孩子施加压力。却不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我认为生命中有比学习更重要的功课。(当然不是说学习不重要。)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赤裸裸地来了,有一天也会赤裸裸地离开。这唯一的一次的生命个体有权利去经验自己,绽放自己。让孩子们保有一份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充满着趣味!这是多么重要!每天晚上我都会带着瓜瓜到处去逛,然后积极响应他分享的一切。“妈妈,你看那个灯是绿色的耶!”“是啊,是绿色的啊!”我大声地附和。“妈妈,真的好多好多车啊!”“是啊,好多好多......”对于他说的任何一句,我都会热切地回应。孩子感到特别开心!我经常和家长分享一句话:在状态很重要。当你孩子成绩不佳的时候,如果你能放下对他学习上的期待,真正地去了解他,看到他丰富的内心活动,给那颗本来就喜乐的心注入爱的养分,让他真正"在状态”,才能真正激发出对学习的热情。这是一种内在的驱动力。
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说孩子那天不想练琴,妈妈说今天时间早,就练练,要是妈妈上班以后,新学的内容,出错了奶奶也不知道。孩子说我不要你管。妈妈很生气,不理她了。下午她考级想让奶奶带她去,奶奶没同意,她还不想让我去,那我就把她自己推出门了。事后妈妈也很后悔,我为什么这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呢?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想要控制孩子,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没有想过我是否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妈妈后来问:如果不想练就可以不练,那不是半途而废吗?是的,我们从小就学习到:坚持就是胜利;做什么事情半途而废是没有出息的。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我每天早上起来跑步,可是有一天我真的不想跑了,因为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害怕,天蒙蒙亮,四周一片寂静。脑海里却出现了一个自责的声音:我怎么这么没有毅力啊;我也有坚持写日记,可有一天,我真的觉得不知道要怎么写,因为每天生活感觉很乏味,我也很自责:我这样坚持不了,我以后肯定没出息啊!那种想努力坚持却又真的不想继续下去的矛盾的心情让自己经常陷入自责和不快之中。我在想,如果那时候,有人对我说:当你不想继续做一件事的时候,放弃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做任何事情都跟随着自己的心,不用去强迫自己。我想我会释怀很多,也不会觉得自己没用。所以我想对这位妈妈说:给到孩子成长的空间吧。孩子未来的人生还很长,痛苦地去坚持真的很痛苦;满足不了父母的期待孩子也会很痛苦。为了坚持而坚持,已经失去了意义。一个真正“坚持”而获得成功的人不是因为看到坚持的价值,而是因为热爱所以顺其自然地就“坚持”了。
孩子身上呈现的品质就是敞开、放松、流动、自在和喜悦的。当我们父母试图要去改变孩子“太磨蹭”、“太不认真”、“太好动”、“太胆小”......我们已经看不到一个真实的孩子了。你觉得孩子还不够好。当你这样觉得的时候,孩子也会感受的到,当他觉得自己不好的时候,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念,会摧毁一个孩子的一切美好的梦想。请不要试图再去改变你的孩子,而是真正地去了解孩子。这是父母的功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