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综合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教研组: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钱仁淼 |
|
活动时间 |
2012年12月13日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树的年轮知多少 |
主 讲人 |
周朝露 |
|
参加对象 |
综合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参与者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周朝露老师在五年级教室公开课,主题为《树的年轮知多少》,全体综合组老师参与听课。 2、课后集中校二楼办公室评课。 3、主评老师整理好评课稿上交到教务处.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14/mw690/75a4610egd0c679bf1fad&690
看树的年轮知多少
周朝露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过程与方法:
1. 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进行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
教学准备:
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
2.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
(2)交流发现,提出问题。
3.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
(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
(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
4.了解年轮的形成。
(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
(2)交流。
(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5. 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
(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
(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
(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
(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6.课外拓展。
(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
(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
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
作业设计:
填空:
1、树木的横截面上有(
2、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
简答:
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
评课稿: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以及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在方式上强调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探索欲望的活动形式。强调 多种感官的参与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更加灵活,既有个人活动,也有小组活动。总之,在多层次、多渠道的活动方式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学生。今天的这节课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