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绘本阅读对儿童发展的价值

(2011-03-22 22:13:02)
标签:

绘本

赏读

研究

育儿

分类: 课题研究

导读:关于图画书(绘本)阅读功能,人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丰富而多样的诠释。但在早期阅读实践中,图画书阅读的教育功能还远远未被关注。不少家长和教师,还只将图画书当做给孩子讲述一个有趣故事的文本。一本内涵十分丰富的图画书,只用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就结束了阅读。图画书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被大大削弱。如何从教育的角度,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深入挖掘图画书阅读的价值,仍是当前早期阅读教育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图画故事书是通过一系列有相应文字或无文的图画为幼儿讲述故事或传递信息的书。图画书作为学前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对幼儿发展具有独特的本体价值和教育价值。 

      图画故事书的表达系统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契合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体系。文字与它所指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大的人为性,只有掌握一定特殊技能和阅读策略的人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它们。相比之下,儿童图画书最显著的特点即主要通过图画来讲述故事传达信息,图画形象与它所代表的物体之间的关系更为直观,与现实事物相似,理解它们的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识别与其他事物的相似性,而不是取决于与文字符号的熟悉度。这样理解图画所传递的信息相对比较容易。 

      根据著名儿童学家皮亚杰(J.Piajet)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学前儿童(2-7岁)处于前运算阶段,其中2-4岁称为前概念阶段,在这一阶段,儿童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4-7岁为直觉思维阶段,这阶段儿童已能“开始反映事物的整体的复杂的结构”。但整个学前阶段,儿童具体形象思维是其思维的主要形式,其表征的工具主要依靠表象,离开具体的表象,儿童思维则无法进行。而图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的生动再现。这给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表象经验的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提供了理解的基础。画面生动,色彩艳丽,装帧精美的图画书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幼儿无疑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而情节复杂性不同,造型和风格不同,大小设计不同等各种各样的图画书也为低幼儿童的早期阅读提供了多层次阅读的可能。同时,在学前阶段,儿童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想象力等与图画故事书阅读有关的心理能力均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学前儿童阅读图画书提供了基础。 

      图画故事书阅读对儿童发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图画故事书阅读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图画书阅读对语言发展的作用,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也是普遍认同的图画书阅读的最大价值。Wells(1985)研究发现一个2岁幼儿的言语有50%发生在图画书阅读中,进一步研究发现,母亲在使用图画书讲故事时会采用一些指导性的行为。Niew和Bruner(1978)在对一对母子进行10个月的研究中则发现母亲在图画书阅读中会出现更多的标识命名物体行为,并为幼儿所作的命名提供结果性的反馈,而这无疑会帮助幼儿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使用词汇和语言。日本的Toyama-Noriko研究了亲子共读图画书中母亲提供的信息和帮助幼儿认识词汇的方法,Snow和Goldfield,以及Moerk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成人)试图通过图画书阅读活动来教幼儿学习语言,而且采取种种手段,如提问、提供反馈等手段以促进幼儿语言水平的发展。 

      喜欢阅读、有丰富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幼儿在语言表达的词汇量、流畅性、积极性、以及听的能力方面都明显优于不喜欢或者缺乏阅读经验的儿童。主要表现在: 

      1.理解水平较高 

      心理研究表明,3岁左右,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了,即孩子可以理解语句和语句之间的关联、关系,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这种经验既是阅读图画书的基础。处于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幼儿,借助图画的支持,逐渐学会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而体验到一个整体的奇妙的世界,这种经验、理解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发展语言不可缺少的,在这方面的丰富体验,是幼儿日后把自己的经验和印象置换成“东西”——语言,并运用它形象化地进行表达的能力的基础。 

      2.词汇更丰富 

      图画故事书比纯文本的故事书更具优势表现在,它以美丽的图画为优美的语句提供视觉支持,有效地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当孩子再次翻看图画时,成人的声音也会在耳边响起。 

      笔者(2001)的研究还表明,与纯文字文本相比,图画书更有利于促进成人与儿童的交流。我们曾拿不同版本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孩子讲述,一本是以文字为主配有少量插图,一本图文并茂,很明显以后者为蓝本的讲述更丰富、生动、完整。画面中的细节描述能让他们回忆起更多的内容,甚至能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编。 

      学前儿童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掌握大量丰富、生动词汇,我们在以参与观察者的身份给幼儿讲故事时,发现幼儿对他们不熟悉的词汇非常敏感,立刻就会问是什么意思,诸如“什么是贵族?”,“什么是怒火?” 

