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宇
孩子不吃饭的时候,妈妈说:要吃就过来,你现在不吃等下我们就吃完了,你就没有得吃了;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妈妈说:你怎么还在玩,现在几点钟了,作业做了没有?孩子没起床的时候,妈妈说:还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也要走了,不管你了......
当父母习惯于用惯性思维或者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的心态来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行动的时候,孩子不愿意配合。妈妈们就特别容易“上火”,话语严肃,表情严肃。而孩子本来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很多时候都不是那么轻易就“乖乖就范”,于是父母开始吼或者威胁,日复一日,你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失去了一份轻松自在和喜乐,多了一份严肃和认真。孩子和父母的相处变得严肃了,阻碍了爱的流动。慢慢地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学会了反抗父母,孩子说:“下次你再......,我就不吃饭了”;“你不要烦我!”;“我不要你管!”......
对待生活,我们都太过于严肃。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要听话,要好好学习,要出人头地,否则就没有出息。相信在深圳的家长或者在大城市的家长都是经历了摸爬滚打才有今天不错的生活。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比我们更有出息。“人生要有梦想,人生要有目标,人生要有追求......”这些信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今天我们在孩子面前所呈现的一切都是围绕着我们这样的信念服务。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话去做,我们内心就会有恐惧和很多负面联想。我们的生活里只有一副严肃的面具,只有了每天程式化的生活,早就已经忘记了小时候天真烂漫的样子、早就忘记了我们本来的样子、早就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漠不关心,我们的身体僵硬到即使很high的音乐都舞动不起来......
我们的思想里承载着太多的应该如何......
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考模式: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最高品质的活在当下,生活是好玩的,无需过于严肃。明天只是一个未知数而已。难道不是吗?你永远也不可能跨过今天去活在未来。孩子当下的选择一定是他最合适的选择。孩子的生命就是喜乐放松自在的,丰盛而喜悦地活着,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状态吗?只是很多年前我们就开始慢慢地紧锁和封闭着自己,我们失去了一颗本来就喜乐的心,而是要有什么快乐的事情,我们才会快乐。然后到一定年龄的时候,我们又开始重新去寻找。
今天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信念,和孩子的相处就会轻松愉悦。孩子不吃饭的时候,你说:宝贝不饿是吧,你玩会再来吃吧。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你说:什么好玩的游戏这么吸引儿子呀,来,教教妈妈吧。当你不带任何评判,你的话语没有半点要求,孩子就会放松。玩的没有多久,他可能会想起,妈妈我还有作业没做呢。孩子没起床,今早我跟儿子说太阳公公五点就起床了,然后问他你知道太阳公公怎么伸懒腰吗?瓜瓜说不知道,我伸了一个大懒腰,瓜瓜说我也要伸一个懒腰。
当你不带任何评判的去感受孩子,你就不会有任何情绪升起,让我们放下严肃的面具,做一个好玩的父母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