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14课,本组选编了5篇富含寓意的文章,旨在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一些道理:如要有开阔的眼界,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等。《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他们对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句话的情感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教学目标】
1、会认“葫” 、“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个生字,能够区分“挂”和“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4、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重难点】
u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u
难点
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
1、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
预设:葫芦
2、纠音。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指生读,开火车读。
二、揭题导入
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就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三、教师小结
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最后他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生字词检查
邻居
盯着
葫芦藤
1、指生读(2-3名学生)
2、提醒学生加点字要注意读准字音,“邻”是前鼻音,“盯”和“藤”都是后鼻音。
3、什么叫“盯着”,谁能做做“盯”的动作。
4、全班齐读两次。
奇怪
慢慢
治一治
1、指生读,开火车读
2、注意加点字的字形(左右结构),提示写字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全班齐读。
三、生字书写指导
1、说一说部首和意思。
2、组词
3、做一做“盯”动作
4、师范写,提醒重要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四、内容梳理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中,除了葫芦,还提到了谁?
预设:那个人、邻居、蚜虫
2、谁能用这几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真厉害,抓住了故事中的几个事物就把故事概括出来了。那么,以后当我们读到一篇长长的故事时,也可以学着这个样子,把故事简短地和你的小伙伴来说一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让我们先去看看这课葫芦吧?指生读第一自然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画好葫芦的架子)
2、读了这段话,我们能不能把葫芦画下来呢?(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画,让学生注意画葫芦的顺序:先是绿叶---小花---葫芦)学生器读,老师画。
3、你最喜欢哪句话?
![语文组教研活动——温飘飘老师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 文本框: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1)、指生读,谈喜欢的理由。
(2)、强调朗读时读出“满”、“雪白”。(板书)
(3)、学生齐读。
![语文组教研活动——温飘飘老师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 文本框: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1)、指生读,谈喜欢的理由。
(2)、指出作者用“可爱”一词描述葫芦。
(3)、小组赛读,读出喜爱感情。
4、配乐朗诵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这么可爱的葫芦,最后却因为这个人没有及时治疗,掉落了,让我们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看一看。
1、生齐读。(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画黄叶子,擦掉葫芦)
2、你想对这个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吗?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个人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是葫芦,却忽略了在葫芦成长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葫芦,还有其他的事物。那么,随着葫芦的掉落,你读懂了什么吗?
一、提炼寓意
读完了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将事情都联系起来考虑……
二、小练笔
这个人看到葫芦都掉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明年春天,他决定再种葫芦,这次会发生什么呢?展开你们的想象,请给这篇寓言写一个续集吧!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应将事情都联系起来考虑。其实呀,在那个人种葫芦的过程中,一位热心的邻居曾提醒他要及时治一治蚜虫,可为什么葫芦最后还是落地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其他教师意见:在教学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能整体把握内容,开展语言训练。不足之处,加重朗读感悟。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我要的是葫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部编义务教育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组14课,本组选编了5篇富含寓意的文章,旨在让学生从小事中明白一些道理:如要有开阔的眼界,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等。《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文章语言优美,富含哲理,讲述了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可在葫芦长蚜虫后不听取邻居的建议,最后葫芦都掉落的故事。
通过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了学生事情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并做出及时的反应;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自然表达出了不同的情感。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形式运算阶段,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简单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致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基于此,我会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从插图中理解故事发展的过程。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他们对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并体会这句话的情感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学生的交流和朗读中加以点拨。
【教学目标】
1、会认“葫” 、“芦”等11个生字,会写“言”、“棵”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
4、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重难点】
u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一意思的句子能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u
难点
结合生活,明白事情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不能光看一个方面这个道理。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
1、出示一张葫芦的图片,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绿绿的小葫芦可爱吗?
预设:葫芦
2、纠音。注意:葫芦的“芦”是第二声,但和“葫”在一起时念轻声,指生读,开火车读。
3、你们有没有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
(出示PPT)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葫芦藤在哪呀?男孩子,你来。
(男孩上台指画)
师: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词。师:这个藤字读后鼻音你注意到了,谁再来读读?
齐读:葫芦藤。
二、揭题导入
葫芦有很多作用,可以做成葫芦丝当乐器,可是做成工艺品,甚至可以拿来下药。怪不得有个人就大喊:_____________。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板书)
三、教师小结
这个人不仅只是喊出要葫芦,他还真种了一棵葫芦呢?那他种成功了吗?最后他有没有得到他想要的葫芦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一、自由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二、生字词检查
花谢了
好啊
盯着
邻居
治一治
比赛
挂着
几棵
慢慢地
奇怪
自言自语
1、指生读(2-3名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当当那种葫芦的人,一起走进田里,我们来摘葫芦吧。首先老师要检查你们预习生字的情况.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你还认识它们吗?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学生指出容易读错的字)。
3、全班齐读。
四、内容梳理
1、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中,除了葫芦,还提到了谁?
