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冯菁菁评课《海底世界》

校本研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平阳县昆阳镇第六小学
项目名称 |
语文组教研活动 |
项目负责人 |
周文仙 |
|
活动时间 |
2022.03.22 |
活动地点 |
报告厅 |
|
活动主题 |
巧设学习活动 构建趣味课堂 |
主讲(主持)人 |
|
|
参加对象 及参与率 |
校语文教师 |
申请学时 |
2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导入,初读学词 1.读题导入 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 出示第1自然段,读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你读的时候什么感觉? 课文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让我们很好奇,很想知道答案。来,把这种好奇送到句子里,读出来。 3.那我们赶紧去读课文吧。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学词。
第一行:机警
看看这些生字的红色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第二行:章鱼 “差”是个多音字,你读对了,奖励你再第一次。 其他的读音知道吗? 5.刚才我们读过了课文,现在我们来聊一聊,课文中海底世界的哪些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6.课说了这么多,聊了这么多,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把同学们说的都概括了。谁找到了? 出示: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指导朗读:谁再来读一读。评价:你强调了“真是个”这个词,就更能读出海底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了。 齐读。
二、合作学习,梳理课文结构
1.置疑:同学们,如果课文只有这一问一答,你还喜欢读吗?
2.那课文2—6自然段具体写什么呢? 读学习提示:为了能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每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学习单上教给我们一个小妙招,谁来为大家响亮地读一读。 学生合作学习:接下来还有2—5自然段,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你拿到几号卡片就抄写哪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完成后再按顺序摆在学习单上,一起读一读。 老师要表扬这个小组,他们已经开始动笔了,真会合作! 反馈交流: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起立,每个人读自己找到的关键句。 预设:第3自然段学生可能出错:海底的声音是谁发出来的?哪句话写到了?如果有错,请你快速修改。 小结评价:找到关键句,读懂了2—6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就很轻松了。 学习任物完成得这么棒,表扬能干的组长_____,同时也要表扬会合作的组员____。掌声送给他们。 3.梳理课文结构,整理板书。 我们再把开头和结尾请出来,一起读一读。 指PPT(语速要快):同学看课文以一个问题开头(生读),然后具体介绍了海底世界的这几个方面,最后写(生读)。 诶?这里还有一个空格,我们要填课文里的哪句话呢?为什么?
如果只填两个关键词,你会填哪两个?板贴: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边说边画大括号)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关键词看作是大队长的话,这几个方面就是它的小队长大队长带领小队长,小队长紧跟大队长。 三、聚焦第4自然段,学习构段形式 接下来,我们先去看其中的一个小分队,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坐上潜水艇,向海底进发。 1.出示第4自然段:这段话挺长的,不好读,自己先练练。
默读,圈画。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这句话是这段话的关键句(板贴)。都写了哪些海底动物,他们又都是怎么活动的呢?默读这段话,圈出动物名称,用波浪线划出活动方法。 汇报(生边汇报师边板贴),师形成表格: 为了能看得更清楚,我们把找到的填在这份表格里。(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贴动物图片) 比异:再来看看这张我们一起完成的表格,你有什么发现(PPT出示竖排圆圈)。 引导:你发现了作者介绍了5种不同的海底动物。第一列的秘密被你发现了。 谁还有其他的发现? 讨论:海底的动物千千万万,介绍活动方法的时候为什么就只选了这几种动物? 小结:在这里,不同的海底动物,活动方法不同,活动特点也不同(板书:各不相同)。难怪作者这样说——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 比同:刚才我们竖着看发现了不同的地方,那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出示横框)? 3.感受生动有趣。 (指板书)在作者写的这几种动物中,你最喜欢谁的活动方法?喜欢它,就先读好它。 交流:为什么喜欢。 海参:原来海里也有蜗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就请你来当当海参,读出它慢悠悠的样子。 梭子鱼:这速度,飞一般的感觉啊,我想那一定很酷。你能读出来吗? 乌贼和章鱼:别人向前进,你们却后退,不走寻常路,真特别,真有趣!喜欢的同学可以一起读。 贝类:哇,你自己不动,竟然可以长途旅行,而且还是免费的。如果你就是那些贝类,你觉得自己怎么样?瞧你神气的。 出示: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这两句话都是写贝类,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巴:怎么巴?做做动作。感觉怎样?都到了哪些地方旅游? 免费的长途旅行:更有趣。 板书:生动有趣 指导朗读:说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读好它。 4.小结(画大括号):这段话作者写了这几种活动方法各不相同、很有特点的动物,而且把他们的活动方法写得生动有趣,就把“海里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个意思说清楚了。如果说这个关键句是这段话的小队长,那这四个分句就是小队员,小队长带领小队员,小队员紧跟小队长。 5.合作读。带着这样的发现,我们合作着来读这段话。全体起立。第一组当海参,第二组是梭子鱼,第三组当乌贼和章鱼,第四组是贝类,开头的小队长我们一起读。 6.看视频激趣:读得这么好,奖励大家看海底动物的活动视频。 7.讨论探究:海底的动物很多很多,你看,这两位也来展示他们的活动本领了。\ 谁来帮它们介绍介绍: 出示:有些水母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向后退。 大龙虾全身披着甲,几对长腿在水中划过来,划过去,样子很威武。 如果你是这段话的小队长,我们来读读小队长的话。 这两个动物你会选谁当你的小队员,加入你的队伍?为什么?同桌讨论讨论。 引导:
评价: 9.小结:关键句概括了一段话的内容,每个小分句都要围绕着它来写。 四、写字
迅
这三个字偏旁都是走之,写走之我们是有经验的。三下册了我们不仅要把笔画写漂亮,更要把每个字的结构写匀称。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退”。 板书:
|
|||
总评 |
今天听了陈老师的《海底世界》,让我体会到她的教学中的匠心所在。 下面我就谈一点点浅薄的认识: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并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陈老师抓住孩子好奇心强的特点,把握时机,把孩子带入海底奇异的景色情境中,她在导入时说:“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文开头就提了一个问题,让我们很好奇,很想知道答案。来,把这种好奇送到句子里,读出来。 那我们赶紧去读课文吧。等教学语言,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我认为陈老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把握得非常准确。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这是对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吧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而陈老师课堂教学重点定位是“研读第4自然段,通过提取信息形成图表,发现举例的海底动物活动方法各不相同;通过比较、想象朗读等方法感受表达的生动有趣” 陈老师把教学活动和课堂作业相结合,以及圈关键词,画关键句,师生交流汇报,在讨论中发现,在发现中小结,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落实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也为本单元习作“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做了方法的铺垫。 总之这是堂较为成功的效课堂,还有许多闪光之处值得我学习 |
|||
过程确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