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如沐春风
(2022-07-10 14:50:16)分类: 转载 |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要求是期望被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肯定无异于灿烂的阳光。对于掌握着“阳光”的我们应该让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对“阳光”的渴望变成现实。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不吝啬赞赏学生,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也要给予真诚而慷慨的鼓励。老师们也知道,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课上,对于那些中等生和学困生进行适时的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关于如何评价学生,我在平日教学中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给予学生的鼓励,不应该局限于一种形式,应该变换花样,以各种多样的方式,如钦佩的语言、赞许的目光等都可以让学生受到那种老师对他的那种鼓励。当然,赞许也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在你认为这个同学确实要激励,也应该及时激励,这时的激励无异于灿烂的阳光。低年级的课堂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抢着要回答,有的小学生生怕老师叫不到自己,高高地把手举起来,甚至抬起了小屁股,有的还直接走到老师的面前,还有的边举手边大声地喊“叫我”。可是到了高年级,随着课堂容量的增大,也或者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同学们感到了害羞,害怕自己回答错了,其他同学会笑话自己。有时在课堂上,老师感觉很简单的问题,学生就是不回答,相信老师们和我一样有同感。如果再采取课堂奖励红花,或是文具之类的话,我还尝试奖励过零食,但效果也不是很好。有时,我也会感到急躁,因为课要往下进行需要用学生来总结、衔接,后来,我采用了开火车的形式,发现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懂得回答,而是大多数学生不敢举起手来。于是,我进行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反思我意识到,其实有时我们感觉很简单的问题,而学生不一定觉得简单;有时学生感到问题虽然不难,但也得让他们组织一下,考虑一下怎么回答,因此这时,我就适当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并实施加以鼓励: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日你经常给你的朋友讲故事,那么也把这个故事在课堂上讲给老师、同学们听听……随着同学们陆陆续续把手举起,直至大部分同学勇敢地举起手,那么这问题的解决就容易多了。语文课活动很多,如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等,当在学生忙于辩论时,我只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空间和自由辩论的氛围。并及时鼓励那些提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观点的辩手,给他伸出一个大拇指,送去一个赞赏的眼神等丰富的肢体语言给予鼓励,并且结合争章活动,课堂上如果积极发言,可以获得一颗星。期末,我会根据学生一学期的奖励,分等级进行奖励。长久的训练,慢慢地养成了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而且,通过适时、恰当的鼓励,加上实际的奖励,学生在语文课上总能充满信心地上课,有了信心,上课时讨论、交流总能畅所欲言,流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并能在社会问题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关于课堂上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评价,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老师,无需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次真诚的表扬,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微笑,足以让一个孩子兴奋许久,甚至影响他的一生。
(转自:林培春名教师工作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