      3.语言表达更流畅 

      在阅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幼儿很自然地会就画面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同伴进行讨论。而且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了丰富的体验,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他们就能更流利的表达自己的看法。我们曾让许多幼儿给我们讲故事,一些不爱读书的孩子回答我们:“我不会讲,因为我不认字。”或者说得很简单:“就是一个巨人,特别好玩”,而非常爱读书的马皓宣在听完《巨人的头发》后给我讲:巨人的头发很长,小孩子怕他,狐狸过来对他说你很美丽,巨人说“不会呀,我生下来就这么丑,”后来小孩子都在巨人的头发,不,辫子上的摇篮里玩。 

      4.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图画书阅读可以帮助幼儿成为真正的读者。对学前儿童而言,图画书阅读就是他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意识到图画书是获得主体性体验的、愉快的情绪和知识的源泉,有助于帮助幼儿培养阅读兴趣和爱好。Gibson(1989)将儿童的阅读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萌发的读者、早期的读者、流畅的读者,并指出“图画书在发展儿童阅读能力过程中的作用——图画书是儿童通向流畅的,独立地阅读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真正爱读书的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共同特征:有浓厚的兴趣,反复阅读喜欢的书;较能熟练掌握阅读技能和策略(有目的的选择图画书、根据目录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故事、逐页翻看、知道前后翻页寻找理解图画信息的线索、根据文字内容理解图画内容、根据画面内容补充文字信息使故事更完整以及使用书签)等等。而这些特征是真正的读者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和品质。 

      二、图画书阅读有利于幼儿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社会化发展 

      图画书阅读的重要价值还体现在它能带给幼儿积极的快乐的情绪体验,娱乐幼儿的身心。每当孩子阅读时,他会移情于故事中的主人公,情绪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而波动。这对于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发展幼儿的社会化情感是非常宝贵的。 

      而且阅读本身就能带给幼儿莫大的快乐。我们从孩子看图画书时脸上兴奋的表情,从孩子嘴里发出的各种配合画面的“音响效果”就能体会到他们内心的快乐。 

      正是由于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幼儿才会不厌其烦地要求老师给他讲同一个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感情不断得到升华。每当孩子沉浸在图画世界中,当他一次又一次地翻阅让他着迷的图画书时,图画书阅读带给无限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这种快乐体验为他们将来的人格发展播下了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种子。 

      其实,图画书中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幼儿阅读图画书时总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故事中的世界,并在与图画故事书的接触中扩展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着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对学前儿童而言,阅读即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儿童已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进行着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无形中扩展了儿童的经验。比如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小鼹鼠尿床》(淘气宝宝系列图书)并没有直接“教导”儿童怎样才能不尿床,但儿童(王晓博,6岁)看完就告诉我们:“要不尿床,就是晚上不要喝很多水”。 

      除了这些浅近的贴近幼儿生活的常识,图画书还可以承载更深刻的用其他形式难以传达的道理。《马戏团的女小丑》以“小丑”这个很滑稽的角色诙谐地传达了“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也能做”这样一个男女平等的主题,以成人的想象似乎儿童无法理解,笔者的儿子(5岁)可以清楚地总结出:“就是说女的也能做男的做的事”。 

      当然并不能指望儿童领会所有深刻的主题,就像他们喜欢的《彩色的乌鸦》系列(卡罗拉·荷兰特与埃迪特·施爱伯—威克创作),他们可能不会明白这是涉及种族歧视的世界性的问题,但是他们在同情乌鸦的“孤单”(康一衡,5岁)的同时,也认为:我们不能因为别人和我们不一样就排斥他们。 

