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理科组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初中理科组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教研组:
项目名称 |
公开课 |
项目负责人 |
李强 |
|
活动时间 |
2012年12月10日 |
活动地点 |
办公室 |
|
活动主题 |
函数的认识(2) |
主 讲 人 |
许海涛 |
|
参加对象 |
初中理科组教师 |
申请学时 |
参与者1课时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1、许海涛老师在八年级教室公开课,主题为《函数的认识(2)》,全体初中理科组组老师和部分文科组老师参与听课。 2、课后集中校三楼办公室评课,林学飞老师主评。 3、主评老师整理好评课稿上交到教务处.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
|||
过程确认 |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认识函数(2)教案
许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会根据实际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并列出函数解析式;
2.掌握根据函数自变量的值求对应的函数值,或是根据函数值求对应自变量的值;
3.会在简单的情况下根据实际背景对自变量的限制求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过程性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归纳求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2.联系求代数式的值的知识,探索求函数值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求函数解析式是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化归为解不等式(组)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函数的定义
2、函数有哪几种表示方法:
(1)图象法;(2)列表法;(3)解析法
函数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的等式。例如:
二、创设情境,探究归纳
1、求函数解析式
问题1
正方形的周长y(cm)与边长x(cm)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
问题2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则汽车所走的路程s(千米)关于时间t(小时)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
问题3 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为10,底边BC长为y , 腰AB长为x,求y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归纳: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以先得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式,然后解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
学生练习:1、设正方形的面积为y-1(m),边长为x(m)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
2、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思考 在上面问题中所出现的各个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有限制吗?如果有,写出它的取值范围.
对于问题3:必须满足表示县短长度的x,y大于0,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练习:完成前面复习及练习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归纳 :在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①代数式要有意义;②要符合实际.
3、例题
例:游泳池应定期换水,某游泳池在一次换水前存水936立方米,换水时打开排水孔,以每小时312立方米,放水时间为t时,游泳池内的存水量为Q立方米。
(1)求Q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和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放水2时20分后,游泳池内还剩水多少立方米?
(3)放完游泳池内全部水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1)两小题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练习:如图,正方形EFGH内接于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设AE=x,试求正方形EFGH的面积y与x的关系,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当x=时,正方形EFGH的面积.
三、交流反思
1、求函数的解析式时,可以先得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式,然后解出函数关于自变量的函数解析式
2.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要从两方面考虑:
①代数式要有意义
3、已知自变量的值求相应的函数值或者已知函数值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4、重要数学思想与方法:转化、数形结合
四、作业:课本作业题:
教学反思
由此我不禁思索:一节好的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思考——概念教学一般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分别要侧重解决什么问题?数学概念课的教学设计关键在于科学地、艺术地处理教材内容,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学生熟悉的、亲身感受的生活经验入手,将其数学化,应该有概念的引入、概念的辨析、概念的深化和概念的巩固这样四个阶段,在教材基础上,让学生知识迁移,主动构建对新概念认识。
所以作为概念课来说,它既强调概念的讲解,又渗透在相应的习题中,从而发挥出概念课理解概念的最大的效率.
评课稿
许海涛老师今天上课的内容是函数的认识第二课时,许老师这节课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下面,我将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谈个人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