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系一国安危的季梁大夫——《左传》拾零之八
(2023-05-09 11:54:22)春秋时期,随国是今湖北境内的一个小国,综合国力不强,而且又处在楚国向北发展的必经之路,所以楚国在处心积虑地想要搬掉这个绊脚石,然而,一个人的存在,使楚国不敢轻举妄动,可以说,如同安陵的唐雎,郑国的子产一样,一人系着随的江山社稷的安危,他就是大夫季梁。
没听说季梁拥有乐毅、田单、孙武、李牧等那样出色的军事才能,也不像苏秦张仪善于搞阴谋诡计来欺骗对方,但是他有先进的理论来说服国君,这就是“民本”思想。就是把民心向背置于神格之上,借用今天的话语,就是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支持不支持作为先决条件。首先是把本国的内政搞好,“远人不服,修文德以御之”。
面对楚国以“示弱”的假象来引诱随国出战的情况,季梁没有轻易上当,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国力远不及楚国的国力,硬碰硬当然会自取败亡,而能够与大国周旋,小国要有自强之道。这自强之道就是“忠于民而信于神也”。所谓忠于民,是指“上思利民”,也就是作为国君,要千方百计地为民众谋福祉,才能获得来百姓的支持。而负责和上天联络沟通的“祝史”,在向上天汇报工作时,要做到真实不欺,这样才算是取信于神(可见,季梁受当时认识的限制,仍然信仰神的存在)。现在的情况是老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而君主您只想着满足自己的所谓高大上的理想,而作为负责外宣工作的“祝史”们,一味地迎合您的意思,向上天汇报工作夸大其词,报喜不报忧,这种情况下,微臣我实在不知道能不能抵御楚国的威胁。随侯说:“你这是说的那里的话?我祭祀用的牲口没有杂色,小肥牛小肥羊绝对鲜嫩,供奉神的小米黍子都是特供,绝对丰盛馨香且无公害,神怎么会说我没有诚意呢?”季梁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先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也就是说人民才是神的主人,所以圣王都是先团结百姓,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后再考虑敬神的事儿,老百姓的事儿永远是第一位的。季梁顿了顿语气,语重心长地对随侯说,我们每做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想到老百姓会怎样,比如当向神汇报我们进献的牺牲说“博硕肥腯”(即牲口又大又肥)这意味着“民力之普存也”这说明老百姓喂养的牲口肥大、健壮,品种优良,而且存栏率很高;当我们向神祷告说:“洁栥丰盛”时,说明我们春夏秋生长季没有搞什么折腾人的大会战,老百姓不违农时,作物丰收,林茂粮丰,群众满意。当我们进献美酒时祷告“嘉栗旨酒”时,要想到上上下下要有纯一的品德而没有坏心眼,凡此等等,平时注意修明政治,爱惜民力,“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此来祭献神明,“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老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干什么都能成功,现在你整天在琢磨着吃喝玩乐,要么就搞一些虚头巴脑的花架子,老百姓打心眼不赞成。可是摄于您的威风,憋在心里不敢说,表面平静的象冰层,但是心里却像冰层下的激流,各怀心腹事,连鬼神都觉得,此等局面凭什么帮助咱们呢?你再怎么提高祭祀的规格,管什么用?不如你修好内政,亲近邻国,或许能感动神明,团结百姓,化解当下的危机···。
幸好,随侯还不糊涂,还有敬畏之心,于是努力按着季梁的意见,做好各项工作,局面为之一新,楚国也只好暂时打消了吞并随国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