预设:那个人、邻居、蚜虫
2、谁能用这几个词简单地说一说这个故事。
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结了小葫芦,不久叶子上长了蚜虫,邻居劝他,他却不管,结果小葫芦全落了。
五、教师小结
同学们可真厉害,抓住了故事中的几个事物就把故事概括出来了。那么,以后当我们读到一篇长长的故事时,也可以学着这个样子,把故事简短地和你的小伙伴来说一说。
六、精读课文
出示图片:对比,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1)人的表情不一样:微笑
和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幅图是绿绿的,一幅图是叶子枯黄,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幅图中葫芦挂在藤上,一幅图掉在地上。
分别指出图中内容和哪个自然段的内容相对应。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让我们先去看看这课葫芦吧?指生读第一自然段。
2、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
(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说说葫芦的生长需要经过哪些过程?(藤上长绿叶——开出小花——挂葫芦)。
请同学们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4、出示句子:
(1)、指生读,指导朗读长满:多一点,再多一点。
叶子越读越多了,这样又多又密的叶子才是长满了。
(2)、强调朗读时读出“满”、“雪白”。(板书)
(3)、学生齐读。
过渡语:
你瞧,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喜欢它们吗?
师:谁来夸了夸它。
![语文组教研活动——温飘飘老师公开课《我要的是葫芦》 文本框: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1)、指生读,加上动作夸一夸。
师:瞧,这有一个感叹号,感叹句的语气我们要读的强烈一点,再来试试!(再读句子)
师:对了,看标点读课文也是朗读的一个好办法!再来试试!(再读句子
(2)、指出作者用“可爱”一词描述葫芦。
师:诶,能不能像这样来夸一夸葫芦藤啊,叶子啊,小花呀。
多么碧绿的叶子啊!多么雪白的小花呀!多么细长的葫芦藤啊!多么绿的葫芦藤呀!
(3)、师:是呀,只有葫芦藤、小花、叶子长得好了,小葫芦才能长得好啊,现在我们能不能连起来夸一夸这棵漂亮的小葫芦。
(5)师: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那个人就从床上爬起来去看他的(小葫芦)
中午,刚准备吃饭,又想起他的小葫芦,于是他又跑去看(小葫芦
傍晚,太阳都落山了,他还是忍不住去看他的(小葫芦)......他就是
这样每天去看,看一次吗?——看几次。真是越看越喜欢!
造句:请用每天造句。
(6)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读着读着是不是可以把这段话背下来啦。试试看好吗?老师来帮你。细长的葫芦藤上——生:长满了绿叶
师:师:开出了几朵——生: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二)、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过渡: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生:我心想:小葫芦快长吧,……
生:我对小葫芦说:“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
5、
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生:我想每天都去看小葫芦。
生:我真想为小葫芦唱歌。……
师:孩子们,你们也来当一当那个人,对小葫芦说说话吧!(生自读)(抽两生读)(生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请同学们做一做盯的动作(目不转睛的)
她读的“快”“赛”字,读得很好。
师:好,我们学着她的样子读一读(生自读)
(女生齐读)
过渡:是啊!在那个人期盼的眼神中,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他多么希望小葫芦越长越快,越长越胖;他多么希望他的葫芦长得赛过大南瓜;他多么希望在秋天能有好收成呀!
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1、指名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加上动作:皱着眉毛)
生:以前嫩绿的叶子变黄了。
生:小葫芦都落了。
重点指导:慢慢地
一个一个。(去掉好不好?)
师:望着一个个落下的葫芦,那个人的心里怎样?
生:好可惜呀!
生:我想,他一定很伤心。
生:我心里很难受。
6、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自读):“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7、是呀,那个人辛辛苦苦种的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是呀,看着落了一地的小葫芦,邻居的小孩也忍不住编了一首儿歌说他呢。请小朋友拿出抽屉里的练习纸,自己去读读这首儿歌。
2、出示儿歌:一棵藤上挂着几个葫芦娃,葫芦娃。盯着葫芦笑,有了蚜虫不治,落光啦,落光啦!(自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3、师:你看儿歌里的这个棵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果子是木头做的,就是棵。
师:哎哟。果子是木头做的,可没人敢吃。能不能换一种编法。
生:我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记住这个棵,一棵树旁边的叶子上有果子就是棵。
师:换一换是个好办法,你的办法呢?
生:我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果子的果加木字旁就是棵。
师:好的,而且你的方法还可以帮他的儿歌变一变。木,树木上面结果子,就是棵,是吧。好,我们把这个棵送进田字格,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写(师示范写字)先写一个木字旁,右边写一个果,注意这个横写在横中线上,撇和捺像裙子不要拖地。好,请小朋友把这个棵字写到练习纸的田字格里,注意你的写字姿势。
(三)、生字书写指导
1、出示生字:棵、盯
2、观察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七、课堂小结
怎么会这样呢?其实呀,在那个人种葫芦的过程中,一位热心的邻居曾提醒他要及时治一治蚜虫,可为什么葫芦最后还是落地了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下节课我们帮他找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