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数学有效课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012-12-19 13:32: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昆阳六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朱爱珠

活动时间

2012.12.13

活动地点

4年(2班)

活动主题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

主 备 人

车至育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教师

申请学时

主备2学时 其余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主备人阐述:(教学设计)第一次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小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2、在○里填上>或<</P>

  35×4 ○ 138     42×5 ○ 230

  3、下面各题应该商几?

  91÷20     84÷40     198÷20   215÷30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

  (1)21本《作文选》要付84元。一本《作文选》多少元?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下面是竖式)

  5

  39)  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其他教师意见:

1.    复习题第二题多余,其他复习题题数不够。

2.    例题2应该出示情境,让学生自己编应用题在列出算式。

3.    反馈练习时让更多的学生进行点评,指出最关键的点。

4.    其中的归纳总结都由学生来完成。

 

第二次修改后形成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

  4、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四舍” “五入” 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具媒体:小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60×4=               80×5=

640÷80=             810÷90=           300÷50=       

640÷70≈            83÷20 ≈          250÷30 ≈

  2、(   )里最大能填几?

  30×(    )<75     40×(    )<180    60 ×(    )<262

       70 ×(    )<165  50 ×(    )<324   80 ×(    )<453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例2图片。

问:根据图出现的情景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学生编应用题)

    问:怎样列式?和昨天学习的除法题有什么不同?如何计算?

  提问:你能计算出84÷21等于多少吗?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21最接近20,把21看作20来试商,这样把84÷21转化成84÷2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商4。因为除数21,不是2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然后把4与21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或小于84。因为21×4正好等于84,说明商4合适,这时将4写清楚。

  反馈练习: 64÷21    68÷34     92÷23  引导学生观察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

  提问:这三道题的除数的个位数分别是几?你把它们看做多少来试商?你是怎样计算的?

  归纳小结:当除数的个位是1、2、3、4时,把除数的个位数舍去,看作整十数来试商,试得的商和除数相乘,如果余数比除数小,说明试得的商是合适的。

(2)根据情景学生编应用题

王老师还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词典,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怎样列式?怎样想的?

  196÷39=5……1 (下面是竖式)

  5

  39)  196

  195

  1

  归纳:如果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就比较方便了。

  39最接近40,把39看作40来试商,这样把196÷39转化成196÷4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一位上?试4。因为除数39,不是40,因此,商是否合适,还要看商与除数相乘的情况,可以在商的个位上先轻轻地写上“4”,不行再调商为5。

  学生试做:

  练习:  198÷23    215÷34     552÷63

  提问:你把各题的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你怎么计算的?这三道题的调商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用“四舍”或“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初商容易大,大了要调小(小了要调大)。

  三、巩固练习:

  1、板演:46÷23 153÷51   300÷74    293÷31  294÷42   200÷63

  2、练习:书后2、3。

  四、总结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本节课时让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的试商方法来计算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我在教学新课之前做了一些必要的铺垫。

材中为本节课设计了一个购书的情境,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这个购书的情境,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内容,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应用题。并很快列出84除以21的算式。接着我先学生观察与前面题目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除数不是整十数,这时我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先独立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自己探索出试商方法。在全班交流时,针对学生归纳的试商方法,我及时指出试商得到的4称为初商,初商是否合适,必须通过检验。于是我让学生完成书中的“做一做”三道题,学生运用自己探索出的试商方法,完成的十分快,而且大多数同学做对了。之后,我又要求同桌之间互说笔算过程。记得以前教学笔算除法时,总是一味地教学生如何试商,教师动手在黑板上一步一步做例题。其实,学生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归纳。

在平时的教学课上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觉确实比较有成效。其实,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学生就有更大的潜力可挖,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归纳。教师只要发挥引导、合作的作用就能去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过程确认

教务处:朱爱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