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资深家庭教育导师黄宇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68
  • 关注人气:1,18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带你走进“P.E.T”的课堂

(2013-11-01 10:28:37)
标签:

教育

育儿

成长

分类: 自我成长

    

  依轩说要我一定把她写的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朋友知道PET。深深的感恩依轩的用心分享,也非常谢谢你对我的肯定和支持......

 

  这三天在黄宇老师的P.E.T.工作坊做助教,既是一名学习者同时也是一名观察者,惊喜并感恩有许多收获。

   黄宇老师是我很欣赏的一位年轻却资深的P.E.T.导师,09年P.E.T.引进中国之初黄宇老师就有幸接与P.E.T.相遇,四年来她坚持不断地实践和传播P.E.T.。在P.E.T.的公众微信与网站经常会读到黄宇老师的育儿经与婆媳相处之道,深深地感受到她在用心地实践P.E.T.。她有效地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耐心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已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效能沟通母亲。当然,除了她是一位身体力行的P.E.T.先行者,她身上散发出的淡雅的书卷味和宁静的谦虚的人格魅力也吸引着我。

 

     这次只有几名家长是复训的,大部分家长有是第一次学习P.E.T.这种全新的沟通模式。大家带着多多少少的困惑与问题到了父母课堂,第一天的上午,感受到许多家长想在老师这里尽快拿到答案:我的孩子有什么什么问题、我该怎么怎么做才能帮到孩子?而P.E.T.的节奏是不紧不慢的,第一天,基本上只是介绍了课程的框架,通过行为四角形界定谁在问题区(情绪区)、区分了行为与标签、让问题区的人体验12个绊脚石,这一天的重点是让大家学习并体验了沟通的基本技巧:聆听。黄宇老师举了大量的实例并现场演练什么才是真正的聆听(积极聆听),通过实例和演练,当大家发现自己原来并不懂得如何去聆听别人时,基本上整个能量场有了变化,父母们那颗急切的心开始缓慢下来,焦点已从急迫的解决问题改变成如何提升自己的聆听品质。

 

     聆听,是多么的重要。我在导师班的时候曾经和同学们开过一个玩笑,我说我要为P.E.T.打一个句广告词,那就是“沟通,从聆听开始!”。通过P.E.T.和不断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聆听到对方,才是关系建立的开始。可以说,如果你真的聆听到了对方,你才有可能走进对方的世界。而真正的聆听,要带着全然的关注和全然的觉知。如果我们不曾用心地感受对方,我们永远都无法走进对方的世界。我自己也体验过被别人积极地聆听,当我感受到自己能够被对方真正聆听时,我能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份滋养,被倾听、被关注、被重视的爱的滋养。同时我发现,只有让自己真正地安静下来,用心地陪伴自己,才能真正地聆听自己,而只有我有足够的能力聆听到自己时,我才有意愿和能力去真正地聆听他人。

 

    当对方在问题区(情绪区)的时候,我们带着接纳、真诚、同理的心去聆听对方,是让对方释放情绪的过程,只有双方都不不在问题区(情绪区),这才是建立关系的开始。想起COCO老师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积极聆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提升关系品质。其实,我们要提升的不过是“跟随”的品质和“相信”的力量,放下要求和期待,只是用跟随的心感受着对方,相信拥有问题的人同时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天课程一开始,黄宇老师就让大家分享昨天晚回家后实践积极聆听的效果。有一位爸爸分享了7岁女儿膝盖摔破不愿意洗澡的案例。爸爸改变了以往的建议、分析、命令等绊脚石做法,而是积极聆听了孩子,同理了女儿的感受,分担了女儿的担心,后来居然女儿自己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自己洗澡,用干毛巾挡住伤口位置,并请妈妈帮忙受伤的那只脚抬高。结果是成功的洗了澡又没有让伤口碰到水。

 

     这一天家长们的积极参入课程,整个场域热情度十分高。我们开始学习到P.E.T.第二个重要技巧:我讯息的表达(如何去“说”)。每一种我讯息的表达都让家长们自己现场轮流操练,再分两人小组一“说”一“听”,我和黄宇老师到每一组去聆听和引导。经历“说”与“听”一轮接一轮地深入,大家越来越对表达(如何去说)和接收(如何去听)的沟通基本要素有了全新的理解和体验,下午课程结束前回顾总结的时候,家长们几乎都讲了同一句真话:学了P.E.T.,我现在不敢随便说话了!因为我怕一说就说错!

