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教研活动——杨晓霞老师公开课《轴对称图形》

标签:
数学组教研活动 |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白海燕 |
|
活动时间 |
2018、5、15 |
活动地点 |
四2教室 |
|
活动主题 |
校教研活动 |
主 备 人 |
杨晓霞 |
|
参加对象 |
全体数学老师 |
申请学时 |
|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对折”“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2.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1)合作探究 这幅图对称吗?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点B和点(
点C和点(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汇报交流: 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练习 P84做一做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 2.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方格纸上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呈现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轴对称图形,通过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唤起学生已有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生活经验。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复习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并通过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例1是借助方格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探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轴对称图形上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距离)相等,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例2是在方格纸上,让学生根据对称轴探索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通过补全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方格数(即距离)相等。 学情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知道将一张纸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得到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调动、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对折”“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2.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初步学会运用对称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在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的过程中,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及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作图中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 课件、蝴蝶图形、学习单、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教材82页选6种)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都是轴对称图形) 对,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二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直观演示,揭示概念 (出示蝴蝶)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多指几名学生说说。
你认为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对折 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对称轴。(师在蝴蝶上画对称轴) 2、你会画对称轴吗?在学习单上画一画,最多能画几条 3、学习例1 (1)课件出示:例1 这棵树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屏幕这么大能对折吗?那怎么办呢?把它请到方格图中,或许有它的帮助,你有好的方法。 (2)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完成作业纸习题。(作业纸另附) (3)展示自学成果:谁能把你的想法跟全班同学分享一下。 (4)对称点 师:给树的下面两点记作“K点”和“K′点”连接这两点,发现它们的连线与对称轴是垂直的(作垂直记号)。并且K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1格,K′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1格。像这样的两点称为“对称点”。(板书:对称点) 在树中还有对应点吗?在练习纸上找一找,数一数(可以一边找,一边说一说) 交流展示:你找到的是哪点?多指名说说(相应地连线垂直,距离格数相等) 出示“O点”,能找到对应点吗?学生指指在哪里。 刚才找了那么多对称点,有什么发现?) 小结:轴对称图形中有无数组对应点,而且对应点的连线垂直对称轴,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补充板书:每组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练习: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填一填(练习纸) 完成练习后问:“C点”和“E点”到对称轴都是2格,它们是对应点吗?所以找对应点要注意什么?(连线要垂直对称轴) 5、画对称图形 出示小船图,猜一猜是什么?你能把它补全吗?想一想:怎样画能够又好又快。 学生展示,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一遍。先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然后确定每个端点的对称点,最后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
出示三步:1、找端点
出示一条小鱼:如果游来一条小鱼,下面哪条与它对称?应画在哪里?学生上来指一指。 三、总结提高,延伸感受 1、今天我们再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轴对称创造一些美丽的图案,请看。出示图: 轴对称是美的,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对称美去装点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认已有的对称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的,重点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和画法。 成功之处: 1.课件演示,直观形象。在教学中,首先出示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例1的教学中通过出示小松树图形,让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然后数一数每个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从而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通过连线对应点,学生会发现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在这一系列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非常容易发现其中的秘密,学得也自然轻松,感兴趣。 2.依据性质,学习画法。在例2的教学中,先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画轴对称图形呢?也就是另一半呢?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画法,即先定点——定出每条线段的端点;再画对应点——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最后连点——依次连接每个对应点。在轴对称图形的画法中紧紧联系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不足之处: 学生在画轴对称图形时,不按照画法去做,而是照葫芦画瓢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画,虽然有的同学能画对,但是也存在个别学生出现错误的画法。 改进措施: 强化画轴对称图形的画法,让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有知其所以然,明白不仅仅画对就可以,还要知道依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这样才能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理解。 |
|||
过程确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