      De-lisi(1985)的研究也证明通过图画故事中不同性别人物的行为可以改变幼儿对男女的态度。正是基于图画故事书的这种功能,研究者提出了通过在图画书中以更多的积极形象出现来使幼儿接受和认同残疾人,并据此认为通过图画书可以使幼儿更多地接受社会差异(性别、文化、种族等)。 

      图画书的独特作用和对象都指向低幼儿童,其对象性决定图画书阅读主要在家庭中以亲子阅读方式进行。而以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为主要形式的图画书阅读对幼儿与成人的交流特别是情感交流在图画书阅读中得以实现。在父母膝下和父母一起看有趣味的图书,将会把幼儿带入一个充满亲情的世界中。 

      在图画书阅读中既增加了幼儿与成人交往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同伴交往。在幼儿生活中常可见到幼儿和伙伴一起看图书,一起讨论、评价,或者为了争当故事中的角色而争论,然后自己想办法协商解决。我们观察到,看《恐龙竞技场》时,男孩子们都把手摁在书上,争着当恐龙。一名5岁幼儿想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另一个男孩说:“好吧,咱们都当,因为它还有许多兄弟。” 

      三、图画故事书阅读能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要“读懂”图画书,要把一个个断续的画面连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必须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和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及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进入图画书的世界;而同时,图画书作为一种丰富的有趣的信息符号载体,其生动的视觉表现能够使儿童不受文字的约束,激发儿童的想象,唤起儿童对所视对象的兴趣和情感,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及创造力、逻辑能力等诸多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人并不是生来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的,丰富的想象力源于丰富的体验,图画书中有多种多样的形象,更有各种复杂曲折的情节变化,幼儿在经历了种种图画故事“人生”以后,就会变得更具想象力,更能了解未知的事物。所以松居直先生才会断言:图画的形象决定了儿童想象力的质量。图画书是想象力的一个重要的起点。 

      想象力如此,其它思维能力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在观察中常常惊异孩子的能力,他们会指着画面中的一只松鼠告诉你“这是雅谷,这是雅谷变的”(《长鼻子矮怪物》),而理由是“这里没有别人”。 

      当然,这种逻辑推理能力并不是看图画书就能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这必须经过成人的引导才能逐渐发展起来。 

      四、促进审美能力的发展 

      图画书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它结合了美术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及文学中的词汇、语句、结构等巧妙构思形成的外在形式美,同时又有作品内容所呈现出的内在意蕴美,正像松居直先生所描述的一样“在图画书中,被称之为语言艺术家的诗人和作家,绞尽脑汁,运用丰富的想象力,选择语言,用语言出色地表现出形象化的故事世界,那是语言的最高世界。同时还有图画。图画也是画家精心绘制的美的世界。而且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以文学艺术和美术的完善结合而形成的图画书自然会激发幼儿的“美感”,给幼儿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陶醉在图画书世界中的幼儿,表现出极高的审美潜质:他们能体会作品中的崇高、优美、悲伤,更能欣赏作品中的幽默、滑稽。笔者曾观察到这样一个例子。翻到白雪公主躺在水晶棺材的画面,画面背景是一片蓝色,笔者问这颜色让你有什么感觉?诸佳成(5岁)回答:“感觉悲伤。” 

      幼儿还能区分外在形式美与内在心灵美的不同,懂得内在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儿童谭沁雯让笔者给她读《白雪公主》,她指着王后的画说:“这个王后一点也不漂亮。”后来她又补充说道:“尽管她长得漂亮,但是她的心不好。” 

      幼儿似乎有追求美的天性,他们总要争着当作品中最美的公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并且以自己的形式创造美。他们会表演他们喜爱的故事作品,像《白雪公主》;也会画出自己对美的感受。一名叫王一迪的幼儿听了《玫瑰山谷》,被春天小女孩所感动,自己也画了一个春天小女孩。其实在故事中,春天小女孩出场并不多,她只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条隐蔽的线索,但是作为美好、善良的化身,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并没有画主人公玫玫,而是画了她心目中最美丽的春天小女孩。 

      图画故事书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系统而存在的儿童文学形式,已引起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因为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契合性,相信它将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手段。 
 
      ——摘自《图画故事书与学前儿童的发展》  作者:康长运  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博士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