 

说话,原本我们以为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情,我们并不记得曾经是怎样学会说话的,因为那是多么自然而然的发生。其实,我们只是学会了用语言来组织文字,而文字的内容怎样才有效、有品质,这是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沟通是大多是通过语言来表达的,语言的威力是巨大的,很多时候,一句话能让人上天堂,一句话也能让人下地狱。所以,真正的语言,是生活的艺术,更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的呈现。所以,COCO老师有名经典名言:P.E.T.是一场口头禅的革命。

 

   ,P.E.T.最初吸引我的地方也在于“听”与“说”的艺术。当我发现活了三十多年原来我根本不懂得真正聆听他人,根本不会有效的表达自己,对我的生命而言,这是多么重大一个发现,这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说”与“听”离我是如此的近,与生活息息相连。

 

     如果说,学会聆听让你走进他人的世界,那么如何去说话,就是让别人走进你的世界。如果我们不会有效地表达自己真实的需求与感受,别人就无法真正理解自己,当我们不被理解的时候,往往更期待理解,越期待越失望,这样,就可能积压一些负面的情绪能量,而这些负面的能量积压到一定程度后会爆发,或者在当下就会爆发和释放,这就是我们在最亲的人面前容易发脾气的原因。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世界上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因缘的,没有无缘无故的发生与存在,一个爱发脾气的人,他并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暴燥的人,基本上,他是一个没有感受到被理解或者被尊重的人(需求没有被满足)。这一点,我们从婴儿身上更容易观察到,每一个婴儿来到世间都是纯然的天使,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是饿或者是其它)就大声地哭,需求满足了就安稳地睡,从来没有一个婴儿无缘无故的发脾气和大哭。我们成年人其实也一样的,只是一路走来,我们缺失了许多,因为在未成年之前,我们就已经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太多卡住的能量没有流动,我们常常无从表达也没有能力去接受(解码)到别人想表达的真正信息,于是,情绪的那根导火线是那么容易的被点燃。如果我们能够静下心来,觉知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也许会发现,那些被卡住的无法流动的能量几乎都是被爱、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相关的需求。而需求的满足,首先要来自于你能够有效地、表达需求与感受,并能够使对方收到。所以,学习当一名能“说”和能“听”的效能父母,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我们的孩子,必将会在我们这里学习和复制“说”与“听”的模式,我们永远是孩子学习的镜子。我们不在这里成长,将来孩子也要为继续完成“说”与“听”的功课付出成长的代价。

 

   和前一天一样,在第三天课程开始之前又有家长分享前一天回家使用P.E.T.的案例。有一位第一天进入课室比较焦虑的妈妈分享了自己的儿子不愿意穿袜子的案例,她非常惊讶P.E.T.的魔力,她仅仅是放下了情绪,不带责备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然后积极地聆听了孩子,同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不愿意穿袜子这个曾经认为“大头”的问题就悄然而解,孩子自己穿袜子啦!妈妈在惊喜中带着感恩,她对继续使用P.E.T.来解决孩子的种种问题信心倍增,用她的话来说:“这P.E.T.太神奇了!”。

 

    接下来进行类似于“面包圈”的两人轮流分享, 大家在一对一的交替交流中相互体会P.E.T.带来的意义,以及探讨如何将P.E.T.用在生活中,让P.E.T.融入到生活中每一个当下。然后,我们进入了当天重要的章节:如何运用“第三法”(父母与孩子双赢法)。在第三法的运用之前,黄宇老师通过演练让每一位家长体验了只有父母赢的第一法和只有孩子赢的第二法。在体验只有父母赢的第一法后,有几位家长分享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通过权威让自己“屈服”的实例,由于童年时不满父母的命令、警告、体罚、打骂等不尊重、不理解的权威法,几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存留在记忆中的恐惧、委屈、报复,甚至想自杀的心理行为。听到家长分享的那一刻,我突然很想念我的父母,无限感恩父母从小给我那么多爱的滋养!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孩子!

 

   在运用第三法的六个步骤中,界定需求是很重要的一步。只有确定了自己与对方真实的需求,才有可能通过第三法来满足双方的需求。界定需求和解决方案是每一个P.E.T.家长的必修课,因为一个未满足的需求往往会有多个解决方案,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界定,常常会误把解决方案当做需求。解决方案往往是行为层面,而需求往往是心灵层面,如果心灵上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会有多种行为需求的呈现,需要新的解决方案,至到需求被满足为止。所以,将需求从解决方法中分离出来,是有效运用第三法的第一步。

 

举个例子,孩子说他需要买一辆新的自行车,这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并非是需求,如果进一步想要知道解决方案背后的需求,就需要问孩子:“新的自行车会带给你什么好处呢?”当孩子能够说出新车带给他的好处,那才是需求。如果我们知道了需求,或许可以不买新的自行车,用其它方法也能满足他的需求。

 

   第三法虽然帮助了无数家长解决了与孩子需求冲突,但第三法也会有失效的时候。在使用第三法之前如果孩子并不愿意接受第三法或者施行的时机不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有另外的一种情况:孩子并不认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具体明确的影响。这个时候通常就不是需求的冲突而是价值观的冲突了。价值观是一种塑造行为的观念或者理念,而不是指具体的行为,比如选择朋友、衣服样式、外表装扮、宗教观等等。价值观的形成跟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环境有关诸多因素有关,所以,孩子完全有可能与父母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但价值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以被影响的。

 

  价值观冲突的调整练习从高风险到低风险一一进行,有一个小嘴唇的练习。这个练习让家长们感触颇多,有位家长分享:“我今天才知道,如果我不用心去聆听对方,其实我就没有真正说话的权利”。还有一位家长分享:“现在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聆听,我要尊重对方的想法和价值观,而不是急于想改变他的看法与想法,只有当我完全跟随对方这个人、放下我自己想法与价值观的对立时,我才是在聆听对方”。所以,我们发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都有权利拥有不同的价值观,与其想去改变对方的价值观,还不如先去理解和尊重对方,当彼此打通了真诚沟通的桥梁,或许,不经意中我们也会彼此在影响。

 

  通过三天积极投入的学习,很多家长从最初的困锁悉眉到最后的笑容可掬、红光脸面。这就是P.E.T.的魔力和魅力么?原来,学习P.E.T还是美容秘方啊!在这三天间,我感动于家长们的投入与用心,为人父母,我们都想做得更好,有了成长的父母,才会有幸福的孩子。成为更好的父母,必须要先成为更好的自己。曾有人说P.E.T.的学习和运用的是技巧,属于术的层面。而我却一直认为,道与术是一体的,道是术的内在,术不过是道的外显。一个没有道的人,是无法真正驾驭术的,所以,一个不愿意自我成长的父母,是无法有效使用P.E.T.的。P.E.T.不过是父母打开孩子心门的一把金钥匙,而拿到这个钥匙的人,如果不具备使用这个钥匙的能力,和没拿到钥匙没什么两样的。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三天再一次的学习,一方面我对P.E.T.这把金钥匙充满了信心,另一方面,我看到自己的成长才是一切的源头,只有当我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和接纳生命里每一个发生,我相信,P.E.T.将是我今生的用之不尽的宝藏,因为这个法宝不仅仅用于我和孩子,同样也可以让用于我和任何人的关系之中。

 

    深深感恩今生与P.E.T.的相遇,感恩相遇我的良师益友黄宇,感恩让我尊敬的COCO老师在我生命中出现。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三天课程最后的尾声,黄宇老师真情地表达了她对P.E.T.感恩,对COCO老师的感恩。我相信,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是行在道上的人。那就,让我们在这条道上相遇、相知、携手前行吧。

  

   最后,我带着一颗赤诚的心邀请更多的家长们能够走进和学习P.E.T.,只有更多的人走进来,我们的P.E.T.才能更加完善和完整!让我们在这条道上彼此学习并深深祝福:愿天底下拥有更多这样的家长——理解地聆听、诚恳地沟通、公平地解决问题、以尊重的方式分享价值观。我坚信,多一个P.E.T.效能的父母,就多了一个幸福的孩子,多了一个幸福的孩子,宇宙就多了一份正能量!

 

    最近课程信息

课程: P.E.T.父母效能训练工作坊

时间: 11月23-25

导师:张莉琳

地点:深圳市内

联系人:黄老师1359015043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